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生态特征分析的文化生态治理研究

2018-04-23史振王东霞

法制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遗传性多样性

史振 王东霞

摘 要: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信息泛滥等负面影响,外来文化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腐蚀等都造成了文化生态失衡,加大了文化生态治理难题。文化生态具有遗传性。变异性和多样性的典型特征,从多角度分析把握文化生态的特征以此把握治理文化生态的研究,对于治理文化生态失衡问题,重构良好的文化生态体系,构建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文化生态和谐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遗传性;变异性;多样性;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8-0222-02

文化研究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文化生态就是跨学科研究的典型代表,从文化哲学视角分析文化生态就是各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形成的文化系统。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文化生态就是研究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文化作为自然生态体系中的一个文化因子,探讨人的文化实践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作为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与社会中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发展,形成了文化的外部秩序;同时文化自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化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发展,构成了文化内部的生态秩序。良好有序的文化外部生态秩序是文化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因,良好有序的文化内部生态秩序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和自身功能的大最大发挥的内在根本。只有当文化的内外部生态秩序都处于有序发展的状态时,文化与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一、文化生态的遗传性

(一)文化生态的遗传性

任何一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对应文化生态的特征就是文化生态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过时间长河洗礼一部分文化因子流传下来,另一部分不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发展的文化因子,就会被淘汰或者发生裂变,至此新的文化因子就产生了,这过程就是文化生态的遗传和变异。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相似性,性狀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文化生态虽不是生物,但它的确具有遗传性,相较于生物而言,文化生态具有一套独特的,更复杂的文化遗传变异机制。生物遗传是将人的基因信息传递给有血缘关系的下一代,文化生态的遗传是将适应社会环境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传递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包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这也极大地扩大了文化遗传发生的范围,保证了文化生态遗传发生的广度和文化生态的延续性性和稳定性。文化基因的主体是某个民族,不同的地域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因子。同理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不同,基因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传统习俗,行为方式以及发展道路。文化生态是某个民族在某个时期独特的生存模式,由人类创造,是人的外化,因此可以说文化生态的遗传变异是作为生物运动形式的一种形态,是相对于生物学科的遗传更高一级的社会运动形式。文化生态是人的外化,它是人类在文化空间中的一种运动形式,即人的实践活动。文化生态的遗传就是子代向亲代学习文化相关信息,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从文化生态的遗传性来说,文化生态是一个产生—存在—延续的时间发展线性过程。

文化生态遗传的方式主要分两种,一个是通过信息载体的传递完成遗传过程,另一个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完成遗传过程。通过信息载体遗传包括前人创造的实物形态的文化成果,还包括无形的文化传统观念,例如语言,宗教,风俗,道德观念,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婚姻观念,思维习惯等等。这些制度,观念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对于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更容易流传下来,因此这些观念,制度是文化生态发展过程中较为稳定的因子。通过教育完成的遗传不是在近代社会才开始出现的,从人类诞生以来的原始社会,教育就开始对文化生态的遗传发挥作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教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遗传性要求人们坚持传统民族精神

文化基因是文化生态的基本单位,它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来传递文化的基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之所以能够自成为一个体系,并且能够流传下去,在世界文化之林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都是因为文化生态具有遗传性,能够将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保存遗传下去,为后人利用然后发扬光大。而民族精神是文化基因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文明基石,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就我国来说,我国文化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代表性,中华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源远流长的流传了几千年,没有出现文化断层,这都是因为后代继承了前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并能随着社会环境,时代的变化因时、因地制宜的加以改进。而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思想文化,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开展了各种精神活动,创造了各种文化成果,也展现了各种精神面貌,而传统民族精神反映了其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和态度就是文化基因的内核,经过长久以来的发展演化,我国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且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融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性格中,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外也成为了每个走出国门的人的精神名片。“传统的民族精神是优秀文化基因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就是延续中华文化生命的‘遗传密码。”[1]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习近平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2]

二、文化生态的变异性

(一)文化生态的变异性

文化遗传发生在人类的社会化过程中,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比自然环境变化的迅速和频繁,文化生态的变异也要比生物的变异要剧烈,就如同物种的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新的物种,当文化生态的变异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伴随着旧的文化生态的消亡,产生新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的变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对自身发展要求的变异,当文化生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的要求,文化生态就会发生裂变,产生变异,甚至是淘汰旧的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另一类文化生态的变异是受外来文化生态的影响产生的变异。随着时代发展,交通技术也越来越便利,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生态接触后,发生了交流,相互学习吸取甚至冲突,最后实现了融合,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改变,就是前文提到的变异。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人的们的生活方式,受外来文化生态的影响,加速了文化生态的变异。以我国为例,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加上古代交通不便利,受自然环境影响,很难与外来文化生态发生交集。另一方面我国属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文化生态的更新依附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更新,由于我国古代一直保持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文化生态也难有大的变异。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王朝统治者实施文化专制统治使得我国古代以儒道为法统的传统文化很难有大的变异。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王朝的统治也岌岌可危,社会意识形态发生改变,原有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中国被迫打开大门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传到中国,国内仁人志士也开始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向国外寻求解救中国的方法,并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运动,自此中国千百年来建立的以儒道文化为法统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文化生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异。

(二)变异性要求坚持先进文化方向

文化生态具有变异性,这种变异性给文化生态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可能,文化生态的变异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的发展势必要收到旧事物的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一样,文化生态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性的,因此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先进文化要保持其先進性,就要不断发展创新,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文化创新发展营造开放良好的氛围,不保守故步自封,在坚持一元文化为主导的原则下,大力发展多种文化。自觉抵制自身文化中的糟粕腐朽基因,斩除其劣根性并且能够吸收其他文化生态的合理因素,在变异过程中,不保守,不固步自封,积极创新,才能保持其先进性。与文化生态的两种变异类型相对应,先进文化是具体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地制宜的创新文化,就我国而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一)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世界的作用一样,就如同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有利于基因的更新和生物进化,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有利于全世界文化生态体系健康多样化发展。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在国家范围内,国家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当今世界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生态间交流碰撞,文化多样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国家日益认识到保护国家自己的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正如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地方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质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继承和肯定。”[3]

(二)多样性要求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生态具有多样性,世界各民族,各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体系,同时也为世界多彩文化增添了颜色,为世界文化的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态系统,生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类型,这是未来世界文化发展必须继承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文化生态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倡导文化生态多样性,坚持文化多元化,坚持自身的文化传统,一味追求文化趋同化,坚持一元文化都是不利于自身和世界的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维护文化多样性,坚持民族特色和开放性,对内维护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的语言、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的多样性,对外保持开放性,在维护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吸取外来文化成果精华用以不断发展自身和谐文化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张兆端.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50.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23.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遗传性多样性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