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皮甜瓜新品种‘银蜜58’的选育

2018-04-19臧全宇马二磊王毓洪丁伟红黄芸萍

中国瓜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厚皮白粉病区域试验

臧全宇,马二磊,王毓洪,丁伟红,黄芸萍

(宁波市瓜菜育种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宁波 315040)

1 育种目标

甜瓜是葫芦科甜瓜属蔓性草本植物,也是人们喜爱的十大水果之一[1]。我国甜瓜栽培的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甜瓜是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属于高档果品,经济效益明显,市场潜力巨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华东、华南地区开始种植厚皮甜瓜,以传统品种‘伊丽莎白’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八江‘西薄洛托’甜瓜进入国内市场,在上海逐渐替代了‘伊丽莎白’,但其种子价格昂贵,每粒成本在0.5~1.2元[3-4]。市场品种单一局面与人们的消费需求极不相符,多样化的甜瓜品种就成为种植者及消费者的共同需求[5-6]。因此,培育优质白皮白肉厚皮甜瓜品种,逐步替代同类进口品种就成为育种单位的首选目标。笔者将选育白皮白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15%以上、单果质量1.2~1.5 kg、耐低温性好、果实品质优良的厚皮甜瓜新品种定为育种目标,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来源于甘肃厚皮甜瓜品种‘新优早蜜’,经4 a(年)8代定向系统选择获得稳定自交系‘B08-1-5-12-4-8-6-5-2’(简称‘B08-1’),其为光皮甜瓜类型,生长势强,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叶色绿,叶片平展,叶片五角形;早熟,春季大棚栽培果实发育期 32~35 d,全生育期 95~118 d;果实高圆形,单果质量1.5 kg,果皮和果肉均为白色,美观,肉质中脆,果肉厚度3.0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左右,耐低温性强。

父本来源于日本引进厚皮甜瓜品种‘白雪EL2号’,经4 a 8代系统选育获得稳定自交系‘BX2-3-11-8-6-7-3-3-1’(简称‘BX2-3’),其为光皮甜瓜类型,植株长势中强,株型紧凑,叶色深绿;早熟,春季大棚栽培果实发育期35~38 d,全生育期100~123 d;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1.1左右,单果质量1.5~2.0 kg,果皮灰白色,果面有稀网纹,果肉白绿色,肉质软,较抗白粉病,耐低温性好;果肉厚度3.6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以上,软肉,易坐果。

2.2 选育方法及经过

2012 年春季以‘B08-1’为母本、‘BX2-3’为父本配制8个杂交光皮甜瓜组合。2012年秋季在宁波市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2013—2014年在宁波东钱湖、宁海、嘉善3个试验点开展区域试验,2015—2016年在宁波市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开展生产试验,考察组合适应性、植株性状、抗性、果实品质和产量表现情况,其中组合‘B08-1’בBX2-3’表现优良。于 2016年 1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非审瓜2015002),定名为‘银蜜58’,目前已在宁波及周边地区示范推广60 hm2以上。

3 选育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银蜜58’于2012年秋季在宁波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内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为‘翠雪5号’,小区面积22 m2,定植20株,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大棚爬地栽培,双蔓整枝,株距50 cm,行距2.0 m,每蔓选留1~2果,多批采收。‘银蜜58’平均小区产量为72.02 kg,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银蜜 58’667 m2产量为 2 183.5 kg,较对照‘翠雪5号’显著增产12.15%(表1)。

表1‘银蜜58’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1.2 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分别在宁波东钱湖、宁海、嘉善等地区进行区域试验,对照为‘翠雪5号’。各试验点小区面积为30 m2,3次重复,大棚爬地栽培,双蔓整枝,株距50 cm,行距2.0 m,采收2批,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根据基地种植习惯和土壤肥力情况自行安排。结果表明(表2),‘银蜜58’2 a 3点试验产量均高于对照‘翠雪5号’,667 m2平均产量为2 049.4 kg,比对照增产15.58%,差异显著。

表2‘银蜜58’在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1.3 生产试验 2015—2016年春季在宁波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内进行生产试验,以‘翠雪5号’为对照,面积为300 m2。生产试验表明,‘银蜜58’667 m2产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平均增产幅度为12.84%(表 3)。

表3‘银蜜58’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2 品质

据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宁波)检测数据(表4),‘银蜜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4%(ω,后同),比对照高1.3%;还原糖含量为5.4%,比对照高0.1%;蔗糖含量2.3%,比对照高1.95%;维生素C含量为190.0 mg·kg-1,比对照高 10.0 mg·kg-1。

表4‘银蜜58’果实品质检测数据

3.3 抗病性

在2013—2014年开展的区域试验中,开展蔓枯病和白粉病调查。蔓枯病和白粉病株发病率在甜瓜坐果20 d后调查。参考Joseph等[7]的方法,根据叶片上病斑大小对甜瓜蔓枯病、白粉病进行分级,单株蔓枯病病情指数达到3以上记为整株发病,病情指数为2时记为0.5株发病,为1时记为不发病。‘银蜜58’抗蔓枯病,其蔓枯病平均株发病率为 5.49%,低于‘翠雪 5号’的 8.92%;‘银蜜 58’白粉病平均株发病率为10.85%,低于‘翠雪5号’的14.92%;因此,‘银蜜58’综合抗性较对照‘翠雪5号’优越,对蔓枯病、白粉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

4 品种特征特性

厚皮甜瓜光皮类型,植株蔓生、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叶片绿色,五角形。子蔓、孙蔓均可结果,最适宜的坐瓜节位为子蔓5~15节。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1.1左右,白皮白肉(图1),肉质中脆、果肉厚度3.5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左右,不易裂果。单果质量为1.5 kg左右,春季果实发育期33~37 d,全生育期95~125 d。具有耐低温性好,综合抗性较强,肉厚腔小,易于栽培,早熟性好,坐果性好等特点。

图1 厚皮甜瓜新品种‘银蜜58’

5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华东地区春季设施栽培,适宜播期为1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当幼苗3~4叶1心,日历苗龄30~40 d,于1月初至3月中下旬定植。设施爬地栽培采用双蔓整枝,行距2.5 m,株距50 cm,每667 m2定植480株。畦面覆盖白色地膜,铺设滴灌带。孙蔓第5节开始坐果,每蔓保留2~3个果实左右。果实成熟期追施钾肥,控制水分和氮肥。前批果实授粉20 d后,对高节位雌花继续进行授粉,前批采收完成后,追施肥水促进下批果实膨大。开花授粉32 d后,当功能叶衰退,近果柄处卷须干枯,果实散发香气时,适时采收。

[1]林德佩.中国栽培甜瓜植物的起源、分类及进化[J].中国瓜菜,2010,23(4):34-36.

[2]刘君璞,马跃.我国西瓜甜瓜种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西瓜甜瓜,2000,13(3):2-6.

[3]林德佩,吴明珠,王坚,等.甜瓜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4]小原隆由,石内传治.Breeding of short-branching meilon lines[M].日本农林水产省野菜茶叶试验场野菜育种部研究年报,1997.

[5]张万清,陈桂燕,卢永新,等.甜瓜新品种京玉3号的选育[J].中国瓜菜,2012,25(2):21-23.

[6]王毓洪,臧全宇,马二磊,等.脆肉型厚皮甜瓜新品种‘甬甜7号’[J].园艺学报,2013,40(7):1419-1420.

[7]WOLUKAU J N,ZHOU X H,LI Y,et al.Resistance to gummy stem blight in melon(Cucumis meloL.)germplasm and inheritance ofresistance from plant introductions 157076,420145,and 323498[J].Hort Science,2007,42(2):215-221.

猜你喜欢

厚皮白粉病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对厚皮甜瓜保鲜效果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栽培注意事项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