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应重视的三个问题******

2018-04-09潘云超武瑞雪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会变式基础知识

□潘云超 武瑞雪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江苏睢宁 221200)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教会学生解决基本题型、自主复习、整理错题集,并合理利用“错解资源”提高学生的解题规范性,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等,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方法、复习的方法是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所以,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应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一、重视回归“教材”落实“基础”

教材是落实基础的最好资料,是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数学基本知识的源头,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根”,所以必须重视回归“教材”,落实“基础”,让学生“地毯式”地深读教材,力争每个定理都会证(新课标中未要求的除外),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对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胸有成竹,对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透彻,力争不留知识或方法盲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可将基础知识“题目化”,且题目应尽量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千万不要去搞难、偏、怪题,如复习函数、映射概念时,可编制如下题目.

(1)区别函数概念与映射概念.

(2)练习1 观察下列从集合A到B的对应:

①A={1,4,9},B={1,3,2},对应法则f:求算术平方根;

②A={1,4,9},B={2,3},对应法则f:求算术平方根;

③A={1,4,9},B={-3,-2,-1,0,1,2,3},对应法则f:求平方根;

④A={2,3,0,-2,-3},B={0,4,9,10},对应法则f:求平方;

⑤A={1,3},B={2,4,6},对应法则f:乘以2;

⑥A={平面a内的三角形},B={平面a内的圆},对应法则f: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则其中是集合A到B的函数有____;是集合A到B的映射有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④⑤;①④⑤⑥)

练习2 设集合M={-1,0,1},N={1,2,3,4,5},映射 f:M→N满足条件“对任意的x∈M,y=x+f(x)是奇数”,这样的映射 f有____个.

(答案:12)

练习3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x=3有__个交点;与直线y=3有__个交点.

[答案:0或1;n(n∈N)]

答完上述各题,学生分别将函数、映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复习了一遍,并给予及时应用.

二、重视“就题论法”的解题教学 避免“就题论题”

案例1 设 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f'(x)g(x)+f(x)g'(x)>0,且g(3)=0.则不等式 f(x)g(x)<0的解集是____.

解记 φ(x)=f(x)g(x),

由已知y=φ(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φ(0)=0,且当x<0时,有ϕ'(x)>0,所以 y=φ(x)在(-¥,0)和(0,+¥)上均单调递增,且有 φ(-3)=φ(3)=0,画 y=φ(x)的图象草图,如图1,图象上包括点(0,0),得不等式 f(x)g(x)<0的解集为(-∞,-3)⋃(0,3).

如果到此结束,而不进行方法归纳总结,也不进行变式拓展,这种纯粹的“就题论题”式教学,会让学生无法顺利地将数学方法迁移,极易出现“教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不会”的“懂而不会”现象.

【方法总结】此题涉及的是抽象函数问题,既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又考查导数、不等式的性质等,可用“图形法”解决,让抽象的“数”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的问题.

变式1(变换题目的结论)设 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f'(x)g(x)+f(x)g'(x)>0,且 g(3)=0.则不等式f(x)g(x)≥0的解集是___;f(x)g(x)>0的解集是____.

解 (解法同原题)得不等式 f(x)g(x)≥0的解集是[-3,0]⋃[3,+∞);f(x)g(x)>0的解集是(-3,0)⋃(3,+∞).

变式2(变换题目的条件)设 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xf'(x)-f(x)>0,且f(1)=0,则不等式 f(x)<0的解集是__;f(x)≥0的解集是___.

图1 

图2 

“就题论法”并进行适当“变式”的解题教学,利于加深学生对所涉数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从“变”中寻求“不变”的解法本质,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利于消除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的现象.当然,无论是原题还是变式题,都应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法,切忌教师大包大揽、直接告知,其中的变式题也应由教师引导学生编制,这样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否则,题目做得再多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三、重视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一)教会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并对相关概念、结论进行对比

教会学生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将前后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更深刻、更系统.如以相关的角的概念为例,可将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直线所成角、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两向量夹角等进行系统复习,区别它们的概念、允许值范围等.

教会学生将教材上零散的、相关的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复习的知识有系统的、完整的、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以更宽广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站在整体高度去审视教材,知道教材上每个知识点在具体解题时有什么作用.如在复习《立体几何》一章时,对于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可引导学生建构如图3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网络结构图不宜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自行建构,培养学生勤于归纳的习惯和善于归纳的能力.

图3 

(二)教会学生自主剖析,整理错题本,能合理利用“错解资源”

进行解题教学时,对于易错题目,在课堂上应给予充分的展示与讲评,尽可能暴露完整的思维过程,让全班同学共享“错解资源”,要在剖析错误解法的过程中,让出错的学生充分经历由“误”到“悟”的思维过程.

错误解法的错因剖析透彻,并能记录在“案”,其教育教学的作用甚至要高于正确解法.所以,对于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易错的题目,一定要求学生整理在错题本上,写上题目、错解、错因、正解等.至此,学生疑惑不已,怎么会有bc=0?于是,有的学生认为此题为错题而放弃不做!

原因 将三角形的边a、b、c与椭圆中的a、b、c混淆,导致无法解出.为了区别三角形的边a、b、c与椭圆中的a、b、c,可借助下标或上标.

如果同一份试卷上某学生做错的题较多,为了节省时间,可要求学生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错因和正解,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或粘贴在错题本上.整理错题集,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而且要求学生每周末或每次考试前,把错题本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让其变成学生宝贵的复习资料.学生对于易错题经常性地复习,利于加深学生对错因的认识,利于增强学生对错误的“防御能力”,利于实现“听懂的就一定会做,会做的就一定做对,错过的就一定不会再错”的目标.

(三)教会学生“规范”解题

解题不规范是导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估分与实际得分相差甚远”“难题不得分,易题好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在重要的考试中,每个人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板书,并教会学生进行规范解题,注意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如不等式(x-2)(x-4)<0的解集,不能写为2

(四)教会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

很多学生做过的题目不少,但解题能力提高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学生缺乏解题后主动反思的习惯,对题目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解题教学,也仅停留在让学生“知其然”的地步,缺乏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点拨,缺乏对学生解题后如何进行反思的指导.

案例3已知函数y=log2(x2-2ax+15)在(-∞,3)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原函数可看作由y=log2t与t(x)=x2-2ax+15复合而成的,

而y=log2t是增函数,所以只要t(x)=x2-2ax+15在(-∞,3)上为减函数,

又t(x)=x2-2ax+15的对称轴为直线x=a,所以a≥3.

第一次反思——上述解法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错误,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不该错的地方出错了?还是审题不清,忽视隐含条件或考虑不周?还是计算问题或图形画错?

通过反思,发现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忽视了函数y=log2t的定义域为(0,+∞).

正解原函数可看作由y=log2t与t(x)=x2-2ax+15复合而成的,

而y=log2t是(0,+∞)上的增函数,

所以只要t(x)=x2-2ax+15在(-∞,3)上为减函数,且t(x)>0在x∈(-∞,3)时应恒成立.

特殊地,在x=3时,t(x)可以取0,

所以a≥3且t(3)≥0,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应为[3 , 4].

第二次反思——怎样改编题目的条件,上述解法的思路才是正确的?

变式1已知函数y=2x2-2ax+15在()-∞,3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道变式题,原解法的思路便是正确的,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3,+∞).

第三次反思——反思地更深入些,“在(-∞,3)上为减函数”与“减区间为(-∞,3)”是否一样?

变式2已知函数y=2x2-2ax+15的减区间为(-∞,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原函数可看作由y=2t与t(x)=x2-2ax+15复合而成的,

而y=2t在R上为增函数,所以只要t(x)=x2-2ax+15的减区间为(-∞,3),

又函数t(x)=x2-2ax+15的对称轴为直线x=a,

所以a=3,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应为{}3.

变式3已知函数y=log2(x2-2ax+15)的减区间为(-∞,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原函数可看作由y=log2t与t(x)=x2-2ax+15复合而成的,

而y=log2t是增函数,所以只要t(x)=x2-2ax+15的减区间为(-∞,3),且在xÎ(-∞,3)时恒有t(x)>0,又函数t(x)=x2-2ax+15的对称轴为直线x=a,

第四次反思——这3道变式题与原题“形似而神不同”,放在一起比较,能加深学生对题目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既能让学生的记忆更久远,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罗增儒教授把解题后不反思形象恰当地称为“入宝山而空返”.教师在一轮复习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让解题后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1],并能将这种习惯顺延到二轮、三轮复习当中去,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瑞雪.重视解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数学教学研究,2011(11):30-34.

猜你喜欢

教会变式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掌握基础知识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