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情节落差法”的艺术创作方式及其意义

2018-04-22于沛泽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态

于沛泽

摘要:情节落差法,顾名思义,即情节在故事发展的主线中产生了极大的转折和落差,其产生的原因是矛盾冲突的存在和其不断的发展变化。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高位心态与低位心态之间的转化问题。高位心态的强化使观众产生难以逾越的畅快感,丰富了受众们的情感体验。研究文艺创作方式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系从提升作品的美感,提高作品的美学高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节落差;心态;写作心理

一开始,想针对这种自我定义的创作方式写一篇专业性的学术论文,但却发现它仅仅是自我的总结和定义,没有任何学术层面的参考借鉴,这样在某种程度上理论化价值便显不高,也得不到大家认可。因此,便写成了简单的议论文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文章口语较多,不甚严肃,仅代表本人粗略见解,文笔拙劣,望各位海涵。

一、“情节落差法”的来源

几天前刚读完了金庸先生的《连城诀》,结合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再加上对观赏过的影视剧的诸多体验,本人发现并总结出了很多作家或者编剧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时所运用的一个共通方式,姑且将其称作“情节落差法”。

情节落差法,顾名思义,即情节在故事发展的主线中产生了极大的转折和落差:故事里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个无名小卒,后因天赋、努力,抑或是遇到了某种机缘巧合,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达成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接着就是命运作弄或者奸人作恶使主人公饱受苦难挫折,跌入深渊,造成一种永世不得翻身的状态。但又是因为命运弄人或后天的努力,主人公在痛苦与艰辛的磨砺中化茧成蝶,鲤鱼跃龙门,最终获得成功。至此,故事已接近尾声,在大团圆结局中引人深思,在欢喜的同时让人反刍出血与泪的交融。

金庸先生的诸多作品,例如《连城诀》、《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均是采用如此“套路”:一个正义善良忠厚的后生误打误撞,在各种幸运,各种机缘巧合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咸鱼翻身,练就神功,成为绝顶高手,从此江湖盛名流传,万人敬仰佩服。不仅仅是一些小说,很多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喜剧大师周星驰的作品《功夫》、《龙的传人》、《喜剧之王》,几年前的《煎饼侠》,新上映的《縫纫机乐队》亦是如此。均是通过主人公命运和经历的大起大落产生情节落差,抓住观众心灵,吸引观众眼球,达到艺术作品体验对受众的直观冲击。虽然读者或者观众大约已经料到结局,而且多保留了心理底线,但他们还是会一边为主人公的不幸声泪俱下,又一边为主人公的成功结局表达喜悦之感。用老“套路”去达成最有效的心灵冲击,这也算是一个好的文艺作品的评价指标。

二、“情节落差法”的效用及其产生原因

那么,这样的情节落差为什么会打动人的心灵呢?是因为矛盾冲突的存在和其不断的发展变化。实际上,作品受众本身就抱有一种正必胜邪的心态,这是他们本质真善美的、存良知的潜意识表现,是他们的一种本位心态。而主人公在短暂的声名鹊起后使观众们加强了对主人公的好感,巩固了这种正必胜邪的本位心态在其心中的地位,也反向加深了他们对黑暗现实和邪恶力量的憎恶。因此,当主人公在跌倒后爬起时,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加欢欣雀跃,心情舒爽。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高位心态与低位心态之间的转化问题。读者对于正义对于真善美处于一个高位心态,对于邪恶,对于假恶丑处于一个低位心态,有着天然的排斥心理。这是他们最自然的价值判断倾向。主人公的失利则使他们原本具有的低位心态下降了一个层次,而当主人公再次成功时,已跌至谷底的低位心态便会反弹至高位,甚至超过原有既定的本位高位。这时,情节的转折落差便得以实现,善恶之间矛盾的激烈冲突便得以解决。受众虽在意料之中,却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固对真善美的信仰程度,自身原有的情节如己所料的骄傲心态和主人公成功后自身形成的高位心态又形成叠加效果,使观众产生难以逾越的畅快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这样的作品即使再为老套,却也会深受读者们喜爱。这也就是当今为何此类情节脉络的作品大红大紫的原因。

其实,这不仅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方式,也牵扯到写作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运用,很多关于文艺创作方法和受众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和作品与读者心理的嬗变轨迹仍然有待探究。研究文艺创作方式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系无论从提升作品的美感,提高作品的美学高度,还是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甚至迎合读者胃口获得高额商业利润方面来看,均有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所说,好的作品只有把笔触伸进读者心里,才能成为经典。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0”心态,“1”状态
好心态帮您度过手术期
余男:女主角就是一种心态
还是“看掐架”心态
真正的挑战是心态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