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等大事 有关骑行头盔的Fitting

2018-04-10Lucas

户外探险 2018年4期
关键词:尺码欧美头盔

Lucas

车架的Reach(前伸量)和Stack值(堆高)、身体柔韧性、骨盆翻转度、核心肌群、坐骨粗隆……这些平时“高深莫测”的词汇在骑行圈渐渐成为流行语,而这只是fitting的其中一部分而已。fitting,让骑行者更了解自己,同时也是健康、有效骑行的代名词。既然Bike fitting是车架、零件与人体的关系,那么从人身装备的角度来说,身体的三围很容易告诉你骑行服穿什么尺码,但长久以来,骑行头盔却成为了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关于头盔的fitting是什么概念?跟高深的fitting搭上边,是不是哗众取宠呢?

你是什么样的头型

就如同熟悉户外服装的朋友深知欧洲版型与亚洲版型在尺码与剪裁上的差异一样,其实头型也有亚洲头型和欧美头型之分。一般来说,在头盔品牌里一直用偏圆的头型来定义亚洲头型,而椭圆的头型则为欧美头型。亚洲头型、欧美头型这些定义都只是泛指,而不能具象。因为也有少数亚洲人的头型成前后长,两侧窄的轮廓。

在关于骑行头盔的选购时,我们一直都会强调同一句话,购买头盔前请试戴,毕竟每一个人的头型都非常有特色,亚洲品牌和欧美品牌的头盔形状大有不同。即便同是亚洲人,也不一定适合于亚洲头型的头盔,如果你对亚洲头型和欧美头型的定义嗤之以鼻,那你可以用偏圆、椭圆这两种更具体的形状来定义头型。

如果将时间拨回到2010年左右,当时市场上销售的头盔并不像现在那般有如此多的选择,而Shimano中国所代理的OGK(现已更名为Kabuto)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日本品牌,偏圆的设计也更适合于国内大多骑行者的头型,所以那时候的OGK在骑行圈还是颇受好评的。

彼时,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品牌则普遍遇到了头型问题,如Giro、Bell、Bontrager等品牌的头盔依旧是较为椭圆的形状设计,所以很多消费者会碰到夹头或是顶头的问题。每一个消费者对于头盔的选择都会有自己的口味——美观度、色彩、流线形、透气程度甚至车队或明星同款,因此很多消费者即便觉得佩戴不舒服,但依旧会付出较大成本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头盔品牌。

如何让不合适的头盔佩戴更舒服,当时普遍的做法无非几种:要么用汤匙用力挤压顶头的部位,或是用刀削掉顶头部位的泡沫材料,抑或是选择大一号的头盔,解决两侧夹头的问题。

头盔虽千变万化,但不管是什么头盔,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没怎么变化过,就是硬质外壳+泡沫材料内壳。这种结构的好处很明显,外层的硬壳(ABS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材料)在受到冲击时把力量传递到内层較软的泡沫材料上,泡沫材料受到挤压变形,甚至开裂来吸收大部分冲击的能量,有些加强型的头盔,内部还会嵌有凯夫拉骨架。因此,用汤匙压紧或是刀削泡沫材料的方式其实并不可取,但在当时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Asian-Fit亚洲版型

近年来,随着亚洲自行车市场的扩大,各大头盔品牌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基本上,每一个国际头盔品牌都会被本地媒体和经销商问及,是否会推出Asian-Fit的头盔。

Asian-Fit顾名思义就是适应亚洲身材的设计,这并非只有在自行车业界才存在的概念。杜卡迪在2011年推出的Monster 795摩托车,专门针对亚洲人的身材而进行了座高的调整,座高下调30毫米,车把提高20毫米,看似很微小的调整,却更适合亚洲人的操控和驾驭。运动用品的两大巨头Nike和Adidas在进入中国市场先期,所有衣服版型、尺码设计均和欧美相同。直到国内的市场慢慢壮大,两大品牌开始聘请国内的设计师,引入了亚洲人身材的研究,并推出了适合于亚洲人身材的衣服、鞋子等等产品。

甚至在户外眼镜的小众市场,比如知名的JULBO太阳镜,国人基本无法佩戴其欧版款式,太阳穴位置被夹到很痛,鼻梁也无法贴合到鼻托,这非常能说明差异化的问题。

在头盔品牌里,OGK的产品就不用说,本身就是日本品牌,所以它的头型设计更偏向亚洲人,因此在2012年前的中国市场最受欢迎,那时候进入国内的品牌如德国的Cratoni代理商并未意识到头型的问题,所以一直未能打开国内的市场,最终默默退出了中国市场。

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Specialized在2012年推出了亚洲款的Prevail,这使得它迅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目前,Prevail在2016年也迎来了第二代产品的到来,造型变化很大。第一代的Prevail亚洲款在加宽了两侧的宽度之后,被很多车手戏称为“蘑菇头”。第二代Prevail亚洲款的轮廓则更为紧凑,一改老款蘑菇头的形象。

Trek则是在2015年推出了第一款亚洲款头盔Circuit,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销量,因为价格适中,并且还带有MIPS保护技术,所以在Trek的电商平台销售得很火热。随后,空气动力学头盔Ballista、Velocis相继推出了亚洲款头盔,看来Trek也是尝到了甜头。

Specialized和Trek算是头盔品牌里跟进Asian-Fit最早的几个品牌之一,而他们现在也正收获着非常丰厚的回报。不过两家品牌都未推出Asian-Fit的山地半盔和全盔,这主要也是因为这两块的市场实在太小,所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今年被Shimano欧洲公司收购的比利时头盔品牌Lazer,去年在中国首次展出之后,迅速推出了Blade和Sonic两款亚洲款头型的头盔。两款头盔同样定位于中端产品,这也是Lazer试探亚洲市场的一种方式,只要反应不错,那他们也会迅速推出相应的顶级款头盔。

神奇的意大利头盔品牌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头盔品牌,为什么我要单把意大利头盔品牌列出来?那就接下来慢慢看吧。SH+是一个纯正的意大利品牌,在2016年之前,这个品牌的头盔只有均码,不管你头大还是头小,都只有一个尺码。考虑到通用性,SH+头盔的形状会更宽更圆,通过束紧装置来调节大小,我们也笑称是一个尺码吃天下。不得不说,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对于很多以家庭作坊为模式的意大利品牌而言是可取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SH+的头盔特别适合于亚洲头型。随着家族二代接班,SH+越做越大,而其头盔也终于有了两个尺码。

近两年风靡中国市场的Kask,受到了很多骑行者的追捧,这当中也跟天空车队在环法的强势表现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Kask的头型很适合亚洲人,两侧会稍微加宽,抛弃了以往的又长又扁的欧美头型设计。因此,即便Kask没有专门推出亚洲款头盔,但它的头型设计依旧很能讨好不同地域的消费者。

不仅仅这两个品牌,另外两个意大利品牌Met、RH+也非常适合于亚洲头型,因此也无需特别推出亚洲款,的确是非常神奇,大多数的意大利头盔品牌都很适合亚洲人的头型。不过,也有例外,Rudy Project的頭盔就是前后较长两侧较窄,典型的欧美头型设计。

不仅仅是头型空间的设计

对于头盔品牌而言,是如何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让头盔更加适合不同的消费者,因此头盔品牌也不仅仅只是在头型上做文章,他们还会在束紧调节系统上大做文章,上下调节档位,使得头盔的包裹性更好。不过,也有几个品牌会推陈出新。刚被Shimano欧洲收购的Lazer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它们在Z1、Blade、Magma等系列中采用的ARS调节系统就非常有特色,通过头顶的旋钮调节束紧,但它的束紧装置一直延伸至额头处,所以使用了ARS技术的头盔都会做得稍微宽一些,但即便如此,只要调节束紧机构,头盔也能很好地包裹头部,这样头盔既能适合欧美头型,又能很好地适合亚洲头型。

除此之外,刚刚进入国内的6D山地头盔也在Fitting上做足了功夫,在它的头盔套装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橡胶贴块。一个头盔要适合于所有人的头型,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如它的ATB-1T EVO头盔,戴在头上时,两边的宽度非常合适,但是它的头盔比较长,因此6D品牌配备了足够的橡胶垫块,可自行固定在头盔前部内,这样在山地骑行中面对巨大的颠簸震颤时才能紧密贴合头部,避免晃动。

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的头型也都非常独特,即便是所谓的亚洲头型也各有不同,这边凸一点、那边扁一点、顶部高一点等等。因此,如果你要购买头盔,那请一定要到车店里进行大量的试戴,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一款头盔。

猜你喜欢

尺码欧美头盔
英零售巨头被指征“肥胖税”
便携的折叠头盔
汉字戴头盔
郑人买鞋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时光减速头盔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虚荣的尺码
创意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