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8-04-22袁晓蓉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偏误副词留学生

袁晓蓉

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热爱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偏误分析也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偏误分析;“比”;字句

一、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在和留学生交流或听语言班的课时,经常会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

我比他很高。

我的成绩比马丁不好。

玛丽的围巾比我的不一样。

妹妹的衣服比我漂亮。

诸如这类句子有很多,但是这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可能会说出来的句子。研究发现这是汉语学习者在“比”字句中出现的一些偏误。以漢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从小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虽然不知道其中的语法规则,但却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偏误。而外国留学生并没有中国人的那种语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也感到困惑。“比”字句的分类、成分、句型等种类多样、复杂多变,而且受教材,教师以及母语的影响,所以“比”字句成为留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出现的偏误之一。“比”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它也是汉语比较句中最复杂、使用最普遍的一大类型。

(二)研究范围

本文从“比”字句的本体研究入手,对留学生学习使用“比”字句产生的偏误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从偏误类型及产生偏误的原因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出“比”字句教学的方法,让学习者更轻松的掌握“比”字句。

(三)语料来源

本论文参考HSK语料库,以及使用在与渤海大学各国留学生交流、听课过程中积累收集的语料。

二、偏误分析理论

(一)偏误分析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偏误分析产生,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偏误的来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英国语言学家Corder把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失误是紧张或疏忽造成的错误,是一种临时现象,不是语言能力的真实体现。偏误是对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系统性的错误,它不符合目的语的规则,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水平的一种体现。

(二)国内偏误分析研究

从60年代开始,国内就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进行了研究,。但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才真正标志着偏误分析的开始。

(三)“比”字句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

“比”字句,是指比较事物性状的程度差别、事物的动作方式、状态差异以及事物的数量差异的各种句式里的一种,也就是说用介词“比”的句子,它的格式是“A比B﹢谓语”。

“比”字句的偏误研究有:肖小平(2004)的《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研究》,这篇文章从比较标记、比较项和结论项三大方面来对越南留学生进行偏误研究。郭琼(2011)在《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学习建议》中:将中国学生与日本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出“比”字句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以及日本留学生容易在“比”字句中出现偏误的类型。

三、“比”字句偏误分析种类与成因

鲁健骥(1994)《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中,研究了外国学习者语法方面的偏误,将出现的偏误归纳为遗留、误加、误代和错序四类。本文同样从这四个角度对“比”字句进行分析,并把“比”字句偏误类型进行分类比较,找出其规律。研究发现,这些偏误具有不平衡性,在这些偏误中,一部分具有典型性,但有些却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把具有典型性、错误较高的偏误作为分析重点,而不能一概而论。

(一)程度副词误加的偏误

1.我比他很高。

正确:我比他高。

2.小王比小李很漂亮

正确:小王比小李漂亮

3.西瓜比苹果非常大。

正确:西瓜比苹果大。

这类是误加程度副词造成的偏误,也就是在“A比 B”后面多加了绝对程度副词,例如“很、非常、十分、极其、格外”。这与汉语“比”字句规律相违背,绝对程度副词不能进入“比”字句。如果想用“比”字句表明程度的差异或高低比较的时,经常在形容词的后面加程度补语,例如:“我比他高得多”或“我比他高多了”。需要注意的是,相对程度副词“更、更加、稍、稍微、略微”则例外,可以出现在“比”字句中。

例如:我比他更高。

此类偏误是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造成的,也就是由于学习者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错误类推而造成的过度泛化。在以前的学习中,学习者学过性质形容词前面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加“很”,表示程度的加深。学习“比”字句后,学习者也将句子中的形容词前“很”等程度副词,所以出现了偏误。

(二)否定形式用法不当的偏误

1.我的成绩比马丁不好。

正确:我的成绩不比马丁好。

2.我比小王不漂亮。

正确:我不比小王漂亮。

3.我的任务比你的不轻松。

正确:我的任务不比你的轻松。

这类偏误是否定形式的位置错误,是由于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否定词“不”放在“比”字的前面,如“A不比B﹢谓语”。“A比B﹢不﹢谓语”这种格式不符合汉语“比”字句规律,所以上应将“不”移到“比”的前面。这些句子是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的否定形式是在形容词前直接加“不”,所以学习者错误类推造认为“比”字句当中表否定就是在谓语前加“不”,出现了过度泛化。

(三)“的”字的遗漏

1.妹妹的衣服比我漂亮。

正确:妹妹的衣服比我的漂亮。

2.马丁的个子比麦克高。

正确:马丁的个子比麦克的高。

这类偏误的类型是“的”字的遗漏造成比较项的偏误,如果“比”字前后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心语名词相同时,可以省略后面的中心语,但不能省略定语。如果“的”字遗漏,那么“比”字之前的主语是物,之后的主体是人,这样就造成了比较项的不平衡,所以上面例句中“比”字后的主体应该加“的”,可以将中心语省略也可以不省。

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比”字句的规则没有完全掌握,所以造成此类的偏误。

(四)句式选用的偏误

1.玛丽的身高比我的一样。

正确:玛丽的身高跟我的一样。

2.玛丽的围巾比我的不一样。

正确:玛丽的围巾跟我的不一样。

3.丽娜的汉语水平比我的相同。

正确:丽娜的汉语水平跟我的相同。

4.他的体重比以前差不多。

正确:他的体重跟以前差不多。

这类是句式选用错误的偏误。这些例子都是用来比较事物或性质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的,要表示这样的比较意义,汉语中不能用“比”字句,应该将句子中的“比”字改成“跟”。

受学习环境、教师不严谨的教学方式和示范、教材的不科学性和编排问题以及课堂操练出现的失误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都可能造成学习者的偏误。

四、“比”字句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教师教学方法、技巧的建议

教师在教“比”字句时,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安排“比”字句的各个语法项目;注重简单明了的讲解,要少而精,以练习为主,多加操练;通过语言对比突出“比”字句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受第一语言的迁移,对不同国家的学生,语法教学要有针对性;将“比”字句的句型作為着入点,注意对句型的总结、操练和语法知识的归纳概括,二者要结合起来,缺一不可;教师上课时要重视学习者学习“比”字句时出现的语法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要将对出现错误句子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时的一部分,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效果。

(二)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学习者学习“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材的不科学性和教材编排的不科学性造成的,所以本文建议在教材的编写上,应根据学习者学习“比”字句的偏误,制定一个真正符合学习者学习“比”字句规律的教材,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

(三)对学习者的建议

语言学习和交际的主体是语言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应积极主动的去克服,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交际策略,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目的,以至于更好的掌握第二语言。

五、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渤海大学留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比”字句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点建议。但接触的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由于母语不同、学生学习水平不同以及作者个人水平的有限等各方面因素,所以本论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尽管如此,还是希望为“比”字句的汉语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育中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2.

[4]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5]郭琼.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学习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偏误副词留学生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副词和副词词组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