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的影响

2018-04-24梁衍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8期
关键词:矫正术散光斜视

梁衍麟

(辽宁省朝阳眼科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斜视是眼科多种常见疾病之一,属眼外肌疾病,患者表现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般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共同性斜视临床特征为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且患者眼球无运动障碍[1];麻痹性斜视一般为先天性,也有外伤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眼球运动受限。临床上多采用斜视矫正术来进行治疗。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具体操作方式、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等因素均可能对屈光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对患者的术后视力状况造成影响[2]。因此,明确斜视矫正术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是降低斜视矫正术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斜视矫正术患者,分析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的影响。

表1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s)

表1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s)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P<0.05。

术前 40 0.91±0.05 -0.06±2.57 0.53±0.67术后1个月 40 0.98±0.09 -0.11±2.22 0.96±0.72◎※术后3个月 40 0.97±0.08 -0.10±2.48 0.85±0.70◎F-0.345 0.675 4.889 P-0.675 0.456 0.023

表2 散光类型的构成情况[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斜视矫正术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岁、平均年龄(17.85±1.40)岁,BMI指数为21~25 kg/m2、平均(23.31±0.25)kg/m2;患者等效球镜值为-10~8D、平均等效球镜值为(-2.85±2.40)D,散光度绝对值为0~5D、平均散光度绝对值为(0.85±0.79)D。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诊断,并且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检查和病史资料;②未患有其他严重眼科疾病;③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免疫性疾病、神经功能缺陷疾病等情况的患者;②不符合斜视矫正术治疗条件者。

1.2研究方法:手术均由同一名斜弱视专业高级职称医师完成。采用角膜缘结膜切口,依据患者屈光状态、斜视类型及斜视角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法,手术量内直肌后退不超过 5.5 mm,外直肌后退不超过8.0 mm,内直肌、外直肌截除或折叠不超过10.0 mm,下斜肌常规后退至下直肌颞侧止端外2 mm后3 mm处。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等效球镜改变值,散光类型的构成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多次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随着手术时间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1、3个月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等效球镜改变值:术后1个月-术前的等效球镜改变值为-0.10±0.77(D),术后3个月-术前的等效球镜改变值为-0.07±0.80(D),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的等效球镜改变值为0.03±0.51(D),上述数据两组之间的等效球镜改变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散光类型的构成情况:经过斜视矫正术治疗后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无散光类型低于术前(P<0.05),顺规性散光类型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的逆规性散光高于术前(P<0.05),斜向散光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器官,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在各类眼部疾病的治疗中为提高治疗效果而进行的眼部手术较为常见[3]。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虽然斜视矫正术在治疗眼部疾病时具有较高的效果,但是,由于手术而造成的屈光改变也较为多发并由此降低综合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4]。目前,关于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影响的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指出斜视术后引起的眼部屈光的改变可能来自于角膜以外的一些因素。因为术中眼肌的移位会使睫状体的血液供应出现部分阻滞,睫状体血液循环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晶状体曲率和瞳孔大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眼的散光[5]。

本文的研究中,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散光度值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患者术后1个月-术前的等效球镜改变值、术后3个月-术前的等效球镜改变值、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的等效球镜改变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斜视矫正术治疗互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无散光类型低于术前,顺规性散光类型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逆规性散光高于术前,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齐梦等研究结果相似[6]。此外,本文由于病例数或者具体伦理学要求给予未收集到适当对照,采取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研究效果任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会造成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的影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应当及时做好相关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

[1] 谢小华,李武靓,吕露,等.斜视矫正手术前后眼屈光状态变化的短期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90-2192.

[2] Mcbain H,Mackenzie K,Hancox J,et al.What do patients with strabismus expect post surgery?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J].British J Ophthalmol,2016,100(3):415.

[3] 宋国玲,杜晓琨,石一宁,等.223例高中学生3年间眼屈光状况的纵断面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6):493-499.

[4] Rossetto JD,Suwannaraj S,Cavuoto KM, et al.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Povidone-Iodine in Adjustable Suture Strabismus Surgery to Reduce Suture Coloniza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Ophthalmol,2016,134(10):1151.

[5] 李依泽,刘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立体视和眼位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2):149-152.

[6] 齐梦,赵博文,孙省利,等.183例斜视手术患者术眼屈光状态改变的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5,23(4):5-9.

猜你喜欢

矫正术散光斜视
目不斜视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