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在美国建厂:求生,更需求“升”!

2018-04-24王素黄帅

进出口经理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吉瓦建厂美国市场

王素 黄帅

美国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史”,2001年“双反”是一个显峰。时隔17年,美国时间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进口光伏产品启动“201法案”。

如果说始于2001年的“双反”让美国光伏产品市场对我国关闭了一半的大门,那么,2018年的“201法案”对于我国相关产业来说,是否意味着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几乎被完全关闭?在美国建厂是在目前政策下的唯一应对之策吗?它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全球价值链有何特殊意义?

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Intertek天祥集团电气与网络保障事业部工业设备服务部门副经理麦竞文。他以第三方的视角,对美国最新光伏法案的影响及策略做出了详尽解读。

出口前景,真被“一锅端”?

根据特朗普宣布的内容,此次“201法案”从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2月7日开始实施,为期4年,主要针对光伏电池和组件两类产品,关税标准从2018年的30%,以每年5%的速度逐年递减。其中,光伏电池片产品每年可以享受2.5吉瓦的免税配额。

麦竞文表示,美国“201法案”是“双反”的加强版,更是美国对中国海外产能的“围追堵截”。众所周知,2011年“双反”之后,我国的一些光伏产能为了留住美国市场,选择了“曲线救国”,通过在海外代工再出口到美国。而“201法案”不再只针对中国,对除美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视同仁”,基本上覆盖了国内光伏企业的海外产能。不得不承认,“曲线救国”的策略被美国“一锅端”了。

中国海关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5月,美国太阳能公司申请启动“201条款”,历经9个月调查、磋商,释放出巨大能量——2017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断崖式下跌”,2017年中国对美国太阳能板出口减少41%。在此基础上,如果美国再对进口的太阳能产品最多征收30%,加上此前的对华“双反”政策,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将很难在美国市场上找到“饭碗”。

在麦竞文看来,值得安慰的是“201法案”的影响力并没有预想的悲觀,至少在税率上低于最初的预期,而且每年2.5吉瓦的免税配额也为进入美国市场留了一个口子。至于能否争取到2.5吉瓦的免税配额,就要各显神通了。目前,美国政策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说明。

谈及“201法案”生效后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前景的看法,麦竞文指出要一分为二地看:对于在美国没有产能的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抢”到2.5吉瓦的“口子”,这部分的出口将跟原来比没有差异,只有超过此配额的产品再想出口美国才“难上加难”;而如果在美国已经有产能的企业,一旦2.5吉瓦的配额消耗完,只要其市场还有需求(也一定有需求),谁在美国本土生产,谁就无疑是最大的获益方。

在美国建厂,顺利落地不简单

即便从趋势来看,美国逐步提高对华光伏产品的税收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对美国出口光伏产品占美国进口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并非能忍痛割舍;美国光伏市场的容量和惊人潜能,更让这个严苛的市场看起来相当“美好”!

据悉,美国对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的需求极高,每年新增装机量紧随中国,位列全球第2位。随着应用场景的逐步创新,如光伏充电公路的推广,未来美国市场还会有跳跃式的增长前景。为了不丢失这块巨大的蛋糕,对于长期看好美国的企业,在美国建厂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但是工厂顺利落地并非易事,在决策的过程中,尤其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哪些企业适合赴美建厂?

针对企业适合赴美建厂的问题,麦竞文分析,一方面主要看该企业的业务在美国市场的分量以及对美国市场的长期预期。只有美国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是一个不能割舍的环节,才需考虑去开厂。如果早晚都得建厂,不如趁早,还可以分享政策红利。但若是纯粹为了应对“201法案”,大可不必。毕竟,建厂本身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至少需要一到两年时间,4年后美国政策也可能随时变化。另一方面,在美国建厂需要长期投入,因此企业要达到一个较高的资金链水平。

工厂如何顺利运营?

麦竞文向本刊记者透露,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咨询赴美建厂的事宜,充分表明了企业对风险意识的强烈关注。对于计划在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除了要格外留意政策性的风险,更须详细了解建厂相关法规细节。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到美国开厂,各州具有司法管辖权的官员(Authority Having Jurisdiction,简称“AHJ”)会检查所有电气设备是否已经取得认证,只有确认取得认证后,才能签发相应的行政性许可,允许工厂开始运营生产。”麦竞文特别向本刊记者强调。

就现实情况看,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普遍采购非美国本地产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装配其在美国投资的工厂,其中包括大量中国研发制造的自动化设备。按照麦竞文的说法,这意味着中国的设备必须按照美国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安装,直接符合美国的标准并取得认证,否则会直接造成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建厂时的障碍,可能对其海外投资的运营和回收造成巨大的损失,还可能被美国政府叫停,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麦竞文进一步告诉记者,早在“201法案”发布之前,Intertek就已经帮助国内著名光伏企业通过ETL现场评估贴标认证方式,确保其美国工厂顺利开工。他建议,如果企业能在设计阶段就开始按照ETL认证规范进行设计研发和备料生产,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和缩减成本,抢占市场先机。

另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进一步推进,针对非美国制造和商品进口的保护措施会扩展到更多领域。同时,在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和中国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逐渐崛起的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选择在美国投资建厂,给中国自动化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机会。

赢了“贸易战”,还要“盈”更多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0年,国内光伏“大佬”无锡尚德就未雨绸缪,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造了光伏工厂,随后第二年就遭遇了美国本土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这次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宣布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达30%的关税,中国太阳能制造商晶科立刻宣布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家工厂。

从表面上看,国内企业赴美建厂是被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所逼,为了规避关税、继续保持价格竞争优势而做出的选择。而事实上,应对“贸易战”只是一个诱因,在美国建厂的战略绝不只是为了度过类似“201法案”的“4年”,而是要未来更长久的美国竞争力。

通过先前一批赴美建厂的企业经营效果,我们已经获悉,目前在美国建厂,如果仅在美国售卖电池片或组件,已经无法盈利;而最赚钱的是光伏电站投资,一般内部收益率均高于10%。不仅上网容易,还将享受美国政府的投资补贴,有的地区补贴幅度高达30%以上。若是美国本地生产的组件,还能优先获得一些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光伏电站工程。

品牌建设也是赴美建厂需要深耕的领域。一旦成为美国本土品牌,今后无论是在美国销售,还是以美国企业身份辐射其他国家和区域,均会受益颇丰。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企业赴美建厂要格外关注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在国内,人们对光伏行业的理解仍然是“能源属性的传统制造业”。由此,我国在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更多地还处在中间制造环节,属于微笑曲线的下端。如何往价值利润更丰厚的两端提升呢?麦竞文总结道:“现在就需要企业参与到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应用领域来,涉及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做分布式电站、分布式系统租赁,或是与其他智能电网并网等尝试。这些商业模式有待赴美国建厂的企业进一步挖掘,不光在产品上做强,在应用领域也要赢得一席之地。无论如何,中国光伏行业是值得国人尊敬和自豪的。”

猜你喜欢

吉瓦建厂美国市场
IAEA发布核电发展预测报告
动保企业“跨界”做饲料?首年建厂销量2万吨!渔美康下半年再增生产线
德国:可再生能源产能全球第三
意大利:明确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
1968-2018专注做药五十年 共筑健康中国梦——热烈庆祝鲁南制药建厂50周年
中国共享单车初创公司进军美国市场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DIGITAL 数字
浅析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以《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为例
国际工程承包费用控制的对策分析——针对美国市场的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