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子恺,带核的小诗

2018-04-19丨孙

遵义 2018年8期
关键词:画集弘一法师丰子恺

■丨孙 莉

清明时节,烟雨锁重楼。

缅怀追思的节气,大师的身影逐渐清晰。

七十多年前,历史让一位文化大师与遵义结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间情味,大师便是丰子恺。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脍炙人口。

1924年,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杂志上发表,中国美术史上,“漫画”一词开始正式出现。一把茶壶,三只茶杯,却不见一个茶客。窗外的天上,一钩新月,茶桌上布满清辉,一派寂静的景象。画茶楼茶具而不画一个茶客。寥寥几笔,便有十分的意境。丰子恺把最耐人寻味景象凝固在画里、定格,给人细细的回味。

好友钱钟书对应写下: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日寇的侵略摧毁了先生的静谧。

淞沪会战后,丰子恺携妇将雏,惜别半生心血的缘缘堂,踏上了漫长的西行之路。一家老少十余口,历经杭州、长沙、武汉、桂林、宜山等地,一路跋山涉水,备尝艰辛,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先生的经历,被好友张其昀戏称为艺术的逃难。

历经磨难,1940年初,一袭长衫、美髯飘飘的丰子恺出现在了遵义的街头。此刻,遵义已是寒冬,大师的出现,让这座安静的小城披上了淡淡的霞光。

自此,遵义与大师结缘。

如先生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黔北的大山阻挡了战火,遵义这座大后方的小城让先生有了短暂的停歇、安全与庇护。

画惯江南“山水柳燕”的丰子恺,此刻,再得遵义山水与人文的眷顾,创作进入了高峰期。

遵义狮子桥旁的南潭巷,曾有两间开窗可见流水的屋子,先生以苏东坡“时见疏星渡河汉”为新居冠名,取名“星汉楼”。

星汉楼里,烟、酒、茶是先生的良友,他的画中,简练的几笔,便是友情的温度。

“落日疏林数点鸦,青山阙处是吾家。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深夜无人,先生与茶为伴,此时茶是说话人,也是知己,人与茶再无秘密。

如此之境,非茶莫属。

先生的画,无关贵贫,温润自然,无外相之华,弃迷心逐物,是修为,是隽永。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偶尔,丰子恺会思念千里以外的江南,但遵义的山川已入先生的画景。

在遵义期间,丰子恺与浙大教授考察遵义沙滩文化后,共同完成了《子午山纪游册》。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风景画,先生把西方的写实基础融进中国传统绘画里,完成了十三幅作品。画中人物与山水的情怀,每一笔都是画家对未来的期待,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种用希望来反抗的方式,是何等的风骨。

遵义给了丰子恺无穷的灵感,在这期间,先生把新旧作品重新整理,编著完成了《丰子恺漫画全集》。当时出版的《遵义周报》,封面也是大师所绘漫画。

先生的画没有过多的累赘,一目了然,原汁原味,且以诗人情怀出发,从诗到画,感怀生活,小处发现大处的美。

细细品味先生的画,少有讽刺或者暗喻之类的情绪,多是一种情怀,或者感怀。历经磨难,依然写尽美好,这是先生的风范。

窗外新月如钩,茶香和余温久久袅绕。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散文家俞平伯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

丰子恺的漫画,摒弃了常规漫画的戏谑,讲述的是日常生活的温情,他用西洋画的技巧表现中国人的形象,内容上没有宏大的历史事件、复杂的世界风云,画的是世态万象,撷取的是平常生活,题上先生精心锤炼的词句,画面顿时鲜活,意境远远超过了画面本身,幽默风趣的画风下,是他看淡世事沧桑,仍安然无恙的内心。

心纯一,呈现画的整体,画纯一,心便得以安顿。先生的生活,即便是在逃难中,也不失风雅和高尚的生活气度。

女儿丰一吟回忆说,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

父亲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当作课本,给我的姐姐哥哥们读。这本书是父亲的老师翻译的,由父亲配上插图。我那时还小,但常常听姐姐讲其中的内容,感动得很。这本书教我们要热爱祖国,敬爱尊长,助人为乐,平等待人。全书通篇都贯穿了一个爱字。我们小时候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这样的人情味,在先生的画里,笔笔皆是,红绿相映。

说尽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懵懂、稚拙等神采,先生却在画中大量留白,人与物的刻画也只是寥寥数笔,但意境深远。

先生的画,房子的屋顶可以拆的,以便看飞机;睡觉的床是可以生花草的,以便游玩;凳子的脚是可以穿上鞋子的;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来的……

读罢这样的漫画,总能感到让思想笑出声音的智慧与幽默,这种幽默,在一阵平静之后,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心酸。颠沛流离的逃亡中,他们一家辗转了近十年,乱世中,先生以文学、绘画和音乐养心,尽力追求“天然意趣”,这在乱世中是何等奢侈,那是战火炮灰中最纯真的星光。

因此,每每见他在画里尽力传达童趣和天伦之乐时,感到的却是他对人世的悲悯之心。

这种悲悯散发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一生最重要的作品,表现善良纯真,守护世道人心。

1927年,丰子恺受恩师李叔同的影响,皈依佛门,但未出家。

李叔同,法号弘一法师,出家前曾是丰子恺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师。李叔同不仅给予丰子恺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在为人处世也给丰子恺极大的影响。

弘一法师常说:“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

1929年,弘一法师50岁生日时,丰子恺出版了第一集《护生画集》,为恩师祝寿。到了1940年,他又出版了《护生画续集》,祝恩师60寿辰。

之后,弘一法师来信嘱托丰子恺,在他70岁的时候,做第三集;到了80岁,做第四集,以此延续下去,到他100岁时,做到第六集。

可惜,事与愿违。

1942年,丰子恺在遵义,听到了法师以63岁圆寂的消息。未来,他将一人守护画集。

弘一法师去世之后,丰子恺仍坚守约定,每隔10年结集出版一本《护生画集》,即使在特殊的动荡年代,也没有放弃此事。《护生画集》从1929年出版第一集,到1979年出版第6集,跨越了整整半个世纪没有间断,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丰子恺用一生实现了当年对恩师的承诺。

巴金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朱自清为丰子恺的漫画作序,他写道: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瓜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先生诗意的心,从未走远。

如此,安好!

猜你喜欢

画集弘一法师丰子恺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