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时期人们怎么过年

2018-04-14吴钩

廉政瞭望 2018年2期
关键词:登门使臣守岁

吴钩

在 中国古代最兴盛的唐朝,宫廷守岁风俗十分盛行。除夕这一天夜里,负责祭祀和礼仪的官员太常寺卿就会带领手下的官吏们,领着数千皇家歌舞乐团的男女队员们,在大殿前表演“傩舞”,大概是一種类似于驱除邪魔瘟疫的迷信活动,也可能是古老相习的一种风俗。

正月初一这一天,唐朝皇帝要换上崭新的龙袍,接受衣着光鲜的百官朝贺,还要接见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臣的朝拜。在接受各方朝拜之后,要在国宾馆大摆宴席,以至筵席纷陈,长达数里,款待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臣。唐朝的国宴因时因事而设,全凭皇帝一时兴起,比如贞观三年(629年)正月甲子,唐太宗就大宴群臣,奏九部乐,以歌舞颂扬太平盛世,并命宫中以舞狮子为乐。

在民间,一家人在除夕夜围坐在火炉旁守岁,杜甫就写过“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的诗文。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驱逐一种叫做“年”的怪物,相传沿袭汉代习俗。家里人相聚饮酒,请客赐福,用木制桃符以辟恶祛秽。

大年初一初二过后,唐朝人开始走访亲友,互相邀宴,称为“传座”。因为初三以后比较轻闲,可以备足酒菜,招待亲朋好友,这个习俗叫做“年酒”或者“春酒”。宋代僧人道世在《法苑珠林》中就写道“唐长安习俗,每至元旦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亲朋好友之间视为春节期间的“吃转转席”了。

正月初一,宋人谓之“元旦”“元日”,俗呼为“新年”。农历元旦这天,朝廷要举行盛大、隆重的大朝会。一大早,皇帝起身上朝,先虔诚上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随后,皇帝给太后拜年:“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太后回皇帝:“履新之祐,与皇帝同之。”然后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皇帝答诸大臣:“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西夏、高丽、交趾、回纥、于阗、真腊、大理、三佛齐等属国,此时也都派遣了使臣来到东京,祝贺大宋元旦。

在东京开封,到处都是彩棚,销售“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与各种好玩的小商品,“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按照惯例,宋朝政府会宣布:春节期间,蠲免公租屋的三日房租。又放开关扑三天,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市民尽可纵情博彩。许多商家也以博彩、抽奖的方式销售商品:中奖了可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获得某个商品,抽不中则需以高于市价的价钱买下该商品。到了夜晚,贵家仕女也结伴出来逛街,进入赌场看人们关赌,到夜店饮宴。即使是贫困市民,过年了,也要穿上“新洁衣服,把酒相酬”。

拜年也是相沿已久的习俗。许多士大夫由于应酬太多,分身乏术,无法一一登门向友朋、亲戚、同僚拜年,便委派家人手持自己的“名刺”(相当于名片)前往拜贺:“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一些富贵人家,因为前来投刺贺年的人多了,便在大门口挂一个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接收各方投刺,类似于信箱。

这些拜年帖,通常由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受贺人姓名、贺词、落款。

由于遣人投帖比亲自登门拜年更为便捷,所以宋代士大夫群体很流行投帖拜年。当然也有人很不喜欢这种拜年方式,认为这样拜年没有诚意,比如司马光就坚持不投拜年帖:“不诚之事,不可为也。”这位生活严谨的老夫子给人拜年,必亲自登门。但投帖拜年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盛行于明清时期。今天许多人逢年过节会给朋友寄送贺卡,可从宋朝的拜年帖找到渊源。

正月初七之后,春节“黄金周”大致就结束了。不过在宋朝,这个时候,节日的气氛并未消散,反而越来越浓厚,因为,一个更加隆重盛大的传统大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即将来临。

这些习俗与传统,千百年来,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寄托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构建了中国人的礼俗秩序,也生成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如果传统与习俗不受尊重,而是被刻意消灭,则中国何以为中国?

猜你喜欢

登门使臣守岁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房山区西潞街道夏庄社区党总支:“满意服务360°”党建品牌共建 和谐新社区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守 岁
守岁人
唯一的要求……
“登门槛效应”让你变冲动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