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鸡糊肛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

2018-04-12广西玉林农业学校537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氏囊白痢病鸡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537000

雏鸡在出生3~7天内容易出现糊肛的现象,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松乱,厌食甚至不食,肛门附近被水样粪便污染,有的病鸡甚至排不出粪便,呻吟,直至死亡。雏鸡糊肛症个别发生时不容易被发现,危害性较小,因此得不到养殖户的重视。直到鸡群发病严重了再去治疗,已经引起较大的伤亡损失。雏鸡糊肛症主要是由应激和病理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1 应激原因

(1)开水时间过迟。雏鸡出壳后的饮水时间过迟,会使雏鸡发生脱水症状。这时雏鸡的血液粘稠,排尿量减少,致使尿酸盐在肾脏积累。当突然给雏鸡提供大量不含电解质的饮水时就会出现糊肛症。雏鸡在出壳2天内不能及时得到饮水,出现糊肛的概率就会增加。通常要在雏鸡出壳24小时内给雏鸡饮水,有助于促使还未吸收完全的卵黄囊继续吸收。养殖户可在干净卫生的雏鸡饮用水中适量添加葡萄糖、电解质及多维药物,以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减少糊肛症的发生。

(2)消化不良引起。由于雏鸡的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胃容量小,当过量摄入粗蛋白含量过高的饲料时容易出现糊肛症。适时开食可以有效避免雏鸡糊肛症的发生。雏鸡在出壳24小时内开食,让雏鸡在2天内学会吃食,能够促进雏鸡对饲料的吸收和消化。开食不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因为雏鸡腹腔内还含有没有吸收完全的卵黄,卵黄的营养价值本来就很高,如果再摄入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就会使得雏鸡消化器官内的各种酶分解不了,从而出现糊肛症。所以,雏鸡开食要用专门的雏鸡料,不能直接食用大鸡料。

(3)温度调节不当。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自身的温度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当环境温度发生剧变时就很容易出现糊肛症。家禽的最佳孵化温度为37.8℃,从孵化机出来,外界温度较低,雏鸡出壳后体温为39℃左右,形成温差,这时机体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雏鸡需要经过2~3周后体温才能够恢复到成年鸡的41.5℃,所以这个阶段的保暖措施必须做好。第一周育雏舍的温度需控制在35℃左右,并且保持温度相对恒定,温差不能超过15℃。这样也有利于雏鸡对饲料营养的吸收,这是预防糊肛症的有效措施。

2 病理原因

(1)鸡白痢。鸡白痢是导致雏鸡糊肛症的主要疾病。鸡白痢大多发生于2~5日龄的雏鸡,1周龄后开始陆续死亡。病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粪便粘于肛门附近引起排便困难,甚至有嘶哑惨叫声。雏鸡因为寒冷而扎堆,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排出白色或灰色粪便。鸡白痢的发生可能是垂直传播,在蛋中已经带有病菌。也可能是因为环境应激,免疫力低下,环境中存在沙门氏菌感染而导致。当雏鸡出现病症时,可在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或庆大霉素,连续自由饮水3天,通常情况下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传染性法氏囊病。当雏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雏鸡的羽毛蓬松,呆立,不愿走动,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下痢,排出灰白色水样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发病5天后出现死亡高峰,1周后病鸡的死亡率下降。剖检病鸡,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水肿。发现疫情要及时给病鸡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提供充足饮水,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肾肿解毒药物,还可以适当添加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3)呼肠孤病毒。当雏鸡发病时,雏鸡的胫骨和肋骨畸形,剖检小肠充满气体,排黄色、橙色或咖啡色粪便。治疗可配置硫酸铜溶液给雏鸡饮用,再配合多维治疗效果显著。

3 体会与小结

(1)预防应激。雏鸡从出雏室出来,调运到育雏舍,装车前要先让雏鸡充分饮水,车上准备足够的饮水,以供雏鸡自由饮用。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温、防晒和通风,防止雏鸡脱水、中暑和受寒等情况发生。雏鸡到达育雏舍后调节光线,让鸡舍变暗,使雏鸡尽快进入休息状态。

(2)饲养环境。养殖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育雏更应遵循这个原则。入雏前要提前把育雏舍的卫生搞好,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如果鸡场在以前的养殖中出现过烈性疾病,要先对育雏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确保卫生状况良好后才可以进新雏。要保证育雏舍设备齐全,通风、换气和调温一切正常运行,良好的环境有助于雏鸡的健康成长,要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应激出现。控制光照强度,时间适当,强度适宜。好的环境是雏鸡成长的关键,需要养殖户多加注意。

(3)饮食方面。雏鸡出壳后要按照育雏流程尽快开水和开食。雏鸡的饮水要充足,避免出现缺水的情况。育雏不能直接用大鸡料,一定要用鱼粉等蛋白质含量较少的雏鸡料。也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菌素和复合酶促进消化吸收,预防糊肛症。

猜你喜欢

法氏囊白痢病鸡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白痢的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