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作用机制及优势述评

2018-04-24杨柳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皮高血压病重构

杨柳芳

【中圖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其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心、脑、肾及其他方面的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早日恢复健康。[1]相关的医学专家尝试将中医药应用到高血压治疗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研究分析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1.抑制交感神经活动 所谓的“神经源性机制”是阐述高血压病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假说之一。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起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成为防治高血病的又一重要途径。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中药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能够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断交感神经或者是神经节。而中药中的复方牛黄降压丸则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血压。

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重构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收缩功能、血流稳定性和血管重构的作用,血压升高会对血管的内皮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内皮功能障碍是影响其靶器官损害和其他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而血管重构则是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症状之一,是高血压并维持及加剧的结构。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期间对早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改善心血管重构是帮助患者控制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方式。如在中药中岑丹降压汤就能够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血管重构的作用。

二、中药防治高血压优势作用述评

1、多效性 患者在服用中药时,中医药除了单纯的能够产生降压作用意外,而且还能改善患者多方面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其他病症发生的几率。如相关的专家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和防治高血压的时候,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不仅能够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尿酸血症,而且还能降低血压和血尿酸,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症状,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降压效果也越来越稳定。在治疗高血压期间,由于对高血压疾病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由高血压引起的其他方面并发症也越来越少,这样更有助于患者高品质生活的构建。

2、增效减毒副性 在使用西药进行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时候,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抑制血压,但是由于西药多是通过化学制取的,因此,这些西药中往往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毒副作用比较大,如药物中含有激素可能会使患者发胖速度加快。但是,在使用中医药的时候,这种情况基本上能够被避免,中草药多是天然生长或者是后期人工培育出来的植物花草等,这些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比较少,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也比较低。虽然,在预防治疗高血压的时候,中医药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其疗效佳,治疗效果稳定,对于患者健康恢复有着较为积极的帮助。[2]

3、前瞻性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西医未传入我国之前,中医在医学界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近些年来,中医的地位虽然有所式微,但是在我国依然有许多人对于中医养生之道十分的热衷。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讲究尽早预防,越早越好,这种预防式的理念,渗透到患者内心中,能够帮助他们更会的适应“病人”的角色,有助于治疗预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这种提早预防的方法,不仅能够预防高血压还能预防其他的一些疾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稳定持久性 在使用中医预防治疗高血压的时候,虽然起效慢,但是相较于西医针对于某一个部分进行集中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来说,中医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即在治疗过程中,它比较注重机体整体的平衡和稳定。在这种治疗思维的影响之下,医师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从整体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这样治疗效果也更加的稳定持久,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总之,中医药在我国医学史上应用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从上文中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和血压稳定等有着不小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防治高血压,有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助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当时,在应用中医药的过程中,也需要医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林忠伟,王卓,朱桂平等.血脂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及胶原蛋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03):256-260+294.

谢骏,胡珺,毛家亮.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2):1737-1742.

猜你喜欢

内皮高血压病重构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高血压病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勒布朗的遗产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