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兼职实证分析

2018-04-19金成林

关键词:应用型问卷大学生

王 飞,金成林

(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合肥 230088)

0 引言

2017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9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同时,大学生的生活成本也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升高而提升很多,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从事校园兼职,来锻炼自己,增加就业优势,为进入社会做好铺垫,同时补贴生活费,因此,大学生校园兼职现象在今天已成为常态。然而学校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平台太少,校内勤工助学以及社团活动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强烈的实践意愿,校园兼职的普遍化与社会、学校、家庭监管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我国正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适合经济领域,也适合高等教育领域。从供给侧角度来看,高校供给的主要是优秀人才和优质的课程两大块。聚焦优秀人才的供给,为进一步符合用人单位需要侧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均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相较于学术型人才有更好的实践能力,相较于技能型人才有更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发展潜力(谢世平,2008;李平,2012;赵瑞玉,2014)。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可以从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训、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等很多方面展开讨论(陈小虎,2004;徐李勤,2007;孙诚,2013)。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这个主题研究越来越深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更微观的视角,如通过规范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金成林,2017)。本文基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的这种普遍现象以及学生强烈的实践意愿与贫乏的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探讨针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对策。

1 方法

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兼职的真实情况,我们选取黄山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合肥师范学院、蚌埠学院、滁州学院共5所学校,随机发放了7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0份,回收率达96%。同时,结合了文献法、访谈法及SPSS软件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兼职调查样本总体情况分析

在对有效的720份问卷进行整理后得出:大一(2017级)155份、大二(2016级)280份、大三(2015级)235份、大四(2014级)50份。其中因大四年级基本上已步入实习阶段,因此在随机调查中所占比例较小。有效问卷分布在6个专业,分别是管理类221份,工学类94份,理学类89份,文法类144份,医学类101份,其他专业共71份(表1)。

表1 调查样本总体分析

在有效的720份问卷中,有585份问卷显示做过兼职,有135份问卷显示没有做过兼职。大学生做过兼职的人数,包括一直在做的、经常做的、偶尔做的共占81.25%,这说明大学生做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经常做兼职的和一直在做兼职的比值达到53.75%(表2)。兼职已经成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兼职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表2 大学生兼职总体现状

在有效的720份问卷中有135份显示没有做过兼职,因此我们针对这135份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他们对兼职意愿及未做兼职原因的调查结果(表3、表4)。其中56%的大学生表示兼职意愿一般,学习时间紧张成为大学生不做兼职的首要原因,大学生在兼职选择中较为理性,不愿意在兼职中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仅有12%的大学生因觉得没有必要而不做兼职。这说明兼职在大学生实施行为中所占比例较大,大学生兼职较为普遍。

表3 大学生兼职意愿统计

表4 大学生未兼职原因统计

2.2 兼职的行为特征分析

从调研数据得出,有72.8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是获得收入,同时在所接受调研的学生中也有64.10%认为兼职也增加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表5)。目前一般普通高校的学费达到了4 000元/年(三本学校学费为每年一万元以上),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其他费用。一个普通大学生每年开销要达到15 000元。这笔不菲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有压力。而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负担。因此为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减少家庭负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兼职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获得收入也成为了大学生兼职的最主要目的。近年来,就业难的问题也困扰着大学生们,他们希望在兼职中获得工作经验、增长社会见识,深入了解社会,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大学生兼职目的没有唯一性,但基本上都是以获得收入和增加工作经验为主,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就业认知程度较高,做兼职更趋于理性,也更加主动。

表5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此题为多选)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兼职行业类型较多,有广告发单、超市促销、校园代理、家教等。大学生虽然有较充裕的时间工作,但是在校期间依然有专业课,因此无法像毕业生那样寻找全职工作。这些限制使大学生只能找到一些技术含量低、入职门槛低的工作。55.56%的大学生表示兼职与其专业的相关性较小。其中与专业相关性较大的仅占15.9%(表6),我们也建议大学生尽量从事技术含量高一些、安全性大、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兼职,更好地把学校授予的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大学生兼职普遍存在流动性强、随意性大,稳定性差的特点。

表6 大学生兼职与其专业的相关性

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有45.98%的大学生通过中介机构获得兼职。随着大学生兼职数量的增加,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中介机构对兼职信息掌握的准确性及兼职公司的安全性,为大学生获得兼职提供了便利渠道。但是,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也有大学生反映曾遇到中介机构欺骗钱财、高收中介费用等现象。其次,有44.10%的学生通过“同学介绍”和“网络或海报宣传”获得兼职,说明大学生做兼职愿意相信身边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兼职。但通过学校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人数较少,仅有9.91%,这说明学校给予大学生兼职的选择较少(表7)。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兼职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应给予支持,积极发展有效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兼职岗位。

表7 大学生兼职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兼职时间更多是在寒暑假这种比较充裕的时间段,寒暑假兼职人数占到了56.07%。大学生不像高中生那样放假有繁重的家庭作业,他们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假期。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做兼职。而在上课期间从事兼职的大学生仅占5.98%(表8),这说明大学生虽然在学习阶段选择做兼职,但是他们依然把学业放在第一位。这说明大学生兼职整体趋于理性。但是在我们的访谈中,也了解到有少数大学生为做兼职而浪费了很多课外学习时间,甚至逃课做兼职。这种行为我们不提倡,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目标不应该本末倒置。

表8 大学生兼职时间安排

2.3 兼职权益纠纷现状分析

大学生从事兼职一方面可以为他们带来经济收入,增长社会见识,但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兼职中也存在不和谐的地方。延长工作时间、拖欠工资、无故辞退给大学生兼职蒙上了一层阴影(表9)。但是在调查结果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采取“忍气吞声”的办法对待不公平待遇。仅有20%的大学生表示会找相关负责人理论,同时如果理论未果,他们也会就此罢休。只有9.57%的大学生会向有关部门投诉(表10)。这说明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同时兼职公司利益至上,对大学生想要“讨个说法”构成一定的阻碍。而投诉的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也使得大学生们望而却步。

表9 大学生兼职受骗经历(该题为多选)

表10 大学生遇骗解决措施

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既然不必要签订劳动合同,大学生打工便不受《劳动法》的保护。而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高达90%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协议。大学生兼职是处于学校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交叉和边缘地带,因此大学生权益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对策与建议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兼职现状已相当普遍,且必定长期存在。为了解决大学生兼职普遍化、常态化与监督指导缺乏的这对矛盾,并最终优化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使高校学子成为实现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体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鉴于此,本文提出并尝试构建目标函数Y=F(S,U,F,P),其提出社会(S)、高校(U)、家庭(F)、个人(P)4个维度的四位一体的监督保障体系,并且进一步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4个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具体如图1所示。

3.1 社会层面

大学生学校兼职通常表现为校内的勤工助学和校外兼职,虽同为大学生兼职,但是现状却大相径庭。对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人数虽只占大学生兼职大军中很少一部分,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第五十五条、2005年4月8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以及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文件中从多个方面对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图1 大学生兼职四位一体监督保障体系(以社会的维度为例)

但针对大学生校外“非法”兼职劳动行为界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缺乏相关的法规或政策,使大学生的部分劳动行为得不到法律和学校应有的保障。根据1995年原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然而大学生校外兼职现象已非常普遍,社会应理解并支持学生合理的校外兼职,并应尽快合理定位大学生校外兼职行为、出台大学生校外兼职的政策和文件”。

3.2 高校层面

高校在学生兼职行为管理方面也停留在对校内勤工助学的管理指导上,对大学生校外兼职,高校多避之不谈,也缺少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高校应尊重个体的差异,允许个性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来管理并指导大学生校外兼职,如建立并完善弹性学分制、把大学生校外兼职也纳入大学生校园勤工助学的管理范畴或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兼职服务中心、安排双师型导师对大学生兼职技术能力的培训、举办校园兼职招聘大会等。

3.3 家庭层面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兼职的产生是大势所趋,既然无法避免,就应正视问题,且大学生生活成本随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基于以上现实,家庭应该支持大学生理性兼职。同时,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为将来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大学生在校外寻找兼职工作时,其优势就会显现。

3.4 个人层面

在大学生兼职现象中其主体为大学生,所以对大学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在校外兼职的过程中面对社会中的诱惑与危险,辨别与防范意识差,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摇。因此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繁多的兼职种类时,要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同时大学生要加强对自我的监管,第一要明确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通过上文的调查分析我们看出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没有明确目标,多处于迷茫盲目的状态。而兼职作为就业的前奏,大学生在选择兼职应依据自己的就业方向、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使大学生兼职行为利益最大化。第二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大学生的本职身份是学生,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职责是努力学习,不能因为兼职工作而耽误学习,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大学生要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课后业余时间可以从事兼职工作,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ANAI,MORO-EGIDO,JUDITH P.An Analysis of Student Satisfaction:Full-timevs.Part-time Stud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96(2):363-378.

[2] 金成林.高校大学生兼职行为研究及对策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1):99-101+114.

[3] 陈婷,金成林.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2):100-102.

[4] 谢世平.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7):73.

[5] 赵瑞玉,胡珺珺.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J].学园,2014(1):18-19.

[6] 张寰,彭莹莹.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及权益保障调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80-181.

[7] 江晶.论大学生兼职的权益保护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4(35):301-303.

[8] 柯新华,罗琼.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探讨[J].中国劳动,2013(12):19-21.

[9] 熊婷,杨箫宇,安丽,等.我国大学生兼职的法律维权状况及对策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4(15):64-65.

[10] 费霖.大学生兼职行为法律关系的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115-119.

[11] 董巧云,张莉.大学生兼职和情商培植[J].企业研究,2014(15):66-68.

猜你喜欢

应用型问卷大学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