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

2018-04-22陈昊宇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舆情群体受众

陈昊宇

摘要: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①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与联络。他们成为了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同时网络舆情也对其话语行为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所以重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分析变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

一、高校网络舆情主体:活跃性与匿名性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对校内外发生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发表带有自己认知的见解、价值判断及意见。②高校是大学生集聚的地方,大学生群体有着天然的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性,无疑是校园网络当中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处于20岁左右的年龄段,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对事物充满着好奇,急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来证明自己。他们有着一致的文化水平以及相似的生活环境,使其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容易对相同或相似的话题感兴趣且彼此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认同性。当敏感事件发生后,更加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意见的发表与互换,引发网络舆情的爆发与走向。

互联网有着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操作以及匿名性发布消息的天然保护伞,使得大学生群体愈发的喜爱且依赖网络媒体发表言论、发泄情绪。大学生作为社交网站、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意见与观点的主力军,他们熟练运用网络技术,通过一些加密手段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加以虚拟,使用虚拟身份在网络平台中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与意见,引发与同伴的共鸣,从而形成一种舆论走向,影响着舆论乃至事件的发展方向。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存在于高校网络舆情当中,他们的身份特征决定了他们作为舆情主体的活跃性性质,而其技术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决定了其匿名性的性质。

二、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丰富性与多元化

受众对新闻消息接受的选择往往根据新闻信息的重要性、时新性、趣味性、接近性的特性进行选择。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他们需要完成相关的学业要求,不得不关注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同时他们出于对世界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段,兴趣广泛。他们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虽然深度不够但涉猎的范围却相当广泛。经统计发现,大学生所关注的新闻信息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社会重大新闻事件:例如自然灾害的发生、同城重大事件的发生等。

(二)重大政治性新闻事件:例如国家级会议的召开、国际外交等。

(三)教育类相关新闻事件:例如相关考试时间、考试制度改革等。

(四)与日常生活相关新闻事件:例如宿舍楼管理制度变革、招聘信息的发布等。

(五)八卦娱乐类新闻:例如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

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关注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使其在多方面新闻信息中发表意见与观点,形成舆论,促使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丰富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信息呈现的方式愈发多元化。自腾讯QQ1999年诞生后,平民社交媒体发展到达新时代,受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和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文字信息的交互。2003年11月,百度贴吧正式成型,相对于之前用户一对一的沟通模式,贴吧将关注同一新闻事件或是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受众集聚在一起,以文字的形式对热点事件进行分享与讨论。2009年微博的出现在网络界产生了一场不小的变革。微博新闻的发布不仅有实时发表传播的特点,同时在所发布的新闻内容中加入了动图、小视频等相关因素,使受众对新闻内容更加感兴趣,也有助于其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新增的私信功能也可使受众在平台上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实现一对一沟通交流,“网红”、“大V”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引领着网络舆论的走向。2011年腾讯QQ的兄弟平台微信上线,在用户一对一在线交流时增加了语音沟通与表情包项目,使信息交流更加的多元化。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更是为受众开辟出发表观点与理念的新领地。受众开始在朋友圈分享经历,发表想法与观点。2017年抖音APP瞬时间风靡网络,作为一款社交类的APP不仅可以分享你的生活还可以从中了解更多新闻信息。同一时期的网络主播的诞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对新鲜事物独特的敏感与好奇,同时也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他们往往走在新鲜事物的最前沿,及时将新鲜的技术运用到生活当中。在高校网络舆情中,内容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内容丰富的舆情总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向受众展现。

三、高校网络舆情行为:非理性与易冷却性

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很强的学习性与接受性,易于尝试学习新鲜事物,但是这个时期的青年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种片面性,对许多言论难以分辨是非,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③往往会对网络舆情的传播产生负面作用。首先,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以及受教育水平决定其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对事件做出理性的判断与言论,但其所处阶段同时使其具有冲动的特性,易于受到言论环境的影响,做出带有偏执情绪的言论,使网络舆情更过分偏激与失实。其次,网络上的信息真假混杂,甚至存在误导性信息,处于青少年期的大学生群体往往缺乏社会经验,他们难以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其中正确和错误的信息,一旦甄别有误,会造成有失偏颇、失真乃至失控的发展态势,对高校网络安全带来威胁。④最后,我国网络监管力度较为薄弱,社会公共道德对网民个体缺乏约束力⑤,大学生群体单纯且易于相信他人的特质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诱使其做出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发表具有偏向性的不实言论,形成具有负面性质的网络舆情,使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具有非理性的特性。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快速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大量新闻信息即时推送,信息更迭极为迅速,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信息容易被人忽视,热度消减速度加快。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活跃的思维,同时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性。当一则新的使其感兴趣的新闻进入视线后,受众对原有新聞信息的关注度大大减弱。大学生群体的另一大特性是具有从众心理,紧紧跟随媒体引导的脚步关注新闻信息。例如体现在微博“热搜”功能上,“热搜”排行榜根据新闻的点击量以及发布时间实时更新,受众也实时关注着最新、最热门的话题。因为信息更迭速度加快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受众特性,使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具有易冷却性的特征。

四、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即时性与互动性

网络舆情传播的最突出特性为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高校网络舆情传播这一特性尤为凸显。高校网络舆情一般是由校内热点事件或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引起,网络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有关评论和信息短时间内在学生群体中快速转发、传播,并有可能随意将信息复制或再生产,大学生面对热点现象的刺激,群体情绪相互感染,很容易产生令人难以预料的连锁放大效应。⑥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平台除官方网站发布外多为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传播。高校自媒体终端技术不断成熟,在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凭借手机移动终端,可以随处上网查询信息,随处上网与其他人加强沟通与联系,随处上网跟进某一热门舆情事件的最新进展,这种自媒体带来的便捷性,极大加强了高校学生群体对网络舆情的参与度。⑦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高校受众群体会迅速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进行发布,众多好友可以达到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件进行传播谈论的效果,使事件在高校群体中迅速传播与发酵。受众可以对当下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与交流。同时,微博平台当中“@”的功能也为达到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做出不小的贡献。这一功能将一些较为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具体的点对点的传播,例如有关生活中存在问题的相关性新闻,@政府管理部门,求得相关部门的正面回应,以此增强传播效果,促使问题的快速解决。高校受众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高校自媒体终端技术不断成熟使得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具有即时性与互动性的特征。

自媒体发展时代下的网络舆情愈发的引人关注,而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不得被忽视。大学生群体作为受众有着天然独特的个性特性,也正是因为受教育程度接近以及所处在相似的生活环境,才使得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具有一致性。在主体上,他们具有活跃性与匿名性的特征:在舆情传播的内容方面,具有着丰富性与多元化的特征:在网络舆情行为方面,呈现出非理性与易冷却性的特征:而在网络舆情传播方面,则体现出时性与互动性的特征。通过对自媒体发展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特征的探索。

注释:

①百度百科

②曾学清.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安全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咨政建言).2017(10),24

③赖策,刘茜.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与应对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2).30页

④曾学清.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安全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咨政建言),2017(10),24-25页

⑤杨仑.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及应对策略[J].信息素养.2017(11).112页

⑥杨仑.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及应对策略[J].信息素养.2017(11).112页

⑦聂鑫,仲崇民.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征探析[J].才智(创新教育),2017(5).98页

参考文献:

[1]杨仑.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及应对策略[J].信息素养,2017(11):112.

[2]赖策,刘茜.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与应对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2).

[3]毛宇锋.新媒体视阈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蝴蝶效应”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7(12):82.

[4]曾学清.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安全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咨政建言),2017(10):24.

[5]秦培涛,赵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应对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92.

[6]邢文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湖南大学.2014:201.

[7]王永灿.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引导探究—基于高校网络舆情诱因的分析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8]聂鑫,仲崇民.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征探析[J].才智(創新教育),2017(5).98.

[9]王珊.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舆情群体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舆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