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龙山"兹谷气"说起

2018-04-14杨林军

壹读 2018年4期
关键词:领唱纳西族龙山

杨林军

一、谷气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谷气是纳西族特有的歌舞表现形式。纳西族的悠久历史可以从谷气和热美蹉上可窥一斑。谷气的“谷”为吟唱之意。谷气的内容多以民间叙事长诗、东巴经典、口传经典和即兴发挥为主。由于纳西族著名长调《游悲》是唯一用谷气来演唱的,而且影响很大,给人留下了谷气就是抒发悲伤情怀的印象,造成了以偏概全的倾向,其实谷气并没有特指悲伤之意。

谷气曲调自由,旋律多变,区域性突出,如宝山、塔城、龙山等地,谷气的演唱形式多样,各有千秋。谷气的功能主要是倾诉情感,也可以抒发愉悦心情,还是民间智慧较量的手段。谷气体现了纳西族文明礼貌,和气协商,团结进取,爱憎分明的民族秉性,是纳西语版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二、龙山“兹谷气”概述

兹谷气是谷气的一种,现存于龙山等地。“兹”,纳西语是“商讨”之意,如有“兹裹”;又有聚在一起的意思,还有坐在一起之意。其表现形式是一人领唱,唱法因内容而变化,唱腔固定,内容紧扣事件主题,围炉而歌。龙山为什么能传承这种独特的兹谷气呢?这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龙山地处2700多米海拔的高山坡地上,每户常年要生火取暖,即便是三伏天也是如此。因此,围炉而歌就成为常态,也是最能适应环境的形式。

这种兹谷气在丽江的龙山、金山、白沙等地都有一些留存,局部地区还有传承,但因相对应的农事活动简化,因而濒临消失的危机。这种兹谷气已经很少听到了,消退速度较快,传承人严重断层,大有冰雪融化之态势。2008年,金安镇中青年爱好者和国伟、和文早、和国勤、杨金荣等人,组建了民间传习小组,向老人取经学习,在文化站开展传承、培训活动,目前已经有近40人的传承队伍,年龄不超过55岁的中青年为主,在参加历届丽江乐舞大赛中多次荣获金银奖,成绩显著,成为传承兹谷气的中坚力量。目前,传习小组已经收集整理近50多首传统唱词,如Aiq jiuq bba ddaq pil bee(鸡鸣生死离别调)、Jjiq dvq zzail bee(竖房调)、Mol bvl bee(送亡调)、Kai yua bee(礼物交换调〈满月客〉)等。

下面择取其中一曲Mol bvl bee (送亡调)内容做些分析。歌词大意如下:

一人领唱,众人附和,也可以是一部分由一男子领唱,另一部分又由一女子领唱。唱法上,采用先唱后面三字,然后在唱前面二字,接着唱后面三字,也就是说,先唱后三字,然后完整地唱五字,用五字句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最后一句:“Lei mil bbee za waq”,唱法上是: bbee za waq——Lei mil bbee za waq 。这是一首《送亡调》,从歌词大意来看,表达了众人对一位男长者的怀念,以及子女对父辈依依不舍的悲情。长者离世,犹如做梦一样,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梦梦到下雨,这雨不是真的下雨,而是孝男孝女们的伤心泪。二梦梦到下雪,最伤心的是儿子们,就像鹿儿陷雪地,大家都同情。三梦梦到竖新房,这不是什么喜事,而是给死者作棺材。接着从朋友、亲人角度来安慰孝男孝女们,人世间最后都被“死”占了上风,人总有一死,再期盼也回不来了。从此阴阳相隔,听说阴间有棵忘却树,渐渐会忘却。内容丰富,含义真切。其教化功能非常清晰,群体意识很强。若从文学艺术角度分析,既有排比手法,也有顶针手法,还有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虽然兹谷气自始至终一个唱腔,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绪的层层推进,最终达到感情爆发,以至于在《送亡调》尚未结束,听者和孝男孝女们早已泣不成声,完全穿越到与死者生前最幸福时光里,往事与现实所形成的反差,更加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空白和惋惜。

三、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困境和出路

在现代化和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纳西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消退和消失。当然,纳西族对文化的固执感和自觉性也让人还是有所放心。一批批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纳西人,总是自觉地传承和传播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就谷气而言,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目前的丽江非遗项目而言,数量不少,但在培养传承人、加强基础文化调查和整理等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有“重申报、轻传承”的倾向。因此,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如下四点想法。

其一,重视基础性、原真性的文化调查和整理。就热美蹉、兹谷气而言,最传统的曲调、最完整的曲调尚未调查清楚,一批批老人正在去世,需要抢救性保护和整理。热美蹉歌舞的应用性范围,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千秋。有的区域只能在丧葬中吟唱,而有些地方却没有这样禁忌;同样,热美蹉传统歌词也没有得到完整收集和整理,它既有丧葬唱词,也有民间劳动唱词。兹谷气也是如此。

其二,重视传承人培养。人是所有活动的主体,没有传承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死的遗产。目前,有条件的乡镇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培训,文化主管部门定期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力量不足,多数为民间积极和兴趣的传承,应作出五年、十年的培养规划,传承人一旦被培养出来,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才有力量。如东巴传承人的培养,自从八十年代开始就着手了,通过政府、民间、企业共同努力下,今天,东巴断层的危机感消失了,看到了蔚然成风的势态。

其三,传统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时俱进。热美蹉多数趋向于舞台表演,这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完整地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两条腿走路。

其四,民族文化传承要“四位一体”来发展。四位是指民间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近年来,古城区、玉龙县在非遗申报工作取得大丰收,这不仅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也是全体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丽江师专参与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都取得了立项。如玉龙县申报的朵翀民俗项目,是丽江师专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塔城乡文化战略合作基础上,在县非遗中心默契合作下,发挥高校研究专才和人才的优势,一举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个意见,就给这些散落于民间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所以说,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多方力量汇聚,形成合力,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这才不辱先辈们留给后代子孙们的传承使命。

猜你喜欢

领唱纳西族龙山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简约现代风 绍兴龙山玫瑰园私人影院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简论龙山黑陶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
龙 山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