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18-04-14鲁先圣

做人与处世 2018年4期
关键词:泥泞偶像作家

鲁先圣

《金刚经》里有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你不关心尘世利益的时候,才会有禅心。人要洗涤身心,就要学会怡情养性,才会有高尚纯洁的追求;有了出世的精神,才能够做入世的事业。

有人对我说:“听说你的人生也是历经磨难,经历了很多坎坷,你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我说:“因为我一开始就知道,只要去海洋,就一定会经历风暴。如果想风平浪静,那是你家门前的河沟和水塘,但那却不会到达远方。”

与几个青年朋友对话,我说,我认为成功的法则就是,你是否在做时间的敌人或者对手。大地在睡梦中的时候,你醒着;大多数人在休息的时候,你没有;人过中年,你依然像一个青年那样追求梦想;即使老年到了,你的心灵却依然年轻。你处处与时间作对,甚至把时间抛到了脑后。

“我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很多青年朋友常常对我说,渴望将来能够成为像自己偶像一样的人。我说:“我没有偶像。”我从来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我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我要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人要有凌云壮志,要奋斗,这是说人一定要时刻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勇气。但是,还要有智慧,要懂得人生的减法,要不断丢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要果断远离那些满身负能量的人,要勇于抛却不能激励自己进步的东西,要看准自己的前程在哪里。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穿新鞋的人,会小心翼翼地绕过泥泞,但只要他一失足弄脏了鞋,就不再小心地顾及泥泞,结果将鞋弄得越来越脏。这是一个深刻的寓言。是啊,当还没有沾染上恶习的时候,我们会对恶习保持警惕,避而远之;可是一旦沾染上了一些恶习,往往就破罐子破摔,渐渐恶习不改,以致恶贯满盈了。

现在人们见面都称我是作家,出版了几十部书,书都摆在书店里,如果再自谦说不是作家,就难免是自我矫情了。问题在于,我每天考虑的是,我做什么才无愧于作家这个称谓。我想,我要用自己的文字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和引领,要发现社会的希望在哪里并告诉读者,要挖掘出社会中人性的光芒和美好。还有,像汪曾祺先生说的,作家是感情的生产者,不仅仅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拿出人生的方案,还要拿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成功有秘密吗?拿我来说,其实我是一个天分一般的人,我比弟弟大四岁,他比我上学晚四年,我第一年没有考上大学,到第二年再考时,他就连跳几级噌噌地也来到了考场,结果我们都考上了,我并没有见他怎么苦读过,我却是每日焚膏继晷、刻苦努力,但是他比我考得还好。我与大家不同的是,我有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爱好,爱好文学,但是我不像很多人那样仅仅停留在自娱自乐,而是一辈子抓住不放,一刻也不放手,極力把这个爱好不断放大,最后把别的都放下,把它当成饭碗。我把别的路都断了,就留下了这华山一条路,我最后把它走远了,走宽了,成了人生大道。

苏格拉底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浅尝辄止的人?有多少朝令夕改的人?有多少半途而废的人?又有多少就差一步而功亏一篑的人?不成功,各种因素都有,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定是不懂得做人生的减法,和“没有坚持”。

每一本书都会告诉你一些新东西,都会引领你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会为你打开一扇新窗口。如果你不读书了,就意味着你为自己关上了世界的大门,你的暮年来临了。看到旧时药店常挂的一幅楹联:“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感觉这实在是店家的菩萨心肠,卖药的不希望人们生病,这样的对联,今天基本绝迹了。

到一些中学去讲座,我发现这些学校的孩子写蓝天、白云、河流、树林、动物等都是千篇一律,显然,他们都不是自己眼睛看到的,而是报刊文章里的,而且描写缺乏生动鲜活的细节,更缺乏真挚感人的情感。我们无力改变城市孩子的生活。想想我的少年时代,除了在学校的时间,都在树林里嬉戏,在草地上奔跑,在小河里玩耍,在雪地里打雪仗,滑冰、捉鸟、放羊、割草,一年到头都是在自然世界里。现在,不论写什么样的场景和生活,那些少年时代的经历,都络绎不绝地跑来。我常常为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庆幸,自幼在乡村长大,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这是你的幸运,更是无价的财富。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泥泞偶像作家
作家的画
跨过泥泞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偶像报
路上再泥泞,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
追梦路上 无畏泥泞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