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的不同生发机制

2018-04-22吴以彩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

吴以彩

摘要:本文主要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主义的起源角度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而对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所具有的社会与政治意义进行阐述,希望对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中国女性艺术;女权主义;生发机制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与盛行对中国女性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二者受到区域、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等方面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以及社会主张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若想更准确对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进行研究,必须要对从二者不同生发机制进行着手。

一、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来自于同一个英语单词“feminism”的两种不同的译法,主要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具有同等社会的权利的一种主张行为。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女性主义主要侧重于男性与女性之间在精神上以及文化上具有平等性,而女权主义主要侧重于主张女性与男性在权利上具有平等性。

女权主义最早时期是由法国人在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时而提出的。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也逐渐被美国人们所接受。然而,女性主义是西方国家一种新型的社会热潮,并且起源相对比较早,大约在文化复兴时期就曾有人提出,并与后期由妇女发起的运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妇女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西方女性艺术

隨着第二次妇女运动的发生,西方女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自女性艺术产生的初期,这种艺术形式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反叛性意识。根据相关的专家与学者对于西方女性艺术进行研究表明,早期的西方女性艺术家通常都被看作是社会与政治的一种景观,并且以媒介的方式,对女性受压抑的两种最为主要的领域(生育与性欲)发起挑战。举例来说,著名的日裔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剪》,直接的指出女性的受到男性目光欺凌的这一身体政治性的问题。后期西方女性艺术家逐渐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对当时的父权主义思想发起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七十年代,西方女性艺术家以女性身体作为主要的艺术创作媒介已经明确的具有政治与社会意义,并且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女性发起运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与实践使得当时父权制下的女性权威地位有所动摇。

三、中国女性艺术

在中国,曾经两次的传入“feminism”一词,第一次传入发生在五四爱国运动时期,而第二次传入发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五四时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已经成为反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帜之一,对女性权利的争取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具有标志性的口号。但是与西方女性主义存在着差异性的是,在中国发起的女性主义重点是在婚姻上进行女性自由与平等权利的一种的追求。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女性艺术才逐渐的显露出来,九十年代得以盛行,但是,与西方的女性艺术相比,中国的女性意识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土壤的差异性。90年代是中国女性艺术家最为活跃的年代。从1990年陈淑霞、喻红、宁方倩、李辰、余陈、姜雪鹰、刘丽萍和韦蓉这八位年轻的女画家的联展《女画家的世界》开始,女性艺术家的活动就愈加频繁。到1995年初,徐虹在《江苏画刊》发表了一篇宣言式的文章《女性意识的觉醒》,5月廖雯主持了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展,8月又有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召开,女性艺术作为一个话题逐步展开并形成第一个热潮。到1998年,女性艺术在一个更为开阔的时空中展开:3月在北京的《世纪·女性艺术展》、4月在台北的《意象与美学——台湾女性艺术展》,以及6月在德国波恩的《半边天——中国女性艺术展》,进入21世纪后又有《进行时·女性》、《时尚之巅》、《自我画像》等重要的女性艺术展览,可见,女性艺术在中国逐渐被接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有着不同的生发机制,从而使得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追求的社会目标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性,但是,中国女性艺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进行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过程中,需要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着手,进而才能更加明确对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社会关注点。

参考文献:

[1]黄一斐.对社会制度的质疑与女性主义的实践—读《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J].参花(下),2017(07).123-126.

[2]凯西·戴维斯,沈齐齐,闵冬潮.女性主义作为理论旅行和跨国实践—以《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一书为例[J].浙江学刊,2016(02):45-47.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
从主妇价值到女权主义:日本法政学说史上的家务劳动争论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论女权主义的中国化经验——以1920年代《妇女杂志》关于离婚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