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家庄凸起北坡馆下段高含砂率河道砂体描述

2018-04-12黄铮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6期

黄铮

摘 要:对陈家庄凸起北坡馆下段5砂组高含砂率河道砂体的描述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首先对地震资料品质进行评价分析储层预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得到不同频率下RGB属性融合结果。最后通过优选反演方法对目标井区进行反演体运算,进而精细刻画河道砂体。

关键词:馆下段;高含砂率;RGB属性融合;储层描述

中图分类号:TE112. 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6-0172-01

1 概况

陈家莊凸起位于济阳坳陷中部,整体呈东西走向,北邻沾化凹陷,南以陈南断层与东营凹陷相连。由于地处洼陷带油气向盆缘运移聚集的必经之路,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自古生界到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其中馆陶组下段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含油层系,已上报探明储量5270.31万吨。同时,在储量区外的北部斜坡带已有多口井钻遇油气显示,显示了该地区馆下段尚有较大的勘探空间。但是由于该地区主要的含油砂组5砂组不同于以往勘探的含砂率较低的“泥包砂”型河道砂体,其含砂率较高达到50%,描述难度较大,制约了该类型砂体的下一步勘探。因此本文重点对该地区高含砂率的河道砂描述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寻找有利勘探目标提供保障。

2 河道砂体发育特征

研究区馆下段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储层类型以粉砂岩、细砂岩及含砾砂岩为主,储层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岩屑含量在20%左右,分选中等~差。颗粒间以泥质胶结为主,胶结类型为接触-孔隙式。由于储层埋藏较浅,胶结疏松,物性好,具有良好的孔渗条件,可作为油气的良好储层。

馆下段是济阳坳陷在东营期末地壳上升运动之后,全区遭受风化剥蚀的背景上接受的沉积,由于盆缘带可容空间的变化使得沿盆缘馆下段早期的砂体存在含砂率的变化,这也使得岩性圈闭的发育成为可能。虽然该地区5砂组含砂率较高,但从洼陷带至凸起的储层对比可以看出,每套厚砂体向凸起方向由厚变薄,含砂率逐渐降低,可以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

3 砂体描述

3.1 地震品质评价分析储层预测可行性

对研究区常用的两套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明确其是否满足砂体预测的要求。河口陈家庄地震资料主频为30hz,频带宽度为10-45hz,三合村2016地震资料主频为32hz,频带宽度为10-60hz。对研究区馆下段5砂组不同岩性的速度统计发现,含砾砂岩、砾岩以及砂岩的速度均在2550m/s以上,而泥岩速度普遍在2400m/s以下,也就是说储层和围岩在速度上是可以完全区分的,为储层在地震资料上的识别提供了可能。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主频30hz,储层速度2550m/s计算,目前研究区原始的地震资料可以识别20m左右的储层,这个厚度与该地区5砂组发育的厚储层相当,即可以用原始地震资料识别厚储层即河道的主体。如图1、2所示。

3.2 RGB属性融合明确河道平面展布

对于厚度小于20m的薄储层即河道边界运用了RGB属性融合技术来进行识别。RGB属性融合是基于三基色(Red,Green,Blue)原理。根据三基色原理,大多数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产生,为红、绿、蓝三色分别分配一个强度值,把它们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即可形成最终的融合图。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中包含的信息,克服单一地震属性显示不足的缺点,使得地质体反映的信息更加丰富准确。

首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按照主要目的层砂体的厚度变化将其分为20hz、30hz、45hz、60hz四种频率,再分别对单频体进行振幅属性提取,不同频率的单频体反映出的储层信息是不同的,频率越低反映的厚储层信息越多,频率越高越能反映出薄储层的信息。但是单个频率反应的储层信息是不全面的,选取30hz、45hz、60hz的三种不同频率储层信息进行RGB属性融合,得到反映多种厚度砂体信息的属性图,从而使河道砂体刻画更加准确,边界更加清晰。如图3所示。

3.3 反演方法优选精细刻画河道边界

针对勘探目标井区,为了更精确的落实砂体边界,我们运用了地震反演方法。即首先选取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条二维剖面,分别运用JASON波阻抗反演,Geoscope分频反演以及SMI波形指示反演等三种方法进行线反演,通过比较反演结果与实钻井的吻合度,综合考虑软件可操作性优选其中一种反演方法来进行反演体的运算,最终得到目标井区的地震反演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反演体中的砂体进行追踪描述,精细落实河道砂体边界,为目标的最终选择提供依据。

4 结语

(1)陈家庄北坡馆下段5砂组自斜坡带往凸起方向含砂率逐渐降低,可以形成岩性圈闭。(2)原始地震资料可以满足研究区20m以上厚储层的描述,对于薄储层可以采用RGB属性融合方法刻画河道边界,勘探目标井区的砂体边界可通过反演体砂体追踪来精细落实。

参考文献

[1]冯德永,宋艳芳,魏红梅,等.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薄砂体油藏描述方法[C]//胜利油田2003年勘探技术座谈会,2003.

[2]姚光庆,周锋德.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砂体储层宏观特征.西南石油,2002,1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