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发展繁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2018-04-22栾博涵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新时代下,加强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状况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由此要求必须供应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加强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文化建设的状况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引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变化。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由此要求必须供应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一、重视传统节日和红色节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传统节日和红色节日,并将其作为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传统节日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是展示和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渠道。中央文明办于2011年起在全国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传统节日并结合地方传统民俗举行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认知和尊重传统节日,进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红色节日则是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并成为仅次于传统节日的喜庆日子,主要包括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和“八一”建军等等。目前,一些省市依据不同情况確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节日,藉此举办红色旅游周、红色电影周、红色经典作品展等红色纪念活动,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进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祖国的热情。例如,作为一个综合了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和移民文化于一身的重庆市,积极整合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节日为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

二、利用各类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开发新型的节庆活动,如读书节、文化节、艺术节、书画展、摄影展、文物展以及民俗展等等,它们已经成为陶冶市民情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市民人文素质进而形成文明、健康、勤奋、进取的城市精神的主要载体和形式。在参与这种节日和活动的过程中,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并对其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群众基础。从全国来看,国内各类节庆活动并不鲜见,如上海艺术节、深圳读书节、洛阳牡丹节、潍坊风筝节等等,它们均成为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文化品牌,深受普通市民的欢迎和喜爱。例如,为了加强外来青工文化建设,深圳市宝安区于2004年举办了首届外来青工文化节,次年被确定为一个常设性的文化活动,每届文化节都安排10项全市性文化活动,受益和参与的劳务工不计其数,已成为深圳市一个标志性的文化节庆,并于2006年被评为“深圳市最受市民喜爱的十大文化品牌”。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如群众文化馆艺术团于2006年赴欧洲四国开展慰问华人华侨演出活动;宝安福永怀德醒狮队于2009年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受到了广泛好评,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三、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有软件建设,又有硬件建设。如果说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软件”的话,那么,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等,它们不仅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保障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而且还是弘扬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支持,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可以开展健康、文明、积极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普通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高涨,各级政府均不断加大财政力度,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采取了多想利民惠民的政策和措施,如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广泛好评,真正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群众、服务百姓的宗旨。例如,自2006年以来,重庆市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视为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务”,每年给主城以外的31个区县各支持3000万元,主要用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大件的建设,广泛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戏剧、送展览、送春联等“六送”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行政村“1村1月1场”的目标,基本建成了“覆盖全乡、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作者简介:

栾博涵,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创新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对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