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析

2018-04-14徐庭馨

东北水利水电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人类措施

徐庭馨

(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2)

1 我国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现状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条件的大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长期相互作用,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变的日益突出。当今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生态破坏和生物种类的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放等。由于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我国的京津冀地区每年都出现多次沙尘天气,甚至出现沙尘暴天气,Pm2.5超标的天气也是有增无减,全国范围内干旱和洪水频发,小流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尾矿滑坡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土壤沙化,山体石漠化,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

2 水土保持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水土资源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水土保持措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凡是贫困地区多是大山、丘陵、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地区、水土保持和农田灌溉基础设施较差、靠天吃饭,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另一方面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工程又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利措施,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农田水利的原理与实践: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人类生存在地球的5个圈内,即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它们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影响的:水蒸腾进入大气,水可以进入土壤、岩石,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而空气又存在于水中、土壤中、岩石的裂隙中,所有生物的生存又离不开空气;土壤沙化在气流的作用下又混在大气中形成沙尘,土壤中的各种矿物溶于水中,土壤覆盖在岩石表面,岩石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又形成土壤,因此世界上的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无时不在相互地作用着、转化着、影响着。人类在千百年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掌握了很多的自然规律,要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掌握,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克服自然的缺点,改造自然,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

水土保持工作就是克服自然缺点,保护水土流失的一项根本措施。人类生活的5个圈子都与水土保持有关系,因此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有着千丝万缕的的联系,下面着重阐述水土流失的成因,对环境影响的成因,进而研究治理水土流失的办法,从而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

环境和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脱离不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国家在立法的层面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 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小流域是拟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 km2。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2 水土保持治理基本措施

1)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即各类的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防、沟头防护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窑、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2)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措施:指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间作、沟垄耕作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3.3 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科学性:水土保持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如土壤学、地质学、林学、农学、水利学、法律、国家政策等。

2)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我国幅员辽阔,有980万km2的土地,高原、山区、平原、盆地、草原、沙漠、河流、湖泊、滩涂、湿地等等,东西部,南北部从气温、降水、地形、地貌、植被、作物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青藏高原,4 300 m以上都是终年积雪的冰山,由于形成的地质时代较新,地表的第四纪沉积层较薄,生态脆弱;云贵川降雨量较大,但山区多,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内蒙西部,降雨量少,风沙较大,我国的大部分沙漠都分布在这些地区。我国的黄河下游,长江流域、江淮地区雨量充沛,无霜期短,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相对较少,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3)综合性:水土保持工程不是水利部门或哪一个单独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举全国之力,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通力合作,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4)群众性:毛主席很早就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人类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国的治水历史证明,一切人间奇迹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因此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一切脱离群众,不愿意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那是什么事情也都是做不好的。因为水土保持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人民群众是会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

3.4 水土保持工作对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工作,是环境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我国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我国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km2,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km2,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

近1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km2,带动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33.33万m3。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 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要充分采用各种治理措施,因地制宜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人类措施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人类第一杀手
水土保持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