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语境中的融水芒蒿节日传承

2018-04-22卢柳媚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苗族传承现代化

卢柳媚

摘要:芒蒿是广西融水安陲乡独有的民族文化,它是当地人们的祖先神,也是他们的保护神。跳芒蒿是融水安陲苗族人们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个传统节日也成为苗族人们集体怀念祖先,增强族群认同感的共同空间。芒蒿节的流传与传承有其特殊性,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作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芒蒿节,也正面临着巨大冲击,它是否能够在强势的现代文化考验下,维持自身的生存土壤,继续存活于安陲苗胞们的意识深处并不断发挥它的維系作用,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苗族;芒蒿节;传承;现代化

广西融水县安陲乡的芒蒿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如今仍然鲜活的扎根于安陲苗族同胞们的心中。芒蒿是他们千百年来不变的神灵信仰对象,每年扮芒蒿跳芒蒿,是对祖先开拓精神的纪念,也是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一种祭祀仪式。集祝福、吉祥、惩戒于一身的芒蒿,它在给人们带来祝福吉祥的同时,也教训了那些不听话和做坏事的人,让他们改邪归正。每年春节的扮芒蒿跳芒蒿逐渐形成一个传统节日,成为人们集体怀念祖先,增强族群认同感的共同空间。

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交通网络已向边远山区拓展延伸,各种外来文化以及现代娱乐接踵而至,大众传媒及旅游经济的侵袭,更为重要的是少数民族群众自身思想观念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不同程度上的变异。芒蒿作为安陲苗胞们心灵上的守护神,它是否能够在强势的现代文化考验下,维持自身的生存土壤,继续存活于安陲苗胞们的意识深处并不断发挥它的维系作用,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芒蒿节的传承境况

20世纪50年代以前,跳芒蒿已广泛存在于融水县安陲乡各个苗族村寨。它作为一个带有祭祀仪式和娱乐性质的活动,可以在村寨里独立进行成为一个传统节日,也可以与坡会融于一体,成为坡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跳芒蒿活动是以一种原始自发的村民内部传统节日的状态存在,村民是节日的主体,同时也是观众,是群众自己的节日,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建国之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民间文化的恢复及发展。融水苗族系列坡会也在这个万物复苏的环境中如沐甘露,赶坡成为融水苗族人们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与之紧密联系的跳芒蒿同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乡办的芒蒿节上,芒蒿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

然而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十年文革,民间传统文化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芒蒿活动也像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一样,被当做“四旧”被横加取缔,芒蒿节就此被中断了将近十年之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光。直至粉碎“四人帮”之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重新得到重视,并从国家层面的高度对民间传统文化予以肯定,至此,在全国出现了一个民间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融水坡会及安陲的芒蒿活动也在民间再度复兴起来。

但与此同时,现代文明的接踵而至,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人们在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解着原有的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文化还没有完全从历史上那段最黑暗的时光中恢复过来,又面临着现代文明的严峻考验。芒蒿活动与其他民间传统文化一样,正经受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正遭受着现代化的侵袭,于是以保护文化多样性为宗旨的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展开。国内再次兴起了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关注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也在此时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作为融水系列坡会群成员之一的安陲十七芒蒿节以及各村寨的芒蒿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推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发展呈现出了一个良好的态势,但在强势的现代文明的侵入下,芒蒿节的传承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二、芒蒿节的传承主体

芒蒿节作为融水安陲苗族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以一种活态的形式存活于民间。文化它所产生的效用与发生的影响,总是与它能否在人们生活中适用密切相关,并且以能否促进人类的发展为基础。芒蒿是安陲苗胞们的祖先神守护神以及娱乐神,在他们心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芒蒿节的产生也是人们自身对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及族群认同的一种需要。而作为文化创造及承载的主体——民众,他们的存在境遇,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审视一种文化的存在状况,我们可以从承载它的主体——传承者入手。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主体,是指民间文化艺术的优秀传承人,即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民间文化技艺、技术,并且具有最高水准的个人或群体。他们被称为‘人类活财富、‘人类活珍宝或‘人间国宝。”可见,文化的传承主体对文化延续的重要作用。在安陲乡,有这么一批热衷于本民族芒蒿文化的人,他们的坚持,是发展弘扬芒蒿文化的希望。

梁荣华(50岁,苗族)是吉曼寨的村委副主任,同时也是芒蒿面具制作者,芒蒿的传承人之一,曾获2010年度融水县“十佳民间艺人”荣誉称号。梁荣华制作芒蒿面具的技艺主要是由以前寨里的老人传授。他从小就对芒蒿面具有着极大的兴趣,常跑到制作面具的老人家里去跟学,耳濡目染便掌握了面具的制作技巧。现在他也在教着寨子里的一些孩子。可见,梁荣华的芒蒿面具制作传承是属于业缘传承。即“在自己所从事的某种特殊行业的活动中接受民间文学传承。

梁建雄(46岁,苗族)是三寸村的村民,也是融水县2010年度“十佳民间艺人”称号的获得者之一。他家祖辈都是芒蒿面具的制作人,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从小跟着父亲学,帮父亲打下手。父亲退下来之后,便由他来接手这项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在问到他是否已有接班人时,他说在慢慢物色,家里的小孩对这个很感兴趣,在他刻面具时,经常帮他打下手。村里也有其他小孩子过来观看,有好几个在慢慢学着做。

三、芒蒿节的现代传承

芒蒿节是安陲苗胞们独有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承载了安陲苗族人们的民族记忆,是体现他们族群认同的传统文化之一。在非遗滥觞的今天,芒蒿节的传承又有了新的涵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大趋势的环境之下,在国家政府鼓励支持的语境中,芒蒿节的传承可谓羽上添翼。芒蒿节的传承可以借助官方力量的鼓励与扶持,着重对节日传承主体,对节日生存的民间土壤的关注与保护。因此便有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然而,所有当中最为根本的便是对节日传承主体的重视及保护。因为“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奔腾向前的河。‘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一旦老艺人离世,他身上承载的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所以,解决传承主体即传承人的问题,乃是当务之急且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因此,最为根本的,应是关注文化传承主体的存在状况,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的民间土壤,激发当地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民族文化的创造力。让成为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做到对“地方性知识”的真正尊重。唯有这样,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够代代相传,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才能够真正焕发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英)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M].王海龙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法]涂尔干著,林宗锦、彭守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

[3]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苗族传承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