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需求下的课程评价改革”以《服饰品设计与制作》课改为例

2018-04-11马旖旎

西部皮革 2018年5期
关键词:服饰品手链饰品

马旖旎

1 改革的起因

某日发还作业,不久在盥洗室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部分做的不太好的作品被制作者遗弃了,这对任课老师来说是一件丢脸的事,这样的作品连设计者自己都看不上,那老师是不是应该给个不合格的成绩。

服装类课程的作业类型多以手稿、图册、成衣、实物小品等为主,学生们对待发回作业的态度可以看到这门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否成功。我随机采访了多位学生“你们的作业带回去一般做什么用呀?”

“老师作业打完分没什么用了吧,我把做的好点的拍一下照片收藏。”“成绩都打完了,没用了吧,作品太大不好收藏。”“老师你还要吗,如果你有用就留校吧。”

这不禁让我反省,为什么经历了一门课的时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作为学服装设计的学生穿过自己制作的衣服吗?你的作品是否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的呢?什么是导致自己不肯穿或者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呢?

“衣服很多没钉扣子呀,不完整的衣服怎么穿?”“自己做的衣服自己穿?太背时了吧,面料都是零头布市场采购的。”“好像还是买买穿的更适合自己,挑选余地大。”“自己做的包软趴趴的怎么拎啊,就是一个形式嘛,老师你懂的。”学生们气嘴八舌的回答着我的问题,稚气的答案不带一点心机,是下决心做做课改的时候了。

服装制作的不完整、不精制、制作工艺的不到位、材料选择的廉价都是引起学生不愿意穿或使用自己设计的作品原因。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涯只有2-3年,如果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都无法接受,那工作后还能设计出被大众喜欢的东西吗?纸上谈兵真的就是学院派的特点了,毕业就是失业,这样的抱怨也怨不了别人了,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真正融入市场的竞争中。老师对学生的作业的评定仅仅停留在是否按时按要求做完,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这个大平台,那就真是和社会脱节了。我的课改就是让市场来检验我们的作品,设计制作的产品有人愿意穿戴、有人愿意购买这就代表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我评价作品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2 检验的标准

这项课改有着很好的社会背景,翻看一下自己的手机,淘宝、京东、唯品会、QQ、微信、微博、饿了么、百度外卖、大众点评…网络上大大小小的营销渠道与app占领了我们生活中60%以上的消费形式,甚至更多。现代消费结构的改变也为我们打开了很多的就业渠道,周围优秀的创业例子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网络创业成功的例子占到班级就业率的15%以上。我们不用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消费者和市场竞争,在大一进来后从课程中去督促学生开始尝试着推销自己和自己的设计作品。

在教学模式中有比较大的两种改变。模式一,增加学生的自我表述的机会。一款服饰作品的诞生往往倾注了设计师很多的想法与借鉴,一般人在没有文字与图片的配套说明中很难读懂,我们就给这些新兴的设计师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来诠释自己的作品。未来工作中他们也需要和设计总监、设计助理、版师等各种岗位的人员沟通,不能明确的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图是很难转化为产品的。因此,每次课前的设计表述是一项重要的评分依据。

模式二,添加销售的课程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售卖自己的作品,售卖成功并记录过程的有加分。这样学生就会以“我会不会买?我会不会穿?”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作品。要把过去的作品变成一款商品来看待,用料、配色、细节、成本、适用人群…都是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同学们在课堂任务中提前进入了设计师的工作状态。

这次尝试课改的课程是《服饰品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中诞生的作品是服饰品。课改前我们通常以设计系列的服饰品为主题开展教学,学生们喜欢拿生活中可以取得的各种原材料来进行制作,好看、有趣、吸引眼球是他们的目标。果实种子、开心果的壳、鹌鹑蛋壳、碎光盘、铁丝各种材料都会出现在作业中,轻拿轻放不易佩带,但是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我们把生活做进了服饰品中,充满了肌理和想象,缺乏的是实用、价值、可复制性等明显和市场脱节的因素。

经过多次的市场调研,我们把设计的切入点锁定在材料上。高端的珠宝饰品我们无法复制,非服装常用的材料不准使用。有了这两个控制点,加上学生们独一无二的设计思路就能创造出适合市场销售的主流饰品。

3 设计的产品

在市场上,即使收入相同的消费者,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爱好不同,人们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不同。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消费选择。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慢慢变化的。因此在控制好材料的基础上市场给我们的包容度也是巨大的。

(图一)

(图二)

例子一,热缩片饰品。这是一种神奇的胶片,一开始质地与塑料相似。用彩色铅笔在磨沙的塑料面绘上图案,然后用热风枪吹制一分钟左右,期间热缩片会弯曲卷缩,体积大概变为吹前的1/5大,待热缩片完全平整时吹制完成,最后可在表面进行滴胶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目前这类饰品的市场售价以耳环为例在50~100元的区间,工艺简单,拼的就是图案设计。图一的古埃及系列设计就是采用了热缩片设计制作完成的,有项链、脚链、手链、耳环、胸针等系列单品。作品细腻生动有内涵,让人爱不释手,作业还未打分就已经都被订购一空,仅此一套就已经收回成本,所剩材料这样的系列至少还能做六套以上。看来这位同学可以小赚一笔了。

例子二,皮手链系列。这组系列是一位男生的作品,选用了现成的皮绳、皮带加上编结的技巧完成的作品。作品干净整齐围绕手链的设计展开,分男款、女款,我们可以从手链的长短上看到区别,同时也非常贴心的设计了一款耳环。颜色款式都非常容易搭配服装,是一组成功的饰品设计,市场的价格区间大致为一根30-50元。因为是系列开发制作,所以男生的手工也越做越熟练和完美,据说现在还有人找他定制作为生日礼物。男生还开玩笑的说“上完这门课我有新手艺了,从此有饭吃了。”

4 市场的检验

这样的系列饰品例子还有很多,改革前后的作业有了质的飞跃,总结如下。

第一,我们可以随便的拿取其中的任意一款服饰品进行佩带把玩,就像自己首饰柜中的任意一款饰品一样,再也不用担心会有破损的危险。

第二,类似的饰品从某宝上都可以找到,有价可寻,但是图案和形状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它们各具特色独一无二。也因为这点让很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掏腰包购买,不用担心会有“撞衫”的危险。

第三,系列作品通常要求有3~5款的单品,设计者在重复的制作过程中对制作细节不断完善调整,使得作品越来越成熟,制作时间也越来越少。这为提升数量的定制提供了条件。该课程结束快有三个月了,还有学生和我说在接订单做饰品,这让任课老师的我感到无比欣慰。

目前这里展示的系列饰品都已经销售完毕,有些还被一些小店要求定制,这些作品无疑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成绩优秀,又有盈利,爸爸妈妈再也不用为我的课堂耗材发愁了。”这就是课改的最好结果。

注释:

①文中系列服饰品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师生作品

参考文献:

[1](日)文化服装学院编.文化服装讲座-服饰手工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服饰品手链饰品
浅析手工编织特点——以服饰品为例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基于3D 打印技术的服饰品设计与研究
不翼而飞的手链
3D打印技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项链和手链
饰品
浅析服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