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建筑类专业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4-12郑思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衔接广西

郑思

摘 要:在我国,职业教育涵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面,而在现代高职教育中,衔接教育作为承接转变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立足广西建筑类专业,通过分析现阶段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寻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点,探索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的学生管理工作之路,完善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能动性,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从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现高职院校的持续进步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广西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6-0202-03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教育形式,通过这种教育的发展,可有效地把我国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口质量优势,充分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提高市场对劳动力的配置效益,使我国更快地由人口资源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更快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从而更快地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走上新常态[1]。在我国,职业教育涵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面,而在现代高职教育中,衔接教育作为承接转变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立足广西建筑类专业,通过分析现阶段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寻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点,探索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的学生管理工作之路,从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现高职院校的持续进步和稳定发展。

1 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历了150个岁月的洗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新时期第一所职业大学正式开设;九十年代末,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出了发展中职教育的步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类中等职业院校不断涌现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全国职业初中有1019所,招生人数24.82万人,在校72.4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7万所,招生392.78万人,在校1063.58万人。短短的十年间,全国职业初中下降到40所,招生3534人,在校1.0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上升到了1.23万所,招生人数达674.76万人,在校人数总计1922.9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为46.8%,45.1%,44.0%。可见,我国除了职业初中的数量有所下降以外,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可及普通高中学校,几乎可与之平分秋色。

在中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选择继续提高自身的学历,接受高等教育,从而使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均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更好地达到社会对各类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据统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3年共招收学生总人数711名,其中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有18人,占总人数的2.53%;2014年共招收学生总人数612名,其中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6.37%;2015年共招收学生总人数717名,其中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有115人,占总人数的16.03%;2016年共招收学生总人数719名,其中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有116人,占总人数的16.13%(见图1所示)。由这组数据不难发现,该校建筑工程学院招生总人数除2014年有所回落之外,均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而中高职衔接的招生人数却在逐年呈线性增长。伴随着中高职衔接学生群体的逐年增加,针对这类学生群体的管理问题日益突显,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否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是否能使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銜接,形成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这些现实都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 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成熟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发展相对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培育高精尖技术人才、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就业者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是中职教育的一个延伸和发展,是塑造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层次,其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与广西部分县级中职院校长期保持着专业衔接、招生衔接、教学衔接等人才培养方式,致力于在广西形成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中高职衔接的职业型人才。可见,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类型、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养目标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重合点和衔接点,这为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衔接,从而形成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提供了可行性。

3 广西建筑类专业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探析

3.1 广西建筑类专业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统道德熏陶。广西地区的中职院校生源较为复杂,除了大多数由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之外,还有部分生源主要由初中学困生、初中辍学生以及社会待业大龄青年组成,其现象在建筑类专业中更为普遍。因此,对于这些心智尚未完全健全、还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而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便集中在基本的道德品德教育上。在中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着重培养学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内涵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规范,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不为私利、不图己功”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恕品格、“诚实守信、正直果敢”及“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做人原则[2]。但由于学情、生源等因素的限制,一方面,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认为接受职业教育仅为学习一门技术和手艺,从而从根本上轻视思想道德素养的学习;另一方面,班主任未能准确掌握班级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化,从而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引导,进而增加了后续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

(2)学生管理工作主体单一。广西地区的中职院校仍沿用着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由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且由于中职院校教师数量紧缺,每位班主任管理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国家的最高标准,甚至部分中职院校的班主任是由任课教师兼任,这种陈旧的学工工作管理模式和超负荷的师生比,已完全跟不上新形势、新背景下中职院校不断发展的步伐。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对学生采用了学分制管理的模式,淡化了学生专业班级的观念,从而促使他们以课程为纽带,形成了多变的听课群体,使得以往班集体的凝聚力开始减弱,这便无形中增大了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3]。加之部分班主任由任课教师兼任,他们长期存在着“上课才是自身本职工作”的错误观念,这更使得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约束力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工作便无法正常运行。

(3)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缺乏。由于广西地区的中职院校生源较为复杂,其中初中毕业生心智尚未成熟、大多数学生仍缺乏学习目标,初中学困生和辍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缺乏组织纪律性,社会待业大龄青年长期缺乏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进入中职院校后表现更为散漫。基于这样的学情,中职院校通常会采用军事化管理的方式,以严格的纪律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通过负激励的方式强化学生改正错误的意识,端正自身的行为举止。然而,现阶段广西地区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更是寥寥可数,教师数量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学校招生规模扩大的速度。此外,中职院校的学工人员、班主任每天疲于奔命,缺少额外学习新的学生管理理念的时间和机会。尽管学校会通过一些思政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但学工人员、班主任每天工作量超负荷,在执行和操作中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初目的。

3.2 广西建筑类专业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想信念引导。二十一世纪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有效途径等内容,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现阶段,通过普通高考、中职对口等途径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思想先进、行动积极,他们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先进分子,是积极争取向党组织靠拢的进步力量。对于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新一代青年学生,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更多地的是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先进的国家政策解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针对该学院建筑类专业的特点,着力打造属于该学院独特的“竞赛文化”,把专业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里,让学生在认识专业的基础上爱上所学专业,从思想上认同建筑行业、热爱建筑类岗位,从而坚定远大理想信念。同时,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不仅有高文化素质、更有良好身体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2)学生管理工作主体多样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即是多样化的,也是职业化的。面对培养对象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也是多样化的,既包括了学校的学工人员、班级辅导员、班主任,也涵盖了学生群体的力量,多管齐下,在减轻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工压力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动性,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学院党政领導对学生工作的策略指导,到学院学工人员的具体传达落实,再到各班辅导员、班主任的细心细致执行,最后到学生干部、班级班委,整个过程人人参与,每个人既是执行者,也是参与者,在管理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最佳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

(3)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灵活。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浪潮的推动下,相对于中职院校,广西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学工队伍配置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并且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更为多样化。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严格依据“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配备学工队伍,做到对学生“集中指导、个别谈话”,从而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同时,学院以各种重大主题节日和热点事件为契机和背景,以各种校园讲座活动为依托,以易班工作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贴吧为主战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遵纪守法、文明自律、勤奋有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4 广西建筑类专业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探析

4.1 完善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现阶段,广西地区中职院校为了规范学生基本道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基本的道德品德教育上;高职院校更为注重学生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日常基本道德的引导。在广西地区各高职院校中,部分统招学生普遍存在“天生优越感”心理,他们缺乏挫折、竞争等外界因素的磨炼,促成其娇生惯养甚至目中无人的性格。一些中职对口高职的学生由于在中职院校长期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进入高职院校中待人接物各个方面明显表现得比统招学生更为成熟。因此,基于中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同侧重点,高职院校要发挥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全方位的引导作用,关键在于完善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一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传统道德品德教育,把国学经典民粹、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通过学校学生工作者、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的专题教育等方式,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继续努力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化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

4.2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能动性

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也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明确提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兼职)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强调了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需在校内参加16学时以上的培训,每5年参加一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为发扬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特点,学校党政领导要对学生管理工作极端重视,并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培养,恪守职业规范,关心关爱学生,开拓教育视野。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落实学生干部团队的组建工作,特别注重抓好学生干部团队业务培训,积极调动“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能动性。

4.3 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

一切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达到“管理育人”的目标,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加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并结合中职院校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和创新。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措并举,注重开拓创新,加强效果反馈。譬如在日常管理中,学工人员、辅导员队伍应注重学习提升、注重发觉话题、注重联系学生、注重运用正激励与负激励双管齐下,既要奖励先进更要惩戒落后,同时,要利用好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各种传播渠道,在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等传播渠道中设立学生工作专栏,通过网络渠道来宣贯校规校纪,在网络平台中与学生多互动、多交流,把线下学生工作活动和线上学生工作宣传紧密衔接,让管理效率逐步提升。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搜集、整体與提升,利用典型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在思想建设上向好、向新、向上。

5 结语

总之,成熟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发展相对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是中职教育的一个延伸和发展。在中高职衔接的招生人数不断增长的今天,唯有全面推进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点和衔接点探索,通过完善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能动性,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形成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在重创新、善管理、增效率为重点的改革中步入新时代,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体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思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论[J].中国商界,2009,(11):186-187.

[2]季成标,姜苏容.中高职院校掌控式学生管理模式初探——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34):204-205.

[3]赵爽.新形势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1):94-95.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衔接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