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2018-04-12汉中职业技术学院723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吸虫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0

肝片吸虫病是牛寄生虫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饲养管理经验和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7年10月,汉中市西乡县某西镇牛养殖场发生该病,笔者赶赴该养殖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分析病因,诊断为牛感染肝片吸虫的寄生虫病,就该病的诊治方法和饲养管理等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

1 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

该养殖场共存栏120余只牛,坚持自繁自养,牛群按照本地制定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相应疫苗。牛群采取半放牧半舍饲养殖方式,放牧区域气候湿润,夏秋季节多雨,水资源丰富,溪流、沼泽和水塘较多,周围水草丰茂,水中有淡水螺(如椎实螺)等生物广泛分布,平时牛在牧点自由饮水采食。9月下旬发现部分牛只渐进性消瘦,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容易脱落,一开始认为是饲喂草料不足引起,但是进行补料后体况仍未好转。随后出现行动迟缓、黏膜黄染、眼睑部眼屎较多、反刍不正常、腹部臌胀、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将患病牛隔离,同时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陆续出现病牛,有1只犊牛突然死亡。笔者到达现场,询问得知,除了上述情况外,发现病畜的胸下和下颌水肿明显,触诊水肿部位有波动感,按压肝脏区域有疼痛感。随后诊断确诊为牛肝片吸虫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强化消毒以及优化饲养管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确诊共有31头牛发病,1头犊牛死亡。

2 病理解剖症状

剖检病死犊牛,可见黏膜苍白无光泽,腹腔有大量淡黄色胶冻样积液;肝脏肿大充血,胆囊充盈,管壁增厚并纤维化、钙化,肝脏表面凹凸不平且散布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结节,被膜下可见虫体移行的虫道,沿着肝道、胆管切开,可见有污浊稠厚的棕褐色液体以及大量棕褐色扁平柳叶状的虫体。

3 实验室检查

(1)采集死亡犊牛的肝道、胆管内呈现扁平柳叶状的棕褐色虫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虫体表面有许多小刺,头锥的前端有口吸盘,位于口吸盘和腹吸盘之间。

(2)采集患病牛新鲜粪便10g于烧杯中加水搅拌混匀,取双层纱布过滤,滤液静止20分钟左右,弃上清,再加水搅匀沉淀,静止20分钟左右,弃上清,反复操作直至上清液清澈为止。吸取沉淀渣1滴于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虫卵存在。虫卵呈黄色或者黄褐色的椭圆形,前宽后窄,卵盖不明显,卵壳薄而光滑,呈现半透明。卵中有1个到数10个卵黄颗粒虫卵。

4 诊断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牛肝片吸虫病。

5 防治措施

(1)治疗。硝氯酚片6mg/kg体重1次口服,连服2天;阿苯达唑片20mg/kg体重灌服;中药治疗取绵马贯众45g,槟榔、茯苓、龙胆草各 30g,木通、泽泻、苏木、肉豆蔻、甘草、厚朴各20g,研磨成粉末,混匀加开水搅拌后灌服。

(2)预防。定期打扫卫生,圈舍全面消毒,同时有计划地定期驱虫,这对于预防牛的发病尤为重要。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1次驱虫。加强粪便管理,粪便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牧草及饮水。牛的粪便是虫卵扩散的重要媒介,尤其是驱虫后牛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可采用堆肥发酵法杀死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加强牛群放牧点管理,使用硫酸铜、石灰等药物对放牧场地进行灭螺,也可散养鸡鸭于放牧点消灭椎实螺。尽可能选择高燥地区放牧,放牧时避免牛饮用有螺类滋生污染过的水,尽量饮用自来水或井水。水洼旁边的牧草采割后,应晒干储藏半年以后再饲喂,可有效防止感染肝片吸虫。

6 体会

牛在放牧点采食时误吞椎实螺或含有肝片吸虫囊蚴的水草导致感染肝片吸虫,其排出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草场,导致该病在牛群中感染蔓延。因此,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饲养人员的预防意识,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阻断传播途径,有计划地定期驱虫,粪便焚烧或堆积发酵处理,防止含有虫卵的牛粪污染草场和饮水,做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夏晓春.中草药治疗牛肝片吸虫病[J].中兽医学杂志,2016(01):42.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吸虫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