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兵站
—— 泽坊村古民居池厝

2018-04-16肖胜龙

红土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兵站青砖古民居

肖胜龙

安仁乡泽坊村位于将乐县北部,与顺昌、邵武交界,是个闽赣两省三县边界贸易的传统墟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闻名遐迩的省级文明村。

泽坊村地形象艘船。两道清澈的小溪,沿着村庄左右缓缓流过。郁郁苍苍的莲花山(与邵武交界,其上有航空标志)便是溯流而上的“船头”。

在泽坊旧墟街旁有座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古民居—池厝,即泽坊村将建路52号、54号,是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第六兵站暨泽坊区苏维埃政府的旧址。

池厝由两幢房子连在一起的砖木结构的三进大院,宽25.6米,长30米,建筑面积750多平方米。四周是高高的青砖防火墙。左右两幢之间有内走廊相连,便于人员来往,而不必走出大门。池厝大门由于而临旧墟街,在设计上动了一些脑筋,不是正对着小街,而是侧向的,不会显得拘促。大门两侧各设一小窗,内大外小,便于观察和防卫。

大门前的古街边有一条小水圳流过,原先居民就用这屋旁流动的圳水做为生活用水,主要是洗衣、洗菜,洗刷各种生活、生产用具。这条水圳贯穿了整条旧街,流过大部分人家。它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用做消防的。原先泽坊村的房子大都是木结构的,很容易着火,聪明的泽坊人就引水入户,以防火灾。

泽坊红军兵站和区苏维埃旧址(图片由作者提供)

走进池厝大院,前面是个小院子,院子地面用小卵石铺成的,显得另有情趣。穿厅过井,是一进又一进的院落,左右两幢各三进、二井,中间乃是用青砖防火墙隔开,每进之间有走廊相连。大厅、天井地面则是青砖铺成的。目前只有一户人家居住,整个院子显得很冷清,天井已长满青苔,有的木窗已陈腐,潮湿而又斑驳的封火墙,散发出岁月的苍凉。

院子后面是个石砌的大雨花台,花台后面是青翠的山林,紧挨着吴氏祠堂。据村中老人介绍,20世纪三十年代初,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入闽时,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的部队曾驻扎在泽坊,池厝是黄立贵师长的办公地点。至今在池厝的围墙上仍留有三条红军标语,一条是用白粉刷字的“工农送消息给红军最光荣”,另两条是用红漆书写的,从右到左竖写“只有苏维埃红军才能救中国”“士兵不打士兵”,落款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无法看清。当时红军还在泽坊设立了兵站。1933年9月29日5时,东方军司令部于顺昌洋口发出的《东方军为迎击赣敌的行军命令》中写到:“大干泽坊兵站胜利品尚有四千余担及伤病人员若干,各兵团须尽量将夫子抽出交兵站,并发动强壮指战员每人背7斤,体质弱小的背4斤,总之,不使一个伤病人员一担胜利品落到敌人手中。”

与旧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建的一条“新化”大街,穿村而过。农贸商场、小超市、食杂门点、医疗所、餐馆、旅社、文化馆、公园、学校、影剧院等沿街一字儿排开。新盖的砖砌居民楼美观大方,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整洁有序。这个边界贸易的传统墟场,开始崭露现代气派。1990年,泽坊村民最早到上海经商,开启了将乐人闯上海创业的热潮。目前该村八成人家有人在上海经商,将乐人在上海经商也已近万人,如今有了上海的“将乐人一条街”,还成立了上海同乡会、工会。

猜你喜欢

兵站青砖古民居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古建筑青砖墙体修复施工技术研究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烈马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兵站:抗战中的“补给脐带”
难忘的进藏回忆
古民居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