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记忆的强人

2018-04-09

科学24小时 2018年4期
关键词:强人杨修脑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能成为记忆的高人,渴望能过目不忘,少些读书背书之苦,还能自如地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或者才思泉涌,妙笔有神。历史上与现实中一些记忆强人,給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描写了张松与杨修斗智斗勇的故事。当时,杨修向张松介绍,说丞相曹操才华非凡,仿《孙子》十三篇创作了《孟德新书》。张松看了一遍,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书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杨修不相信,说“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帖,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结果张松将书从头至尾全背了出来,竟无一字差错。其貌不扬的张松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让恃才放旷的杨修都佩服不已。

小说传奇不一定真实,而博闻强记、记忆力惊人的却大有人在。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里,中外高手过招时,就展示了惊人的记忆力。在规定时间内,有的能从几百幅相近的图案中找出对应的图片,有的能从几百把扇子里迅速找到细微差异,令人叹为观止。

脑科学作为人类自身之谜,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人脑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获得外部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储存后,形成了记忆。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等环节,有着复杂的形成机理,成为最令人着谜的研究领域之一。拜伦、高斯、爱因斯坦、笛卡尔等名人,逝世后脑子都被取出,放在实验室里供人们继续研究。有人可以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也有人对刚发生的事情遗忘殆尽,记忆与遗忘的博弈,困扰着人类,也让脑科学研究充满了魅力。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在《关于记忆》一书中描述了一个试验,即背诵三个字母(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一组的无意义音节,观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背诵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要通读多少遍才能背出。他发现,最先学习的东西,开始会很快遗忘,随后会缓慢下来,而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这就是“遗忘曲线”,又称“艾宾浩斯曲线”。掌握了这一遗忘规律特点,就能够提升记忆能力。“世界记忆大师”的标准要求为1小时内正确记住1000个阿拉伯数字,1小时正确记住10副扑克牌,2分钟内正确记住1副扑克牌。拥有这种超强的记忆能力,堪称人类的奇迹。

研究表明,大脑灰质内部的海马体有着记忆储存箱的功能,但形成记忆的全部机理,依然不甚明了。有的认为,是“概念细胞”使感知与记忆相互联系,通过抽象化和稀疏编码的方式表示语义知识,如人、场所、物体,以及构成有意义的概念。2000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坎德尔、格林加德等认为,人的记忆功能在突触部位,但突触的结构性变化、突触的可塑性、突触改变发生以及神经递质的种类、神经传导通路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记忆。而神经心理学家莱士利则认为,脑内不存在记忆相关的特殊结构, 记忆痕迹是弥漫存在于脑内的。因为从记忆功能的受损程度上看,受脑损害范围的影响大于受损位置的影响。

人们确信,超强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世界记忆大师”袁文魁说:“记忆能力确实是后天培养的”。美国记忆冠军尼尔森·德利斯说:“以前我的记忆力很糟糕,通过几个星期甚至更少时间的训练,就能创造出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记忆奇迹。事实上,人们都拥有这样的潜力。”可见,科学记忆的方法,注意力高度集中、强烈的兴趣、丰富的联想,对于增强记忆力至关重要。

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手段更加完备的今天,人类记忆的奥秘正在逐步破解。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你不必为记忆力不强而感到羞愧,只是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而已,通过科学的训练,你完全可以成为记忆的强人。

猜你喜欢

强人杨修脑科学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小学低段育人专题活动中当代英雄榜样教育路径初探
中小学脑科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浅谈杨修之死
“强”与“寿”的分道与融合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