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母为什么没有活成“鱼眼睛”

2018-04-14闫红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赏梅宝钗贾母

闫红

玉玉曾说过:“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的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颗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贾母是一个例外。虽然她大多数时候是一个慈祥的“老祖宗”,偶尔闪现位高权重者的凌厉,但曹公于字里行间,描画出她超越年龄与身份的灵性。年过七旬,她依然有着不同于王夫人、邢夫人等人的鲜活。

那回,湘云、宝玉等人跑到芦雪庵烤鹿肉、赏梅、联诗。贾母忽然带着五六个小丫鬟,围了大斗篷,带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瞒着王夫人和凤姐,欣然前来。

她的到来给这些年轻人增添少许紧张感,但并不违和,只因贾母与他们同样能够体味这良辰美景,一道饮酒赏梅。远远地看见宝琴和丫鬟抱着瓶梅花在山坡上等着,众人都说,难怪找不到她们,只有贾母说,画上也没有这样的景致。她竟然比那些年轻人,更能跳出现实,用审美的眼光来打量这一切。

贾母太不像一个老人了。活在年轻人中间,她也许已经颤颤巍巍,看东西需要戴上老花眼镜。她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一个老废物,但是,她的内心,和年轻人一样热爱生活。

贾母对屋舍布置更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带刘姥姥游大观园,见潇湘馆的窗纱颜色旧了,她立即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不配。”

贾母帮黛玉更换成银红色的“软烟罗”。茜纱薄如蝉翼,映着参差竹影,凝眸的一瞬,必能增添几缕诗情。

她对宝钗雪洞般的房间不以为然,主动要求帮忙布置:“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且看贾母是怎样不俗的。她吩咐鸳鸯:“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自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石头盆景,水墨绫帐,墨烟冻石鼎,替换掉了宝钗原来的“青纱幔帐”,依然是素净的,但多了点表达的热情。

宝钗来到荣国府过第一个生日时,贾母看得郑重,特意出资要帮她置办生日宴,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熱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

很多人看了这段,觉得宝钗会做人。其实,就这段而言,我认为,也许贾母更会做人。

贾母喜欢热闹戏文吗?看上去是,宝钗点了《西游记》,她高兴,凤姐点了插科打诨的《刘二当衣》,她更加欢喜。但是,这只是一个层次,事实上,贾母内心是多层次的。

第四十回,她让凤姐把戏台“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听笛子,她叫人“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她叫芳官唱《寻梦》,也是特地叮嘱“只须用箫合笙笛,馀者一概不用”……

看看,贾母这样讲究,分明就是另外一个黛玉或宝玉。

前八十回中的贾母,是一个智慧、可爱的老人。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热闹欢笑、花团锦簇和锦绣华章。她见过大世面,处于富贵顶端,却有一颗怜贫爱老之心,从不作威作福。她审美能力一流,精通音乐和室内装饰,懂得欣赏四时风物之美。她看人也不俗,喜欢明白、敞亮、有个性的人物。她的治家手腕更是高明,宽严有度……

美好地老去,不让自己成为“鱼眼睛”,贾母做到了。至少,《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贾母做到了。

(责任编校/杨丽华)

猜你喜欢

赏梅宝钗贾母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重识贾母
赏梅寄忧伤 跌宕生多姿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无字遗书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清平乐·年年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