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鹰派”共振驱使特朗普外交逆流而动

2018-04-23刁大明

世界知识 2018年7期
关键词:鹰派美朝蒂勒

刁大明

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即将解除蒂勒森的国务卿职务,拟提名中央情报局局长蓬佩奥接任。这是继3月7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加里·科恩宣布辞职之后,特朗普政府的又一重大人事变动,意味着此前只在白宫内部进行的频繁人事更迭蔓延到内阁层面。科恩的职务将由保守派经济评论家拉里·库德洛接替。

蒂勒森遭解职不算是意外。自去年10月起,关于特朗普与蒂勒森无法合作的传闻在华盛顿就已尽人皆知。这种“不和”既表现为蒂勒森在伊朗核协议、朝鲜半岛事务、北约、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众多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无法与特朗普同步,也反映出曾是企业首席执行官(CEO)的蒂勒森在面对总统时的不适应。当然,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国务卿的“历史评价”,蒂勒森还是坚持稳住阵脚,采取频繁出访等方式努力刷“存在感”,逐渐远离特朗普决策核心。

目前看,促使特朗普下决心开掉蒂勒森的直接导火索是朝核问题,具体讲就是3月8日特朗普做出的同意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的决定。特朗普在做出决策后,曾与当时正在非洲访问的蒂勒森通电话。蒂勒森虽然一直以来主张美朝外交接触、不赞成对朝发动军事打击,但坚持认为春天举行会晤时机不当。

此刻的特朗普,面对过去两个月中接连发生的白宫内斗以及佛罗里达州枪击案等问题,似乎偏离了其开年以来设定的主要推进移民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内议程,急于在外交方面寻求突破。而无论是在朝核问题上还是与主要贸易国周旋逐利方面,蒂勒森的表现都被特朗普认为“太过建制派”,思路与行动都比白宫“慢半拍”,不具备落实特朗普政策议程的执行力。特朗普日益感到,与其同蒂勒森继续貌合神离下去,不如换上一位言听计从的干将。

于是,特朗普找到了蓬佩奥。蓬佩奥早年的军旅生涯、随后的从商经历、进入政坛时的“茶党”标签,都是特朗普看中他的原因所在。如果顺利就位,外交资历极浅的蓬佩奥会为特朗普提供其所急需的执行力与议程推进力。

蓬佩奥在朝核和伊朗核问题上都秉持与蒂勒森大相径庭的强硬立场,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虽是帮助总统实现与金正恩的“历史性会晤”,但其政策倾向仍是特朗普政府向朝鲜发出的新的强硬信号,甚至可能增加会面本身或会面之后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一直有意退出伊朗核协议,蒂勒森在國务卿任上阻止了其做出草率决定,发挥了“减震器”作用。现在,蒂勒森去职了,伊核协议的前景重新变得不明朗起来。

蓬佩奥若要顺利成为国务卿,必须通过国会参议院的听证环节,该听证将在4月进行。这就意味着,国会参院必须快马加鞭才能赶在美朝首脑会晤时间确定之前确保新国务卿就位。鉴于目前肯塔基州共和党籍国会参议员兰德·保罗等人的反对态度,以及盘踞在国会山上的众多建制派议员对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强烈质疑立场,蓬佩奥的提名能否顺利通过审议存在悬念。如果蓬佩奥无法在美朝首脑会晤之前就位,就说明特朗普与国会建制派的互动协调仍不通畅。当然,人们也需要关注蓬佩奥在接受国会参议员质询时将如何解释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从中解读未来趋势。

蓬佩奥成为国务卿,意味着“军人群体”将在美国对外政策议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特朗普政府的“军事鹰派”色彩已难以掩饰。可以想见,特朗普对外政策将会更多受到小集团思维、单向度思维的影响,审慎性和多元性势必进一步降低。再加上“贸易鹰派”已主导特朗普政府对外经贸政策的事实,“军事鹰派”与“贸易鹰派”开始形成共振,美国外交的未来着实令人忧虑。

无论是“军事鹰派”还是“贸易鹰派”,他们的逻辑延续了去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反映的重拾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基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接替科恩执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库德罗,原本支持自由贸易,一度被期待能够平衡纳瓦罗等人的极端立场,如今却也在对华经贸政策问题上表现出十足的“鹰派”架势,这或许是他为保官位选取的策略。

表面上看,特朗普更需要忠诚的执行者。但那些“鹰派”色彩浓厚的人真的只是“执行者”吗?他们显然正在驱动特朗普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使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麻烦制造者。

猜你喜欢

鹰派美朝蒂勒
本期导读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鹰派?
美媒称蒂勒森或在数周内被取代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