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闻报道看兰州抗战

2018-04-18/

长江丛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西北报刊兰州

■ /

兰州地处西北核心位置“州控河以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全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1]”一个重要的城镇,不但承接着周边经济、政治的需要;同时它还有着信息的接收与传播的作用。民国时的兰州是西北一地重要城市,这一时期报刊里的信息是兰州对外展示 自己和外界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加上兰州作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承接了很大一部分国内新闻媒体事业的转移;这就使得外界对于兰州的了解更加的真实自在。

图1是一组数据,在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全国的报纸(1912—1948)在1936年后出现“兰州”这一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相较于1932年前有了明显的上涨。

图1 全国报纸在(1912—1948)年出现关于“兰州”的次数统计表

(数据来源: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兰州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大后方之一,“兰州”在1945年时有将近370多次在大小报刊中被提到。同时这里面的内容也不再是在早先报纸中常出现的“一律是中央通讯社的广播,本省市消息的刊登,也多是千篇一律的等因此举文章”[2],而是更多了对兰州的经济,历史文化,各种事业的调查和了解,以及一些战地特约通讯。如:《金融周报》(卷:第3卷第18期)1937年刊登的题为:《外埠金融:(一)金融概况:兰州:羊毛最近价格每百斤七十元……》的文章。1940年《健康家庭》(卷:第2卷第8期)刊登刘荫生的:《兰州一瞥:(一)“水车”兰州农用水车,构造别致,颇多美观:[照片] 》和一些战地通讯,1940年《中国的空军》(卷:第29/30期)刊登崔秉均的:《兰州上空血战三日记》以及《良友》(第156期)曾在1940年刊登张沅恒的《忆兰州(附照片)》等种类丰富,内容逐渐完善。

同时宗琳也在《兰州报业诸问题的商榷》中提到了这一改观但也有一定的问题“自去年下半年起(1938年)各报纸虽逐渐有了新的改进,如版位的固定,编排的醒目,本省市有各种事业的调查,战地特约通讯的添辟,以及短篇系统分析文字的刊载,但终因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尚未能臻尽善尽美的境地。[3]”缺乏人力物力的问题是当时诸多报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兰州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有报刊曾经提及1939年《末世牧声》(卷:第19卷 第20/21期)中题名为《教会新闻:书报部消息:中华总会准西北联合会之请求,通过调川东富有经验的书报部部长张振国弟兄,前往兰州,任西北联会书报部部长……》,就有调任它地优秀人才来兰,帮助解决报业发展中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抗战期间兰州的金融发展也是诸多报纸期刊争相关注和报道的问题,后方经济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战局的变化。1939年《通告港字第二百二十八号(廿八年七月十七日)奉董事长、总经理:示兹在兰州设立直隶支行简称陇行派总处专员王彝嶟前往筹备并计划西北方面添设机关事宜特此通告》(刊名:交通银行月刊卷:8月)《总务:训令各县政府、宁夏市商会、省会警察局奉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训令检发兰州分厂新铸一分铜辅币式样通饬遵照等因合亟检发式样曁布吿令仰遵照幷饬属遵照由(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作者:马鸿逵 赵文府刊名:宁夏财政年刊年:1939卷:民国廿七年度)1940年《中央银行各分行处金融市况报告:兰州(三月份):金融大势:本月份因绥西大捷……》(刊名:经济汇报卷:第1卷第13期)1941年《忆兰州(下):从山水人物谈到经济建设》(作者:许元方刊名:国货与实业卷:第1卷第7期)1941年《甘肃兰州五年来之物价(附表)》(作者:熊德元刊名:财政评论卷:第6卷第2期)1944年《各地动态:兰州:甘肃四周粮价,原均较兰州为高……》(作者:云亭刊名:经济新闻卷:第3卷第5期)从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当时兰州的经济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抗战时期兰州工业发展迅速。“兰州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工业门类范围也日益扩展:1938年初到1943年短短6年内,在兰州落户的企业由27家发展到236家。[4]”在这一时期的兰州各方面都在良好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内政府也在不断努力的稳定后方的经济,为打赢战争做着积极有效的努力,这些我们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报刊中得到相应的了解。

国际援助在中越公路,滇缅公路相继出现问题时,途径兰州的西北内陆的交通线便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在各大报刊的报道中的 表现是最为明显的。《西北的心脏——兰州:中苏公路为中国抗战期间之西北大动脉,苏联接济中国之大量军火均由此路源源运华:[照片]》(作者:张元恒 刊名:良友年:1940卷:第156期)《经济大事记(五月一日至卅一日):交通与运输:一日,交通部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开办广元兰州间……》(刊名:广西银行月报年:1941卷:第2卷第1期)《驿运情报:陕甘驿运干线西路(猩猩峡兰州段)货运自四月十六日起拨归甘肃省驿运飕接办、——驿逦总管理处据陕甘驿运干线报告》(刊名:驿运月刊年:1941卷:第2卷第1期)《军政部甘肃省政府合办兰州制呢厂:四、业务情形:该厂以前专织军毯供军用……》(刊名:工商调查通讯卷:第296期)在这一时期兰州承担了大量的物资运输和制造的任务以支援前线的战事。途径兰州的西北国际交通线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成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命线。[5]”因为这样的一点优势使得各类援助通过此路源源不断的输入国内。同时由于优越的军事战略地位“中国空军在兰州设立了中国空军第四路司令部(即兰州空军司令部)和空军第七总部(即兰州机场总站),分别负责统战甘肃地区的防务和空军地面的补给。同时,苏联派来中国帮助中国空军训练的技术人员和地勤人员及飞机驻在兰州”这一点在诸多报刊资料中也是略有提到的。

在当时兰州还承担着一部分工业产品制造和生产的任务:《西北的心脏——兰州:甘省民众购运大宗羊毛,准备织造军毯十万条,呈献政府:[照片]》(作者:张元恒 刊名:良友 年:1940卷:第156期),《铁骑遍布英帝国:加澳大量制造坦克车:米特兰州给养工厂试验场上,坦克车试作爬行进前:[照片]》(作者:展云 刊名:中华(上海)年:1940卷:第92期 页:13)诸多优秀的工程师也逐渐汇聚兰州,《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特辑:一、兰州盛会……》(刊名:资源委员会公报 年:1942卷:第3卷第2期 页:86-91)。兰州作为西北重要的城市,在社会各界的不断的努力下在源源不断的向战场提供着重要的补给。

同时,兰州也在不断受到敌人打击和空袭;以试图阻断这条重要的西北交通线。从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就分别在兰州设立了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和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简称“八办”。自古以来西北要防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敌人同样也是看中了这一点,频繁的轰炸在兰州这座城市里不断的上演。“一九三七到一九四四年间,每天‘跑防空’的紧张情绪,至今记忆犹新,更加使人永远不能平静下来的是当时目睹兰州市区遭到大轰炸的惨痛景象。[6]”

《兰州空战:日机向兰州住宅区投弹,救护队迅卽赶来抢救:[照片]》(刊名:中华(上海)年:1940卷:第86期 页:7),《兰州空战:兰州被炸后,军民一致出动,分头抢救受伤同胞:[照片]》(刊名:中华(上海)年:1940卷:第86期 页:8),《兰州续遭轰炸,党军政机关全被炸毁》(刊名:立言画刊年:1940卷:第67期 页:33)在这样的连番打击下并没有人选择放弃,而是满怀希望的祈祷胜利和不断地反击。《国内新闻汇报(四月):兰州回敎徒祈祷胜利》(刊名:绿旗年:1940卷:第1卷 第7-10期 页:12),《中国轰炸机队东海大队的战绩:空袭兰州之日本飞行员,遭受华方迎击,机毁人亡,仅余一具焦黑的尸体供人凭吊:[照片]》(作者:冯竹清刊名:中华(上海)年:1940卷:第86期 页:20)。

在抗战中不止是前线在奋勇直前,后方的付出也是难以计数的。对于新闻报刊事业而言“消极的是报道一件事实的真相,积极的则更须指导社会舆论[7]”文中所截取的报道只是关于兰州在抗战贡献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付出未被列入文中。兰州作为当时西北文化、经济、政治的核心,当时的它我们展现的更多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坚持的精神。

或许有这样两篇报道可以更加直白的看出兰州在抗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战后应建都兰州:敬就教于钱宾四、王芸生、张君俊三先生(附表)》(作者:朱文长 刊名:东方杂志 年:1943 卷:第39卷第16期 页:45-54),《如何建设新兰州理想中未来陆都》(刊名:工程:中国工程学会会刊年:1943卷:第16卷第2期 页:1-2)无论这两篇报道的作者是否是怀着个人情感写下的,我们都应该正视兰州在抗战胜利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置疑的重要作用。

新闻永远是以报道最真实的一面为己任,抗战时期各地报刊里的兰州,则是更为真实的当时生活记录。在经历战火洗礼后,整个世界都会如同兰州一般,重新回到“大大小小的客栈中,常常会飞出高亢悠扬的‘花儿’;街头维吾尔族的民歌让人流连忘返;土生土长的兰州小曲舒缓绵长,随处可闻;茶园戏楼中上演的秦腔声震屋瓦,是那么的痛快淋漓……这儿所有的西部民歌各具特色的曲调共同鸣奏,争奇斗艳。[8]”

参考文献:

[1](清)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六十《陕西九》[M].北京:中华书局,2005:2871.

[2][3][7]宗琳.兰州报业诸问题的商榷[J].新西北月刊,1939(2).

[4]孙晓东.民国时期兰州城市空间变迁与社会发展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3.

[5]徐万民.战争生命线——国际交通与八年抗战[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90.

[6]唐国华.对抗战时期日机对兰州等地的沉痛回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M].兰州:甘肃新闻出版局,1983:185.

[8]张津梁.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60.

猜你喜欢

西北报刊兰州
我的兰州梦
兰州琐记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sin
融合发展:少儿报刊的一次华丽转身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