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

2018-04-19王自然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效应定义测试

1 阅读理解本质

语言学家对阅读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是对印刷信息的智力上和情感上的解读”(Harris & Smith1979: 5)。“阅读是读者尽量理解书面或印刷信息的一种主动过程;阅读基本不是被动的接收过程”(Harris & Sipay 1990:25)。“阅读是读者通过对现有知识和文本中包含的信息和阅读的语境进行解构的过程”(Dutcher 1990)。Christine Nuttallis 认为阅读不仅仅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且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Nuttall 1996)。这些定义提醒我们阅读不是被动而是一个主动和解构的过程。从认知角度看,仍存在不同的定义。“阅读是印刷或书写信息中的意义解构”(Richards 1998: 12)。“理解书写的文本意味着尽量从中有效的提取所需信息,包含着读者拒绝不相关信息、发现他或她所要寻找的信息,从理解文本的要旨中获得更多详细的理解”(Grellet 1981:3)。“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读者要尽量弄清楚书写或印刷信息的意思;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Harris & Sipay 1970:27)。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定义强调互动性。上述的定义把阅读当作思考和语言之间的互动,认可读者在解读中的主动角色。就是说,高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教,而且是学生根据以往知识对文本进行推断做出的正面回应。“流利的阅读是一个有效的过程 ,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评估的过程,一个有目的的过程。(Grabe & Stoller 2002:17)

可以得出,阅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求读者有大量的主动参与性。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包含了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

2. 反拨效应理论

反拨是语言测试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关于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

“反拨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介绍和使用,如果没有此考试,师生们就不必做诸如此类的事情。”(Alderson and Wall, 1993)

“考试的反拨作用一般被定义为考试对教与学的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邹申,1998:265)

總之,反拨一般定义为教与学中测试的反馈或影响。对反拨的定义一致认为:它是测试的影响而不是测试本身,而研究应集中致力于这种影响。反拨对教学与学习的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反面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因此,如何提高正反拨,降低负反拨,成了反拨研究的关键问题。

2.1 Alderson & Wall 的反拨效应模式

Alderson & Wall(1993)提出十五个反拨效应假设基础的文章,反拨效应是否存在?这十五个假设分别是:测试会影响教学;测试会影响学习;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测试会影响教学的速度和顺序;测试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顺序;测试会影响教学的程度和深度;测试会影响学习的程度和深度;测试会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态度;重要的测试才有反拨效应;不重要的测试不会有反拨效应;测试会对所有学生和教师产生反拨效应;测试只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反拨效应,不会对其他人产生反拨效应 (Alderson & Wall, 1993:120)。

2.2 Hughes 的反拨模式

Hughes (1989)也讨论了反拨效应的工作机制,他使用“参与者,过程,结果”即“PPP”构造了基本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参与者是指课堂的老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教材设计者以及出版者。“他们所有的认知和态度都可能影响到测试工作” (Bailey1996:262);过程是指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的改变,大纲的设计,学习和应试策略的采用等等。结果指“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质量”(Bailey,1996:262)。

2.3 显性和隐性反拨模式

Prodromou (1995)结合课堂观察和他的观点,提出反拨分为显性反拨和隐性反拨,“隐性”指测试中含蓄的结果,而“显性”反拨指的是公开的结果,显性反拨作用指直接的、明显的应试教学或应试学习,如做全真试题、模拟试题;而隐性反拨作用是一种对教学的深层次、不易察觉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根深蒂固、潜移默化。

Bachman & Palmer 的影响观 Bachman & Palmer 认为反拨的测试操作分为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指测试对个人的影响,受到特别测试使用的影响,如老师和学生。宏观层面指测试对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影响。看起来简单,但这种反拨效应的范围是指测试与个人和社会或教育系统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以上的假设,模式和范围从不同的观点观察反拨现象。总之,这四个理论探索强化了反拨作用的研究,为这种现象的实证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根据目前的研究,这四个理论框架作为设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Buck, G. 1988. Test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Japanes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s [J]. JALT Journal 10: 12-42.

[2]刘润清(Liu,Runqing),韩宝成(Han Baocheng),2000,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

[3]邹申(Zou,Shen),2003,语言教学大纲与语言测试的衔接---TEM8 的设计与实施[J],《外语界》(6)71-78。

作者简介:王自然, 1991年2月15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效应定义测试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画与理
定义“风格”
心理测试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偶像效应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