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社团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途径探讨

2018-04-20樊阳程

学会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科学传播激励机制

樊阳程

[摘 要]科技社团在建立公众理解科学的沟通机制上有历史传统以及现实需求,并有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和独特的组织优势。但科技社团在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不够完善,专业人力相对不足等挑战。科技社团应确立科学家的责任意识,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科学家积极参与公众理解科学活动,并提升科学家沟通能力,打造专门人才队伍。科技社团还应善用政策机制、市场机制,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

[关键词]科技社团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技术普及 科学传播 激励机制

科技社团通过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传播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学①的理解,为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科技社团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其能力提升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相关基础研究。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提出通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科技社团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机制研究,即在此背景下展开。

一、科技社团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背景与优势

科技社团是由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包含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是实施科学技术普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社会力量。公众理解科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普及。科学技术普及重在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等内容的传播,而公众理解科学,还要求在把握科学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局限性,能够对科学的价值及社会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说,公众理解科学是传统科普的升级和拓展。

从科技社团发展的历程来看,推动公众理解科学是科技社团的重要社会职责,也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时代要求。从科技社团自身的特点来看,科技社团有承接开展科普活动的丰厚人力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学科等组织结构优势。

(一)科技社团推动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背景

公众理解科学这一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社团的发展紧密关联。1799年,英国皇家研究院成立,科学家戴维在该学会的公开演讲与实验开创了科学与公众互动的潮流,更是吸引了法拉第投师门下终成一代名家,以至于有戴维的最大发现就是法拉第的佳话。此后,以英国皇家研究院为代表的著名科技社团一直积极推动着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公众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日益复杂,相关议题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专门发布《公众理解科学》报告,标志着对科学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该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正视对科学、科学的成就和局限性的理解在公共决策和个人决策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把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作为皇家学会的主要职责之一。

科技社团对推动公众理解科学职责的强调和重视,源自于科技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在科学技术渗透于公共事业和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侧重于科学内容的传统科普,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解决类似于公众对科学知识来源可信度下降,误解科学研究与其应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例如,公众对于即将修建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化工厂、垃圾焚烧厂安全性的疑虑等。对于中国的科技社团来说,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直接时代压力首先来自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國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6.2%, 较2010年(3.27%)有明显提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差异依然显著②。其次,随着转基因、PX项目、核能利用等议题的持续发酵,新科技风险的公共讨论成为必然,借助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增进科学事业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科学家与公众在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

(二)科技社团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优势

与其他社会机构相比,科技社团在推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在于科技社团跨地域、跨行业、跨学科地汇聚了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科技社团本身就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汇集了研究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与高校或研究院所相比,科技社团是无形学院,能够将不同学科或多学科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者组织到一起,进行思想交流和研究合作,超越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知识共享平台,发挥智力集聚效应。科技社团主办和参与主办多种科技综合类、技术类和科普类期刊,也为公众理解科学提供了专业渠道。从整体上来说,科技社团的人才智力资源具有学术权威性强、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

其次,科技社团还占据独特组织优势,非常利于整合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相关社会资本,搭建科学与公众的交流平台。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社会资本量通过可以调动的关系网络规模的大小来衡量[1]。科技社团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所属成员之间的合作,扩展内部关系网络;另一方面,借助其成员的社会资本,如社团成员与朋友、同事、组织的联系来拓展社团的外部关系网络。这两方面社会资本的扩展,都能为会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有利于科学家与公众建立广泛联系。此外,科技社团作为非营利组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具有第三方的独特优势,在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过程中兼具立场客观性、行为公益性等特点,开展公众参与、理解科学活动的公信力较高。

二、科技社团推动公众理解科学面临的挑战

公众理解科学是通过加强对话与交流,消除科学研究与公众之间的隔阂与误解,唤起公众对科学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的重要途径。当前科技社团普遍存在重视推动学术研究发展,注重推动学术交流,轻视推动公众理解科学,忽略科学技术普及的情况,这与科技社团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挑战有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相关保障仍待完善

在组织保障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社团多存在组织培育不足的问题,部分科技社团内部尚未建立起相应的部门专门负责运作科技普及、科学传播事务。据调查,至2013年,设有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全国学会占71%,有科普部的学会为26.8%[2],科普工作委员会或科普部在全国学会中的覆盖面已经较广,但其他分支学会或省市县级学会的情况或不容乐观。已经建立了的学会科普工作部门是否在策划和组织中切实发挥了实际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还需要从质量方面客观衡量。

就政策保障方面来看,科技社团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参与在运行经费上需要得到更多保障。以全国学会为例,2013年学会为科普提供的经费支持超过总经费的50%,而2012年学会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学会活动(52.3%)、科协资助(6.7%)、挂靠单位资助(7.9%)、社会捐赠(4.4%)和会员会费(5.9%)[2],这表明科技社团的稳定收入数量比例偏低。在科技社团经营能力普遍不强的背景下,除去维持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运营费用,最后能投入到科普的费用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优化科技社团资金筹措制度环境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二)专业人力相对不足

虽然科技社团拥有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但这方面的优势尚未能大量直接转化和投入到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实施中。从现实情况来看,科技人员在科普活动中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13年科技人员的科普活动参与人次达到历史新高(22万人次),但这一人次仅占当年学会个人会员数量(437万人)的5.03%[2]。参与公众理解科学的科技社团,调动的科普人力资源多为参与学会、研究会活动的专家,但这些专家受限于自身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分身乏术,难以分配较多时间和精力参与相关活动。

学界在科技社团科普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承担者是谁的问题上持有一定争议。有学者指出,从科技社团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传统出发,科学家应该当之无愧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反对者认为,对于大部分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工作的压力非常大,科普通常被理解为并非分内之责,且容易被视为对科研精力的分散[3]。而且,对于一些不善于通俗化表达专业领域知识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展开科普活动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有很大压力。但不管争议如何,科学家都应当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中。

三、科技社团提升公众理解科学效能的内外渠道

内在动力不足、缺少有效激励是科学家在公众理解科学活动中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技社团可以通过树立、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意识,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机制、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科普奖励系统等举措来激发科学家的参与热情。并且,科技社团可以通过专门训练和实践,提高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能力;建立专门人才队伍,减轻科学家科普工作的压力,壮大力量。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科技社团应利用好政策机制、市场机制等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把握信息时代科学传播的特点,提升建设水平。

(一)强化内生发展动力

科技社团应该强化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技术普及、科学文化传播、公众对话的责任意识。在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公共理解科学》的报告中,报告撰写者向科学家发出了最直接和最紧急的呼吁“科学家必须学会与大众交流,心甘情愿地这样做,并且确实把这视为自己的责任[4]”。这些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社团发布的相关报告,本身就被视为帮助科学家确立责任的重要方式。科技社团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强化会员的相关责任意识。

为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参与积极性,科技社团在承接政府职能的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参与的内容合到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晋升等人才评价机制中;应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实施及效果等要素纳入科研成果评价环节中。可以设立多层次的科普奖励系统,提升社会对科学普及工作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有英国皇家学会的“迈克尔·法拉第奖”,美国化学学会的“詹姆斯奖”,美国天文学会的“卡尔·萨根奖”等。

科技社团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提供训练和实践机会,提高科学家参与公众对话交流的能力。传统的科普模式是一个科学家面对多个公众,知识的流动和传播是单向的。公众理解科学,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面,更要求科学家们能够精准化地呼应公众需求,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也要求科学家们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这就对科学家提出了更高要求。英国科学促进会就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名为“视点”的项目,旨在通过培训实现科学家与公众的有效沟通[5]。视点项目培训的重点是科普的方式方法、沟通技巧,并通过科学节展示被培训的科学家的科普作品,以及提供现场解说、交流的实际演练机会。类似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科技社团还应有意识地打造有层次性的科普人才队伍。除培育科普专家团队外,还要培养科普专门人才,以弥补人力相对不足的状况。相关专门人才包括科普创作者,例如科普记者、科普作家,或是媒体节目、期刊、网站的编创人员,他们能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公众理解和把握的内容,减轻专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普任务压力,而专业科技工作者则可以为这些科学知识的通俗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把关。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需要多方合作来推动,相应地,科普人才队伍也应包括科普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负责搭建科学家和公众联系、组织对话。这支人才队伍还应包括科学传播培训者,能够训练科学家更好地参与公众理解科学的对话,并能培训、发展大学生作为科学普及志愿者,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二)善用外部发展环境

有助于科技社团推动公众理解科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政策机制之一,就是将其纳入科技社团评价之中,将相关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社团建设评价标准的重要方面,以加强监督和引导。由政府主导制定和实施的科技社团评价,如果明确将公众理解科学的内容体现于关键考核指标中,就有利于提升科技社团对相关工作重要性的認识,能够引导其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规范相关组织结构设置,将科学传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且能够在各类科技社团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鼓励合作与资源整合[6]。

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正进入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转型关键期,也是推进公众理解科学的机遇期。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优化科技社团的发展环境,健全配套扶持政策将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财税方面,将给予更多优惠待遇,免征提供捐赠的企业所得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的力度,降低科技社团运营资金成本。从科技社团的角度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接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社团应善用市场机制,将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培育科普产业,在科学普及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激励优秀原创作品的产出,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科学传播。此外,科技社团还应将公众理解科学的服务能力精细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公众对科学把握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社团要紧跟信息化发展进程,多渠道快速推进公众理解科学进程的信息化。鼓励科学家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鼓励科技社團使用网站、社交及公众号等平台,就公众关心的、有较多争议的热点话题,如转基因作物、垃圾焚烧、食品添加剂等展开及时的互动性交流。同时,科技社团还应搭建好线下面对面的公众与科学家,以及政府、企业等各利益方的对话交流机制,多途径地推动公众参与科学、理解科学。

注释

①本文的“科学”一词,是在较为广泛意义上使用的,主要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数学、医学、技术、工程这些领域的知识及应用。

②2000年,美国公众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已达17%。

参考文献

[1]周红云. 社会资本及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2):135-144.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3[EB/OL].(2017-09-25)[2014-04-01].http://zt.cast.org.cn/n435777/n435799/n1105056/n11161115/n15508516/15511795.html

[3]史在君. 科学家与科普[J]. 今日科苑,2016(7):9-12.

[4]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刘立.发达国家如何做科普[J]. 发明与创新,2014(10): 30-31.

[6]李建军,王鸿生.科技社团评价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性指标[J].学会,2008(6):35-37.

Approaches to Promot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by Sci-tech Associations

Fan Yangche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realistic needs urgent sci-tech associations to promot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Sci-tech association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talent,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uniqu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to do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ci-tech associations are also faced with challenges such as inadequat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inadequate policy support and relatively inadequate human resource. Sci-tech associations should emphasiz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 establish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promote scientis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and enhance the scientis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eate a group of high-qualified talent. Sci-tech associations should also make good use of the policy mechanism and market mechanism,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sci-tech associati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科学传播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基于传播学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团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