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2018-04-09黄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究院应用型校企

黄琦

[摘 要] 应用型大学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常用模式。南宁学院以新桂商研究院为平台,通过对新桂商的学术研究,助推学校商科专业特色发展,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供了借鉴。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新桂商;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228-02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各大高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发展,也探索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课程建设、订单培养模式、企业专家入校为学生上课或开讲座等。

这些校企合作形式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高校在校企合作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校积极推进,企业反应冷淡;雷声大雨点小,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校主导,企业无法深度参与。

南宁学院是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建设。例如,与南宁市威宁投资集团共建“五大通道”:产学研通道、实习实训通道、就业平台通道、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及资源共享通道等。此外,该校与广西企业家人士合作共建新桂商研究院,为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踏出了新的一步。

一、新桂商研究院简介

2015年12月,南宁学院在广西论道网络科技公司及其他企业的协助下,创立了新桂商研究院。新桂商研究院的成立,担负着三个使命:(1)通过研究“新桂商”,打造集合工商业品牌、教育品牌和文化品牌于一体的广西文化符号;(2)构建新桂商精神文化家园,拾起广西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自信;(3)开辟南宁学院为广西經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二、新桂商研究院开展的活动

新桂商研究院成立后,聘请了多位企业家为南宁学院客座教授,并陆续开展了新桂商系列沙龙、研讨会、企业家峰会等活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新桂商研究热潮。新桂商研究院与各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一)开展调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深入地方及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为地方及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为新桂商研究提供素材,为开拓新的学生实践基地提供服务。例如,对横县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的农村淘宝项目开展了调研,受邀参加崇左市春季投资洽谈会并对各企业开展调研等。

(二)企业管理专题讲座

定期邀请企业家进校,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专题讲座,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例如,邀请了南宁赛盟集团罗总经理做了题为“让梦想插上翅膀”的创新创业讲座;邀请广西金投公司王总经理做了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邀请了阿拉丁财富管理公司丁总经理做了创业及职场礼仪讲座等。

(三)新桂商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研讨会

开展新桂商学术讲座及研讨会,探讨新桂商的历史及现实,提炼新桂商文化及精神。例如,邀请广西师范大学唐教授做了桂商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题讲座;南宁学院副校长陈教授主持了“新桂商学术之脉、新桂商理论之魂、新桂商历史之根、新桂商存在之形”学术研讨会等。

(四)新桂商沙龙

邀请企业界人士、学术界人士就广西企业发展的机遇与困境进行探讨,为广西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第一期新桂商沙龙由论道网创始人谭先生主持,主题是探讨东盟创业与投资的长远机遇与现实难题。

三、新桂商研究院的积极作用

新桂商研究院基于校企合作共赢,分配学校和企业各自主要承担的职能范围。例如,学校主要负责新桂商学术研究,提炼新桂商广西文化符号,打造新桂商精神文化家园;论道网主要负责开展企业活动,探寻新桂商发展之路,助推新桂商走出广西、走向全国和东盟。双方同时为构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研与社会服务高地而努力。扎实的合作基础、明确的职责划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情怀使学校和企业合作无间,成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四、新桂商研究院建设中的不足

新桂商研究院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既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又承担着新桂商学术研究、助推新桂商企业发展的职能。其建设模式在南宁学院及其他院校尚无前车之鉴,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碰上一些问题。

(一)新桂商元素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

目前,新桂商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的体现主要有两点:(1)仅在制订某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时请过桂商企业家来把脉、提建议。(2)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有一门课程即企业管理专题课程与新桂商结合。如果新桂商元素无法深入渗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建设,将无力支撑新桂商人才培养特色品牌。

(二)新桂商产业尚未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二校园

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二校园,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即半工半读模式,这是校企合作最彻底的一种形式,但也是遇到的阻力最大的一种模式。涉及校企合作制度问题,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也需要全面颠覆,企业运营流程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此项合作迟迟未能打开局面。

(三)新桂商研究院给予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新桂商研究院不属于学校的组织机构,类似于校内协会,没有专门的教师配备,而是在开展活动时号召各个学院的专职教师来参与。因此教师在新桂商研究院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晰,找不准自己的定位,结果是许多教师参与新桂商研究的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

五、新桂商研究院发展完善的建议

(一)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紧密结合

(1)新桂商企业家持续为不同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建议。(2)教师应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收集足够的企业案例资料,才能构建新桂商教学资源库、案例库,才能在各门课程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3)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可以设置对应的实训教学环节,并邀请桂商企业家来讲课,传授企业实践经验。(4)教师深入桂商企业调研,找到与所任教课程相对的岗位工作过程,并将之进行教学过程化处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重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二)学校与企业合作打造半工半读模式

半工半读模式对学校、学生、企业都有益。首先是学生,学生通过企业工作实践,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在校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次是学校,半工半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經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薪酬及社会评价有益,毕业生获得社会的好评,学校的知名度、荣誉度也会提升。最后是企业,企业运营需要专才,而应届毕业生工作技能有限,加上所掌握的有限工作技能也与岗位需求无法紧密结合,后果就是企业仍需花大力气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打磨。再者,如今的毕业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很多毕业生就业后仍保留在校的陋习或缺陷,如爱玩游戏无法潜心工作,懒散,人际交往能力差,眼高手低,更有甚者动不动就辞职等。半工半读,可以让企业提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毕业前就进入职业状态,并能使企业从众多学生中挑选优秀毕业生。

半工半读模式顺利推进的基础是企业是否有能力接纳数量众多的学生。单个企业无法达到条件,但是如果通过企业联合协会,学校与某一产业对接,类似订单培养模式便为某一产业的发展输出人才,就形成了合作的基础。

半工半读模式顺利推进的关键在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大一大二仍安排有公共课与通识课、学科基础课、部分专业必修课,这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奠定专业基础所必需的课程。大三上学期安排专业必修课,完成这个专业所必需的核心课程;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安排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如果只和一个产业对接,则开设专业选修课,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开设对应课程,由学生选择;如果与多个产业对接,则开设几个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专业选修课或方向课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上课地点既可在学校,亦可根据需要安排在企业;寒假、暑假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大四下学期就在企业定岗实习。

(三)明确职能分配,定期考核

根据研究院需要完成的任务划分职能部门,分配相应的负责人,组建工作团队,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分配资金,并进行中期考核、项目完成考核等。当然新桂商的研究任务必然会消耗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除了给予一定的报酬外,应当降低其在所属学院的最低工作量标准。

总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南宁学院一直在为成为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新桂商研究院在校企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既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为桂商的学术研究、推进桂商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必将成为南宁学院商科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川,张美林,李雪.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1):35-37.

[2]陆正林.顾永安.应用型大学若干问题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11.

[3]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4]张爽.以攻关项目为纽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3(13):9-13.

猜你喜欢

研究院应用型校企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不是我!是他捣乱!
云端旅行
嘉宾邵青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