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湖帆书画鉴藏与创作研究综述

2018-04-19刘超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吴湖帆丹青名画

刘超

提要:吴湖帆先生(1894-1968)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位代表画家、收藏家、书法家和诗人,江苏吴县人。吴湖帆在民国时期上海鉴藏领域有着“一只眼”的美称,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吴湖帆先生的书画鉴藏和书画艺术研究论文为思考对象,研究书法鉴藏活动对他书画创作的影响;并以他的书画作品为图像资料,反映民国时期沪上斋名画空前繁荣的文化现象;由此艺术活动中摸索出吴湖帆先生的艺术观念。

关键词:吴湖帆;书画艺术

一、书画鉴藏活动与书画创作

(1)黄公望《剩山图》

吴湖帆先生,江苏苏州人,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地区,是声明显赫的收藏世家吴大澂嗣孙。而对于他的鉴藏生涯来说,最具有价值的是辨别《剩山图》的真伪,在《丑簃日记》中,吴湖帆详细记录了《剩山图》的发现与鉴定。吴湖帆列举了三个论点,说明《富春山居图》后半部分、《剩山图》原属同一真迹。

第一,两幅照片的山景气韵互相连贯。

第二,边缘呈红色的火烧痕迹,朝卷首着火方向扩展。

第三,画合拢,火烧痕迹及燃点完全吻合。

从刘丹青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吴湖帆的鉴藏能力十分严谨,这与他从小耳濡目染各种藏品的眼界是分不开的。他的鉴定方法科学客观,有理有据,运用中国绘画史的知识和其他方法作为考证的依据,同时也得益于时代变迁带来的摄影等科技的进步。《剩山图》的鉴定,为吴湖帆在鉴藏业内的话语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画创作上,吴湖帆先生在故宫博物院的经历也让他的书画创作更加精进。通过刘丹青对《丑簃日记》分析后的描述,得知吴湖帆先生在一次鉴定南宋画家赵千里的一幅青绿山水时,掉了一块碎片,经过反复修复研究,让他诧异的是,那一片碎片竟有七层,他惊叹宋人青绿山水色彩如此丰富。在他得知其中的智慧后,画艺精进,在今后书画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摹古与创作

在中国画的学习中,临摹前人的作品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吴湖帆的書画之路也是始于摹古。《郑板桥集·题画》:“郑所南、陈古白两先生善画兰竹,燮未尝学之 ;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气,所以不谋而合。”

在学习前人智慧中,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方能有所日益见长,日渐精进。吴湖帆正是如此,他早年受四王作品影响,因为吴大澂收藏了许多四王作品,开始学画时幕僚陆恢指导,受正统派影响。之后,还师法董其昌和吴门画派等书画大家。后学习南宋四家、郭熙、范宽、董源、巨然等,学习传统绘画的精髓。王耀庭在《吴湖帆书画鉴藏二题---摹古与鉴识》一文中提到他是真正贯彻了王晕“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主张。并随着他上溯宋元,在复古中求得新变,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吴湖帆的过人之处更在于,他的色彩运用,极其富有装饰的美感,色彩鲜亮生动,继承了青绿山水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他的青绿山水的代表作《秋岭横云》、《云表奇峰》等,标志着他的山水画走向成熟、技艺精湛。

在他的书画创作生涯中,摹古与鉴藏起到重要的作用,鉴藏能力为书画创作服务,摹古为鉴藏能力奠定基础,相互促进,组成了吴湖帆先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吴湖帆沪上斋名画研究

(1)斋名画风行原因

民国时期沪上斋名画风行,是因为吴湖帆掀起了一股文人雅士创作斋名画的文化潮流,因为他当时在上海极具地位及影响力。吴湖帆的苏州同乡郑逸梅曾说:“若得地十亩,必以三亩植梅,二田树竹石,一亩凿莲沼,而所余二田,则 筑屋庋藏文史图籍,鼎砚骨董,予偃仰舒啸其中,以度晨夕,此外则无所求矣。”

宫力在研究中表明,如此乱世中,当时的文人依然怀揣着这样的梦想,追求相对安稳平和的生活。所以文人们的将自己心中的乌托邦寄予纸上,寄托自己向往宁静平和而不乏清雅的生活。

画作未半而搁笔,足见心事重重。抗战胜利之后,吴氏将画足成之后再题诗句“沧桑未及铜驼劫,锦绣重开焕若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宫力所说,画面宁静,设色典雅,嫣然画家心中的神仙境地。以吴湖帆为首的斋名画画家们的心中,永远有一个建设理想家园的美好梦想。

(2)系列斋名画

沈剑知画《宝董室图》(1938)、吴待秋画《富春山居图》(1938)、吕万画《宝秦权斋图》(1938)、溥儒《魏墨楼图》(年代不详)、夏敬观画《四欧堂图》(1939)、 陈小蝶画《宝石山房图》(1938)、冯超然画 《梅景书屋图》(1939)、张大千画 《腿

顚》(1946)、吴华源画《双修阁图》(1947)、萧俊贤画《归鼎图》(1948)、郑午 昌画《渔庄图》(1948)、汪东画《侯宋词痕图》、张书通画《十六金符斋图》(1962)、 樊少云画《二十八将军印斋图》(1961)、朱屺瞻画《辟非玉印小室图》(1961)、 黄西爽画《羽阳阁图》(1961)、刘海粟画《百宋陶斋图》(不详)、陆把少画《清梦吟巢图》(1961)、应野平画《后村别墅图》(1960)、糜云画《万宜楼图》(1962) 程十发画《七姬造像图》(1961)、谢稚柳画《昭陵碑八骏之斋图》(1964)

宫力在《民国时期沪上斋名画研究---以吴湖帆为例》一文中表明,这部系列斋名画,是吴湖帆先生请好友以自己斋名而创作的画作。它时间跨度大,始于1960年,创作者包括老中青三代,所创作内容丰富,人物画、山水画都有,规模宏伟,制作精美,所以它是斋名画中最具价值的巨作,同时也体现了吴湖帆的社会影响力。

三、吴湖帆书画艺术观念

从刘丹青所写《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一文中说明,吴湖帆先生的书画作品中并没有体现出当时受战乱的影响,说明了他的艺术与时代、审美潮流是有距离的。他的艺术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精华,并在复古中求新变,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吴湖帆的艺术观念受他的鉴藏活动影响,并把鉴藏活动的作品当做书画创作的养分,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在刘丹青的《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宫力的《民国时期沪上斋名画研究---以吴湖帆为例》、王耀庭的《吴湖帆书画鉴藏二题---摹古与鉴识》中,都体现了吴湖帆作为鉴藏家、书画家的智慧和才干。他的成就不只至此,还发扬斋名画精神,在民国时期达到无法逾越的高峰,足以见得吴湖帆的成就在今天都是值得称颂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刘丹青,第9页

[2]《郑板桥集·题画》(清)郑燮,台北,汉京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第173页

[3]郑逸梅:《幽梦新彩》,《艺林散叶续编》,中华书局

[4]此作曾收录于1953年第二集《梅景画笈》

[5]《民国时期沪上斋名画研究---以吴湖帆为例》宫力,第73页

猜你喜欢

吴湖帆丹青名画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1)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名人名画
当名画变胖以后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梅景书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名画模仿秀
画出幽谷传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