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9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系统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4-12杨媛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一氧化碳系统化中毒

杨媛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急诊科,安徽 安庆 246003)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患者因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引起的中毒。含碳的物质在未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可生成一氧化碳,人体在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后,即可出现中毒反应。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是:一氧化碳在进入人体后极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与作用,进而造成机体缺氧,最终可导致患者发生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和神经功能损伤[1]。临床上在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还应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在本文中,笔者对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1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类患者进行系统化急救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1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其中,排除存在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52例,女40例;其年龄为24~74岁,平均年龄为(41.16±3.62)岁;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别有23例、59例与10例。在Ⅱ组患者中,有男54例,女38例;其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41.45±3.74)岁;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别有25例、60例与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急诊抢救,方法是:用利尿剂、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吸氧、预防感染、促进脑细胞代谢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期间,对Ⅰ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及用药监测等常规的急救护理。对Ⅱ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急救护理,方法是:1)急救前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急诊分诊,并协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开放急诊绿色通道,快速将其送往抢救室。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在冬季,因此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其发生感冒或肺炎。2)急救过程中的护理。(1)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后,立即遵医嘱协助患者进行高浓度吸氧(或对其进行高压氧治疗),将氧流量设为8~10 L/min,以纠正其机体缺氧的状态。迅速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为患者静脉输注甘露醇(目的是降低其颅内压)与高渗葡萄糖溶液(目的是预防其发生脑水肿)。遵医嘱为患者应用甲氯芬酯、维生素C、辅酶A等药物,以促进其脑细胞代谢,修复其受损的脑细胞,改善其神经功能。(2)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其液体的出入量。对存在躁动、抽搐等症状的患者进行保护,用约束带对其肢体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其发生坠床。对存在高热症状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2]。3)急救后的护理。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送往ICU,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在患者昏迷期间,加强对其进行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擦拭其口唇,保持其口唇湿润。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的患者,用吸痰器为其吸痰。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其肢体,以防其发生压疮。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期为其更换尿袋,并保持导尿管通畅。对于自主进食困难的患者,为其留置鼻胃管,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患者清醒后,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

1.3 观察指标

接受治护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接受治护后,采用自制的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满分为50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越佳。接受治护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满分为100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强[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分别为 80.43%(74/92)与 93.48%(86/92),二者相比,P<0.05。

2.2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平均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5.19±5.32)分与(44.24±4.16)分,二者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平均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65.81±6.93)分与(79.16±11.54)分,二者相比,P<0.05。

3 讨论

一氧化碳是碳未充分燃烧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较强的毒性。一氧化碳在进入人体后,可快速与呼吸酶、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相结合,形成可逆性结合物,参与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阻滞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及对氧的输送,造成机体缺氧,从而可严重影响心脏和大脑的功能[4]。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在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的结果证实,Ⅱ组患者在接受系统化急救护理后,其抢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这与赵飞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系统化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一氧化碳系统化中毒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中毒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胸科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高压一氧化碳压缩机气阀及控制系统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