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吉》中澳大利亚土著少年的身份构建

2018-04-22刘娜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刘娜

摘要: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身份构建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休吉》中的会话为语料,以会话策略为分析手段,探讨《休吉》中澳大利亚土著少年休吉(Hughie)的身份构建。研究发现:Hughie在与他人互动中使用了语码转换策略、最少回答策略,恭维语策略及沉默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构建了Hughie澳洲土著民族、倾听者、弱势者、旁观者及抗议者身份。本研究验证了会话策略在分析儿童文学中身份构建的适用性。

关键词:身份构建;会话策略;《休吉》;澳大利亚儿童文学

语言与身份的关系是当前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会话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建构主义身份观认为话语具有身份构建的功能。因此,人们在交际中常常通过语言选择和转换实现多重身份的构建[1],这些语言的选择和转换便是会话策略的运用。目前,国内以会话策略分析身份构建的研究主要应用于跨文化身份构建[2],机构身份构建[3],及职业身份构建如:教师身份[4],主持人身份[5]等,鲜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儿童小说中人物身份构建。

近年来,澳大利业文学研究在国内掀起热潮,但大多关注成人文学。此外,关于身份的讨论集中于澳大利亚土著女性。儿童文学作为澳洲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研究仍处于边缘地带。藉此,本文选取澳大利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戴维·马丁的代表作品《休吉》为研究对象,选取文中的会话为语料,以会话策略为分析手段,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休吉与他人互动中使用了哪些会话策略?二、这些会话策略构建出休吉怎样的身份?

一、会话策略概述

会话策略是在互动社会语言学之下结合会话分析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6],指会话参与者维持会话持续进行,并且使双方增进相互理解的能力[7]。会话策略也称为语境化暗示,用来指话语的一系列表面特征或标记,这些标记构筑情景化语境框架,有助于发话者的信息得到受话者的理解[8]。语境化暗示包括语言线索和非语言线索,如开始、继续、结束会话的策略,语体或语码转换、超新段标记(如:语音、语调、节奏、语速等)、程式化表达和副语符号(手势、体态、面部表情)及语言选择等。在互动过程中,会话参与者依据具体语境及交际目的对其进行选择。

二、《休吉》中的身份构建

(一)《休吉》内容简介

《休吉》是澳大利亚作家戴卫·马丁的代表作品,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的澳大利亚出现了“移民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纷争,所以戴卫·马丁的小说大多描写各类不同移民所感受到的种族和文化隔阂[9]。这部小说正讲述了土著少年Hughie同种族歧视做斗阵的故事:因为当地的正规泳池只对白人开放,土著女孩Crissy只得在野地水潭游泳而不幸溺水身亡。去搶救女孩的休吉也险些遇难,幸亏他的白人好友Clancy及时赶回,Hughie才得以脱险。Clancy的父亲以这一事故为借口,强迫Clancy与Hughie断绝来往。Hughie对泳池不对土著人开放感到不平,并四处寻求帮助。最终这次事故发展成了一场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运动。虽然这场斗争以失败收场,但赢得了许多白人民众的同情与支持,最终Hughie与Clancy也重拾友谊。

(二)《休吉》中会话策略分析及其身份构建

1.语码转换策略

场景1:Hughie被告知白人好友Clancy的父亲禁止Clancy同他一起去野地的水潭游泳,Hughie感到十分难过,向叔祖父Nelson倾诉并询问土著人只能在水潭游泳的原因。

Nelson:“Snake.You dont know,Hughie”

Hughie:“Tell us”

Nelson:“Our snake”

Hughie:“Sacred,like”

Nelson:“Eh?”

Hughie:“Belonga tribe?Big snake belonga tribe belong us fellers?”

Nelson:“Belong we,belong father,father,father”[10]

语码转换指在一次语言交际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语法体系或亚体系的言语片段[7]。在这一段对话中,Hughie想要得到Nelson准确回答,而Nelson却一直闪烁其词。在这样的情况下,Hughie从使用标准英语转向土著部落使用的旧英语(一种间于北方英语和标准英语的英语变体),如Hughie 使用的“Belonga”,“us fellers”。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转换,人们可以在交际中实现“群内”或“群外”的身份特征[7]。Hughie采取语码转换的策略是为了同Nelson建立起“群内”关系,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回复。而Nelson却忽视了Hughie采取的措施,继续使用标准英语,只做含糊的回答。该例中,Hughie通过语码转换策略向旧部落土著代表Nelson靠拢,表明自己的民族身份,构建了自己的澳洲土著民族身份。

2.最少回答策略和恭维语策略:

场景2:Hughie向泳池前所有人及赠与人Kaufman 先生求助

Kaufman:“I have a good notion what you are after,laddie.Ive been told about your pranks,but dont you worry,I shant let on.And of course I know your mother.A nice woman.I als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that won you a prize.Very nice too,very nice.You must bring it round some time.

Hughie:“Yes.Sir”

Kaufman:“You dont have to sir me.Easy now,relax and just tell me in a few well chosen words whats crawling over your liver.I am a good listener,even if I say to myself”

Hughie:“Yes.Sir”[10]

最少回答指的是mm,yeah,yes,well 这类一个字的回答,一般用于意群或句子结尾,这样的表达不会传递新信息,但是可以保障会话顺畅的进行[11]。这个例子中Hughie并没有急于提出自己的请求,而是等待Kaufman先生话语的结束。Hughie使用最少回答“yes”做为反馈表示自己在注意听,目的是支持Kaufman先生说话的同时不打断他。Hughie在“yes”后使用了sir来称呼Kaufman先生。Sir是对男性长者的尊称,此处有恭维Kaufman先生的含义。从权势关系的角度看,Kaufman先生是强势者而Hughie是弱势者,“sir”的使用强化了Kaufman先生的强势者身份和Hughie弱势者身份。上述对话中,Hughie使用最小回答策略构建了倾听者的身份,使用恭维策略构建了弱势者身份。

3.沉默策略

场景3:Hughie张贴了他和Clancy共同创作的倡议允许土著居民同白人一样享有泳池使用权的海报,而Clancy的父亲禁止Clancy参与这件事,因此Clancy想要撕掉有他署名的拐角,此时Hughie挡在了海报前。

Clancy:“Idiot!I only want to tear off the corner where my name is”

Hughie:...

Clancy:“Dont blame me.When I counted to to three”

Hughie:...

Clancy:“One,two”

Hughie:...

Clancy:“Hughie?”

Hughie:...[10]

沉默是無声的言语行为[12]。面对Clancy要撕海报的举动,Hughie有三个选择:同意、反对或沉默。第一个选择违背Hughie的意愿,第二个选择可能会与Clancy产生冲突。Brown 和Levinson 认为,沉默是一种对面子威胁程度最小的行为,天然具备规避冲突的特质[13]。考虑到明确的话语或行为对抗可能加剧同Clancy之间冲突,使彼此受到更大的伤害,Hughie选择置身事外,在接下来的几个话轮中都保持沉默,试图通过沉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对Clancy想要采取的行动进行无声的抗议。Clancy的第四个话轮询问“Hughie?”,但此处的目的不是提问,而是用提问来间接引起Hughie的注意,但Hughie仍保持沉默,加强了无视Clancy的程度和抗议的力度,强化了自己旁观者和抗议者的身份。该例中Hughie通过沉默策略塑造了旁观者和抗议者的身份。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休吉》中主人公使用的会话策略,得出Hughie在与他人互动中使用了语码转换策略、最少回答策略、恭维语策略及沉默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构建了Hughie澳洲土著民族、倾听者、弱势者、旁观者及抗议者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会话策略构建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会话策略实施的具体语境及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而定。研究发现会话策略适用于分析儿童文学中人物身份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茹.语码转换与社会身份构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闫佩佩.双重文化身份的话语建构[J]——以Up-Close大山访谈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段李敏.基于机构话语的身份构建语用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4]兰良平,韩刚.教师身份构建——课堂提问遭遇沉默的会话分析[J].外语界2013(2).

[5]邓丽丽.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会话幽默与职业身份构建[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4.

[6]王杰.国内会话策略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4(6).

[7]约翰·甘柏兹(著).会话策略[M].徐大明,高海洋(译).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甘柏兹(著).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J].高一虹(译).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1).

[9]吴庆宏.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的崛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

[10]David,M.Hughie[M].Melbourne:Thomas Nelson,1972.

[11]张朝宜.论会话模式及策略上的不同性别差异[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

[12]蒋景阳,曹玉米.从面子理论看沉默的语用功能[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5(12).

[13]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