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扛起“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的担当

2018-04-19文丨

遵义 2018年8期
关键词:谋利益群众利益广大党员

文丨 冉 鹏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话语简短,蕴含哲思,发人深省。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不变的初心,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命。96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奋斗,96年不断创造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信念最恰当的注脚。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利益和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走进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路走来,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和幸福,才拥有坚不可摧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始终牢记和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自觉扛起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的担当,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中交上群众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扛起“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的担当,就是要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始终心怀爱民为民之情,始终心系群众,关注群众安危冷暖,坚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在问计于民维护好群众利益,在问需于民中解决好群众诉求,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实现好。要主动肩负起服务群众的重任,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做到和群众同苦同乐,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扛起“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的担当,就是要自觉改进作风。群众利益实现没有,过得幸福不幸福,群众最有体会、最有资格来评价,要主动对标群众“是哭还是笑”,自觉树立以造福百姓为最大政绩的观念,摒弃唯GDP、唯上等错误的政绩观,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群众的路径,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要始终恪守权为民所用的道理,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行使权力,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扛起“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的担当,就是要自觉实干有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走进新时代,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在民生事业的发展还有短板,在教育、就业、保障、医疗、环境等方面还有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为人民谋利益和幸福,广大党员干部就要拿出为民造福的宽肩膀、淬炼造福人民的真本领,多一点攻坚克难的勇气,多一份造福群众的担当,多一份务实奉献的精神,在推动改革发展中真正让人民得到实惠,享受到发展成果。

“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瞄准新目标,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信念,做到一言一行不忘为民初心,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正为民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扛起“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的担当,答好为民造福的新时代答卷,才能干出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猜你喜欢

谋利益群众利益广大党员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为他人谋利益”四种情形的认定问题
“为他人谋利益”四种情形的认定问题
“四个全面”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