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笔下的“国民性”探析

2018-04-22李研佳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民性批判老舍

李研佳

摘要:《二马》与《不成问题的问题》都是老舍创作的重要小说,其中,马则仁和丁务源,都是小说所重点塑造的人物,通过对其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命运的安排,体现了作者老舍对于中国传统传承下来的文化和性格的观察与担忧。

关键词:国民性;老舍;闲适;批判

《二马》是老舍长篇小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精通英语的老舍被邀请至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二马》就是老舍在到达英国后创作的。这部小说塑造了老马等一干典型人物形象。在这种存在巨大鸿沟的环境中,因老舍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意识,使得他更为认真理智的审视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对中国国民精神弱点的清醒认识。

1943年春,老舍在重庆写下抗战时期重要作品之一,这就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不成问题的问题》可以说是立意深切,题材新鲜。展现着老舍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切,对民族振兴的一切与盼望。小说中塑造的主任丁务源,更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解剖。

而在《二马》中,对于国民性的审视和观察,主要是通过老马进行展现的。由作品展现,老马这个人物有以下特点:封建迷信思想浓重,缺乏竞争意识;讲面子,追求闲适生活;轻视商业,官本位思想占据主导;等级观念扎根深厚,由此产生谄媚和世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闲适生活对其的影响,而在当时的英国环境下,却是不符合主流的,落后的。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凸显了这一特点。伊牧师想要老马在他的书上尽一份心力,因为伊牧师需要这本书造点声誉来进入大学当教授,从而获得经济收入而摆脱空闲,可老马却在心里想,儿女都赚钱自己却还要受累,老马是理解不了的。而伊牧师帮老马也想了赚钱的法子,也写一本书,关于东西文化比较的。老马却表示,快五十岁了,不去操那份心了,而伊牧师却提高了声调说道,我都六十多了,而萧伯纳七十多了还写书呢,你现在就开始养老,那世界上的事情谁去做呢!由此可见,当这个英国牧师听到老马因为年龄问题而逃脱世事的时候,所引起的惊讶和不满。

在《二马》中,凯萨林是作者所褒扬的,她独立好学,与老马这种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反差鲜明。英国人生活和做事的态度与他们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中国文学、文化中有一系讲究闲适无为,道教老子庄子为标,倡导人们功利心和进取态度要适当,讲究清心寡欲与世无争。而在小说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老马的遇事态度: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当生意出现问题,他不去解决,而是直接把买卖关了,将钱交于饭馆而获得分红。对待自己的店员李子荣也总念念不忘自己掌柜的身份,即便他不是一个称职合格的老板。而讲究面子,喜欢铺张作派,也是老马的常态。出门拒绝公共交通方式,得雇车,并且还得专挑僻静的人少的地方走。并且老马的油滑与媚骨也是他另一个显著特性。“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态度,老马却逢迎讨好。老马最后的结局,可谓不出意外,生意和恋爱,都无疾而终,漂洋过海来到英国,而年轻时都不能有所作为,骨子里就透着这些糟粕,又怎么指望去了英国有所作为呢?增加的只有年纪和皱纹而不是成功和有为。

老马是如此,丁务源也是如此。老舍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中劣质的审判,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全文中始终体现着,而最为显眼的即为丁务源这个人物。对于精通于打理人情世故的丁务源来说,满足自己的私欲是行事的标准,能混则混是做事的准则,在那个战时的大后方农场里,他占据着管理日常生活生产的农场主任一职,树华农场地势优良土壤肥沃,农产品与各类家禽种类齐全品相良好,却一再赔钱,原因就在丁务源身上。对于农场效益的好与坏,似乎全与他无关,他只会拿着农场的出品,搬进了各位股东家的厨房来讨好他们。而日常的生产的管理,他也虚有其表徒有其名,员工偷懒懈怠,他却一同陪着打牌,任意安排员工,却只拿钱不做事。长此以往,农场一再下坡,他却怡然自得,吃喝不误。丁务源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股东们的家事,他热心致极,大小事务一应操办,让股东太太们乐得清闲,以此得到信任而将农场主任长远的做下去。对上迎合献媚,对下也有种种手断来笼络职工。他哪里的方言都会一些,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跟职工们说话称呼乡亲,一点架子都没有,让工人们觉得主任是看得起他们的,没有上司的感觉。而对于员工们本不该做的事,例如上班时间玩牌、偷卖农场的东西,他却处理的让职工们对他好感倍增,因为他非但不加以制止,甚至还略带着些鼓励。丁务源笼络人心的做法,都是建立在损害农场利益的前提下的,但他却顺风顺水,直到股东们实在觉得难以为继,想让农场能够转亏为赢,首当其沖就是换上一个新的农场主任,他才觉得有些不妙,却并没有在本职工作上费心些,而是将自己的长处拿了出来,那就是世故圆滑混字当头。当来了新的农场主任尤大兴,明明是可以让树华农场转危为安的主力军,他却视作了自己的敌人,表面上配合得体,实际上却不屑一顾,转接时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并且由于之前他的放任,尤大兴在这的工作,可谓阻力重重。他又是和丁务源截然不同的人,专业技术过硬却不擅于或者不屑于理会人情这一套,刚开始工作时便“得罪”了许多人,虽然这正是树华农场所迫切需要的,但是历史问题遗留已久,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后,丁务源之前对待职工们的所作所为,起了作用,职工们开始一片抱怨之声,甚至心底里只认丁务源这个丁主任,最后合伙赶走了尤大兴,树华农场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有丰硕的果实见证了这个农场的改变。而尤大兴这个人物,也是老舍先生的一个思考,和丁务源恰恰相反的人,就可以拯救树华农场了吗?

在丁务源的身上,体现了老舍对于我们民族长期以来弱点的审视。那就是敷衍和蒙混,一切事物都可以敷衍和蒙混,既能不费力气,又可以左右逢源。本职工作本应是最应该做好的,在这种文化下,却成了最不要紧的。从这一点看,丁务源身上也有以往《二马》中的老马的影子,老马对于自己的生意也是懈怠惫懒,缺乏上进。但是丁务源和老马比起来,对于社会的隐患更加之大,他有较强的隐蔽性,不易察觉,每个人在某些时候似乎都用着一些丁务源的路子,对于人情世故的接待和热情,对于本职工作的敷衍和蒙混,丁务源是无可比拟的,他是树华农场衰亡的罪魁祸首。

丁务源能如此如鱼得水,并且能够长此以往的发展,不仅在于他本人的手段高超,更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是适宜丁务源这种人活动与生存的。如果说丁务源是树华农场的蛀虫,那在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领域,也充斥着同样的氛围。正是由于社会温热土壤,滋生了这一批啃噬的个体,而这些个体又发展壮大,继续松着惫懒的土壤,而扩大生存的空间。因此,老舍想要呈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好坏与否,而是希望我们看到孕育也提供发展空间的整个环境,这是更深层次的观察,也是最应当重视的。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劣质性文化,和与当今社会奋斗拼搏的价值背道而驰的文化,我们都应该细加辨别,并彻底丢弃。

从老马和丁务源身上,我们看到了老舍对于民族文化劣质的批判,集中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关注与忧虑,寄寓着振兴中华的希望和构想,在日新月异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日,仍然使我们犹如看到了一些当年的影子,但若想能够让祖国真正的繁荣昌盛起来,那么我们就要以史为鉴,杜绝身上老马和丁务源的影子,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参考文献:

[1]老舍.二马[M].文汇出版社,2008,9(第1版).

[2]沈庆利.中西文化的聚光镜——老舍〈二马>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3]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9(第1版).

[4]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猜你喜欢

国民性批判老舍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论面向国民性重塑的现代国民教育*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