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学理特征与逻辑理路*

2018-04-14邢晓红王永贵

江海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逻辑

邢晓红 王永贵

内容提要 理想信念是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与思想之魂。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价值。践行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必先厘清其基本内涵,把握其学理特征,进而明晰其逻辑理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理论逻辑;继承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传统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历史逻辑;构建精神家园,科学回应信仰危机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现实逻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内生逻辑。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坚定的理想理念源自心灵,成于教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与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个体化解思想困惑、抵御错误思潮、坚守精神家园的秘诀。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①信仰是理想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因时空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时代论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提出一系列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话语风格,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对于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研究是当前学界的前沿热点,主要集中在理想信念的意义、内涵、现实挑战,党员干部、青年、大学生等单一对象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创新、特色等多元问题上。现有文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关于其学理特征、逻辑理路等问题的研究尚不丰富。因此,系统梳理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基本内涵,把握其深刻的学理特征,明晰其严谨的逻辑理路,有助于领悟其精神实质,发挥凝聚思想共识、传递中国价值、回应精神困惑、提升文化自信、重铸精神家园的功能。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生成、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对当代中国“精神家园”发展现状的战略研判,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在新形势下解决思想困惑、信仰危机、道德困境的行动指南。就发展阶段而言,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形成于十七大到十九大以来的十多年间,2007年十七大到2012年十八大是零散论述阶段;2012年十八大到2017年十九大是集中阐述阶段;十九大以来是系统阐释阶段。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涉及理想信念的内涵和标准、地位和作用、挑战与问题以及建设与教育②等问题,其中基本内涵是理解这一思想的本质属性。

(一)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内涵意蕴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在新时代条件下围绕“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怎样信仰”的现实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观点、判断和思想的整体理论形态。具体内涵包括:第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四,坚持“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第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念;第六,坚定党的领导、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信仰和奉行;第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第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九,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第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其中第一层次是前三点,回答的是“信仰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是中间三点,回答的是“为什么信仰”的问题;第三层次是后四点,回答的是“怎样信仰”的问题。

(二)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基本内容

依据涉及的具体内容,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基本内涵可以划分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对象主体、途径和价值标准等四类。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在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中,理想与信念是替代使用的,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同时习近平也充分论证了理想信念的辩证关系,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深刻阐述了理想信念的地位和高度,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压舱石”“总开关”“总钥匙”“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③习近平特别强调理想信念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作用,指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④理想信念是引领共产党人保持战略定力,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员的“政治道德”和“革命气节”。

2.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关涉的教育对象覆盖面广,可谓多元主体,重在两头。既关注国家、社会、军队、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也突出强调党员干部、大学生这“两头”。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才有希望,才有力量。“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⑤,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⑥,“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⑦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体现为行动,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标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等系列活动推进从严治党,为党员干部“补钙”“加油”;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志向,要勤学、修德、明辨、笃行,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

理想信念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习近平从理论认同、情感共鸣、行动落实等维度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多种途径。第一,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问题导向、关照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引理想、坚定信仰。习近平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育我们的精神家园。”⑧第二,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形成长效机制。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要保持党的政治定力和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就要进行制度创新,坚持常态化教育,形成“硬约束”,包括道德教育、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心中闪亮。第三,以典型事例、榜样示范激发情感共鸣,增进对理想信念的心理认同。第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追溯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基因,增进对理想信念的文化认同。第五,在日常生活实践和个人生命体验中落实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空谈”层面,而应借助社会实践的桥梁,在实干中化解现实难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顶天立地”,融入细微的日常生活感悟才能可感、可亲、可信。

4.检验理想信念的标准

习近平指出了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⑨必须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还特别提出检验共产党员是否有理想信念的“四个能否”的客观标准,即“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归根结底“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远大理想,离开现实工作都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学理特征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鲜明的理论创新性,而且蕴含深刻哲理,彰显多维学理特征。理想信念属于非智力因素,本质上是对理性的深层次认识,基于学理特征的理论剖析可以管窥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特色品质。

(一)时代性

理想信念带有时代的烙印,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在现代性碎片化社会图景中,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存在巨大缺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以“中国梦”为核心的一系列理想信念观点,对于凝聚思想共识,提供精神指引、传递核心价值,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提升到了极端重要的高度,将坚定理想信念与提升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特别提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话语、载体和方法,才能发挥理想信念思想对于人民精神需求的供给力、对于错误思潮的批判力以及对于时代困境的解释力。

(二)继承性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既是适应社会精神文化需求,解决人的精神困惑的产物,具有历史继承性,又是超越个体思想状况,预见时代精神发展的风向标,具有时代变异性。一言以蔽之,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体现超越型继承的特点。继承有适应、接受的本意,也蕴含变迁、改善的潜在含义。这里的继承性不是对传统理想信念观的否定与割裂,而是继承性发展;也不是拘泥和因袭传统的理想信念观,而是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理想人格、美好精神境界的价值追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理想的展望,处处承载着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这些基本精神具有历史适应性,必须继承。另一方面,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吸收借鉴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理想信念观,又进行创造性转化,前瞻性地提出“中国梦”“人民有信仰”“中国精神”等论断。“盐论”“精神之钙”“纽扣论”“洗澡论”“实干论”“四有教师”“四铁军队”以及“四个能否”的标准等等都体现了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在意义、内容、话语、方法、途径和标准等要素上的创新。

(三)系统性

系统性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突出特征,具体体现在:首先,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属于思想文化系统的子系统,存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独立运动的系统具有自组织性的特征,与系统内外环境存在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再次,从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的要素来看,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也具有系统性。如,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对象主体是多元的。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全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这也是一个系统。习近平分别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坚定理想信念;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角度谈坚定理想信念;从教师和广大青年的角度谈坚定理想信念;从部队官兵和政法工作者角度谈坚定理想信念。

(四)实践性

实践性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最根本的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离不开生动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目的和归宿。习近平认为空谈误国,强调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关切人民现实精神需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以人民幸福为价值旨归。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从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出发进行实践创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办实事、讲实效,化解人民思想困惑,促进人民福祉。第二,习近平强调知行统一,重在实干,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鼓励每个人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党员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推进从严治党,保证信仰的纯洁性。第三,习近平强调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将理想信念融入日常生活实践,在实践创新中促进理论创新。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逻辑理路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鲜明的学理特征,又遵循深刻的逻辑理路,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自身逻辑既诠释了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统一,也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行动的结合。习近平强调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一)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1.理论逻辑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逻辑源泉

在学理层面上,理论逻辑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而且也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所呈现出的复杂的逻辑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领袖提出的理想信念观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不仅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同上,而且与时俱进,是在中国步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创新,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发挥了时代引领作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新境界。

2.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理论逻辑

梳理经典作家关于理想信念论述的逻辑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信念观集中体现在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科学地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超越。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并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论”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在俄国的实践。列宁围绕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内在依据和坚守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尤其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在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思潮的批判中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首创将整风运动作为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毛泽东说:“干部教育中最核心的教育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问题,是思想路线问题,这是决定其他一切问题的核心。”邓小平第一次明确地把理想区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阐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邓小平强调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导向性和精神激励功能,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他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提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胡锦涛首创科学发展观并以之指导理想信念教育,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蕴含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逻辑。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表现在信仰马克思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哲学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根源,遵循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具有时代创新性,表现在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形成的,针对当前的信仰危机,回答了“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怎样建设信仰”等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特色。习近平将理想信念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提出“中国梦”的社会理想和“两个一百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将作为社会意识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上升到“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共产党人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提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习近平在继承唯物史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明确抓好理想信念建设的意义,做出“人民有信仰”的科学论断,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向度。

(二)历史逻辑: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传统

1.历史逻辑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逻辑起点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没有历史支撑的科学是空洞的,人类思维是遵循历史规律的科学理论形态。历史审视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生成的演进脉络,既体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差异,同时也具有明确的共同发展取向,是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有机统一。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具体表征为: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出“人民有信仰”的论断;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规律,提出“中国梦”的美好理想;反思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提出“精神之钙”的观点。

2.继承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传统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历史逻辑

审视政党的发展历史,理想信念可谓是政党的政治灵魂。坚守理想信念自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之日就成为其自发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信念观,最终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九十多年的历史,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的基础上,基于对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历史的准确判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经验和挫折的总结上,大胆创新提出独具特色的理想信念思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遵循上述历史逻辑,习近平指出:“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忘初心,挺起精神脊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又必须依据所处时代特色,明确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在当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现实逻辑:破解信仰危机,构建精神家园的科学回应

1.现实逻辑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逻辑归宿

坚定理想信念,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理想信念只有在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得到确证。理想信念高于现实又源于现实。习近平强调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当前我国社会理想失落、信仰危机、精神家园迷失现象突出。“我国信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基于此,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直面时代困境,关照现实生活,切中肯綮回应人民思想困惑与精神关切,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导引功能。

2.构建精神家园,科学回应信仰危机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现实逻辑

一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建立在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上。新时代,面对新的矛盾,人们不仅有物质生活需要,更加需要精神家园。而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要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理想信念是精神家园之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二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立足于解决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现实问题。当前精神领域最大的现实问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源于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注、反思与批判。离开具体的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物质基础、制度体系来谈理想信念只会陷入空谈。理想信念需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生命力。正确的理想信念都应体现人民性。习近平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出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是在当前社会的理想信念现状下,针对政党、青年、军队、教师以及普通公民等社会群体的信仰危机与道德困境问题的科学回应。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直指现实精神困境,立足于个体的实践生活和生命体验,并身体力行践行理想信念。社会转型期,思想价值多元,理想信仰缺失。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信仰迷茫、精神缺失、甚至“问计于神”以及向往西方价值观的现象,提出理想信念是压舱石、精神之钙,广大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针对青年学生的信仰危机,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热衷,指出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些教师“师德缺位”现象,指出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四)内生逻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内生逻辑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逻辑动力

内生逻辑亦即目标逻辑,是指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形成的内生动力。按照文化变迁理论,文化系统的发展会随社会变迁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从而引发新的文化需求。创新、传播、涵化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途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其产生发展既是受历史文化变迁影响的外源性动态过程,也是文化系统内部因素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文化的变迁是连续性与选择性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文化现象,归属社会意识的范畴,一方面体现出与社会存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性,体现出弥合社会现实的创新性选择。正如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文化制约不仅将过去与现在和未来连结起来,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变迁路径的线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理想信念这一精神文化现象发生了内生性的跃迁,展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却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理想信念的本真精神不变,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目标。因此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内生性表达的是文化变迁过程中,因多元价值观的接触、传播、冲突以及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成果。

2.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内生逻辑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国精神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价值溯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表现为一系列的思想、观念、价值原则,贯穿其中的“红线”就是理想信念,而最为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精神”。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关系的解读强调对理想的追求,重视道德修养、道德教化以及推崇理想人格均是重精神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铸“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社会安“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个人树“德”。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成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志”的论述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创新之源。中华传统文化中以诗文言志、名言警句说志、俗语故事喻志等主要形式对志、立志及实现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如: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古代先哲所说的“志”即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习近平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将理想信念提高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度,以“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说明理想信念的硬度,以“精神之钙”说明理想信念的支撑力,以“纽扣论”说明理想信念的指引力,以“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说明对理想信念的执著。以“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说明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等等。

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借鉴之源。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廉洁从政思想。清朝张伯行撰《禁止馈颂檄》,指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顾炎武说;“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而其本在于养廉。”习近平多次引用这些廉政檄文、诗文典籍,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要求党员干部防微杜渐,做到慎独、慎初。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无小事,要保持反腐的“高压线”态势,采取“零容忍”的坚决态度,重建党的纯洁性。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推进整治“四风”顽症,树立为民务实的清廉价值追求。古代思想家强调通过“修身”“节用”“法制”等手段促进廉洁。习近平汲取中华廉政文化精髓,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要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治多管齐下治理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结 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具有整体性,是一个包括理想信念的主体、内容、客体、实现途径、检验标准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系统。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广博的思想内容、鲜明的学理特征、严密的逻辑体系。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生成、发展具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内生逻辑四大逻辑理路,归根结底是一种“中国逻辑”。习近平基于对“精神家园”发展现状的战略研判,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构了标识“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体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根本品质、现代向度、目标空间和美好愿景。诚然,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抓好实践落实,也即理想信念教育要“面向鲜活的中国现实,进行话语追问与提升”。话语创新是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逻辑理路得以彰显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因此,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话语范式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受到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②刘建军:《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