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名家漫谈 赏大师风采

2018-04-08

林业与生态 2018年3期
关键词:草木湖南省湖南

近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湖南省林业厅共同主办的湖南省首届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省林业厅厅长胡长清、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主席王跃文、省林业厅副厅长吴剑波、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克邦,以及来自全省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家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研讨了当前湖南生态自然文学的现状与不足,对新时代生态自然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进行了勾勒和憧憬。

蒋祖烜 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著有散文集《香樟年纪》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需要新时代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品。“为什么要写” 自然生态文学?我们要为时代而写,叙写美丽中国;为家乡湖南而写,唱一曲家乡的田园牧歌;为生态自然而写,为草木代言,唤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性。自然生态文学“写什么”?山、水、林、田、湖、花、草都可以是生态自然文学的写作对象。自然生态文学“怎么写”?可以是科普工作者的科学性写作,记者等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性和纪实性写作,也可以是作家们的文学性写作。希望湖南作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开阔的视野投身生态自然文学创作。

胡长清 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書记、厅长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承受农业、工业和信息文明之后,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权力边界,痛定思痛的成长,代表人和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优秀生态自然文学作品对于重塑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推动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引导社会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南方重点林区,丰富的森林、湿地资源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源泉。希望生态自然文学作家呼吁整个社会一起来关注湖南林业,保护林业生态资源,关心湖南林区、关注林农生活,创作出一篇篇精品力作,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文化支撑。

龚爱林 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著有《变革中的道德——当前我国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危机引导笔谈》等。)

近年来,我省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作家有责任有义务以其独到的笔触和视角,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我省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美丽富饶新湖南的伟大征程中,以文学的方式叙写我省生态文明发展新篇章,讲好“湖南故事”。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与林业等部门的系列合作,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力争创作出更多的讴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品力作,促推我省生态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王跃文 湖南省作协主席 (出版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苍黄》《朝夕之间》《大清相国》《爱历元年》,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生态意识。文学对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的表达古已有之,源远流长。这次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作为我省首次专业门类的文学研讨会,不管对振兴专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还是对所有文学门类的创作,都具有指导作用。

吴剑波 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生态文化以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刻认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考,对和谐共荣的价值追求,对人性本善的社会适应,正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自然、宁静、和谐、秀美的广袤林区,正是滋养和蕴藏生态文化的宝库,也是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圣地。期待并相信作家们的妙笔生花,不仅会更生动地推介湖南的自然山水、朴质民风,而且会引领湖南生态文化建设阔步前行。

刘克邦 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文创一级 (出版散文集《金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自然抵达》《心有彼岸》4部,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湖南省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

湖南省首开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先河,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时代要求,意义深刻。在生态自然创作上,湖南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着广泛而丰富的资源题材,有写不尽的山水风光,抒不完的“天人合一”情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我们作家要有担当,用笔聚焦生态,书写自然,呼唤社会,共同爱护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谢宗玉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文创一级 (出版了《遍地药香》《贼日子》《与子书》《涂满阳光的村事》等13部作品。)

生态自然文学创作既要有微观探察和感性抒怀,更要有宏观视野和理性思索,不一定要歌颂那些返回林野去生存的人们,离开林野,不折腾自然,才是对自然的最好保护。做科技的坚定拥护者,让科技帮助人类尽快脱离上帝设计好的食物链,不再做饕餮自然的掠食者,而是做对自然秋毫无犯的访客,才是对自然的最高礼节。

蒋红星 湖南省林业厅林改处处长,自然文学作家 (著有《自然活法》《解析自然》《百位三湘林人访》等作品。)

创作自然文学必须追求科学性。自然文学是科学与文学融为一体的流派,主要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描写大自然的丰富多样、波澜壮阔,以及作家对自然的兴趣,这对于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在创作自然文学时,创作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然界、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爱,而创作的成功与否也与我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的理解和对人类的理解紧密相连。所以在创作自然文学中追求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

赵树勤 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生态文学与文化研究多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研究”,出版专著《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景观》,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理论学刊》等CSSCI刊物发表有关生态文学研究论文近20篇。)

《瓦尔登湖》是中国当代生态散文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参照。它启迪了中国作家开拓散文创作的新格局,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佳境的表达、恢复了语言的有机性和扩展伦理观照的范围等方面。中国作家对《瓦尔登湖》生态思想的接受,为全球化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本。

聂茂 归国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师导师 (作品入选《小说月报》《散文选刊》《读者》等70多篇(次)。出版各类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40余部。曾获1998年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等。)

在创作生态自然文学时,我们应当思考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生态自然文学,它与非生态自然文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二是我省生态自然文学的发展现状、困境与突破;三是基于生态自然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肖欣 湖南日报社《湘江周刊·悦读》主任编辑

研讨会吹响了湖南生态文学的集结号。作为党报副刊的编辑,为湖南生态文学鼓与呼,责无旁贷。湖南生态资源丰富,为生态文学的创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我觉得生态文学反映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观照了人与自我如何相处,人与人如何相处。我很期待湖南能涌现更多反映社会现实,反映时代需求的生态文学精品力作。

张觅 湖南中医药大学新闻宣传中心主任 (著有《药之沉香》《诗词清芬》等作品,一组草木散文获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文学类金奖,即将出版自然生态文学专著《花木扶疏:关于植物的心灵笔记》。)

在创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自然生态初心,保持对身边草木的灵敏感知,在写作中积极吸纳传统文化及古典美学的营养成分,使之展现中国自然生态文学独有的美学观照。

周月桂 湖南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 (自2016年至今在《湖南日报》开辟《湖湘自然笔记》专栏,在新湖南APP开设《草木虫鱼》《湖湘物候记》专题,写过《走读高山》系列报道。)

桃始华、仓庚鸣、萍始生、凉风至、白露降、鸿雁来……草木岁华,虫鸟有信,霜露有时,记录湖湘大地每一季的节令物候,感受世界此时此刻的状态,与自然生态写作相遇,是最大的幸运、最好的疗愈。

潘刚强 岳阳市作协副主席 (出版作品《汨罗江人文密码》《与洞庭书》。)

生态自然散文的本质便是真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高山流水觅知音,大自然也只喜欢与知音对话,何况乡村的山樵渔夫呢。头顶蓝天脚踏实地,青山绿水的滋养与人文地理的感悟,引导我探索走自己喜欢走的路,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王亚 株洲市教育局宣传科干部 (著有散文集《今生最爱李清照》《此岸流水彼岸花》《一些闲时》《声色记》等。)

我理解的“生态”是自然的本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世界原本的样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职责所在。在创作生态自然文学时,我们应当做到:以悲悯之心看周遭、以审视之眼观自身、以审美之情写生态。

葛取兵 岳阳市作协秘书长 (在《人民日报》《小说界》《湖南文学》《青春》《芳草》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著有作品集6部。)

本人试图通过对洞庭湖地域熟悉的草木进行书写,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写人与自然的情怀,记述湘北大地的风物人事、旧时风俗、历史文化,再现乡村生活的自然细节之美。透过草木本质,贯通人文气象、家国情怀。这是我一直努力的创作目标与方向。

曹萍波 湖南卫视导演,三联生活周刊“物候志”专栏作者 (出版过草木随笔《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古人其实比我们活得更有季节感,他们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那里头千江万海,千言万语,都像是为季节讴歌。比如春天开花的田野,要配上一点歌声才好;秋天的晚上,看得见月亮的高楼上得有人吹笛子,而且是别家遥遥地传来才有味道。在今天看来,这依旧是一种很高级的审美。写《万物赠我浓情蜜意》,就是基于这样的动机,我想追求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为自己从小就喜爱的花花草草作传。

张灵均 岳阳新闻网副总监 (曾在《散文》等多种文学期刊发表散文120多万字,其中《索溪,索溪》《忧郁秦淮河》《易水犹寒》等多篇散文入选大学、中学语文课本。)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要有所忌惮、有所收敛、有所敬畏。约翰·巴勒斯说:一切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都只能以对自然充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为前提,离开这一点,任何生态环境保护都必然是空洞的,肤浅的,浮夸的和虚伪的。先知的认识如火把,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脚下的路。

蔡英 望城区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副主任 (著有散文集《水墨村庄》等。)

每一种草木都值得被记录。从2016年起,我开始写草木散文。现已完成《南方草木记》的初稿,记录了益母草、菖蒲、黄荆枝、十大功劳等70余种乡土植物,从这种类繁多的草木身上我领悟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黄孝纪 生态自然文学作家 (著有散文集《八公分记忆》《晴耕雨读 江南旧物》。)

目前我正在寫作的第五本散文集,书名叫《八公分的植物》,它以故乡为切入点,以非虚构的方式,透过种种植物的遭遇和命运,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回望一个时代自然生态的变迁史和伤痛史,给人以反思和警醒,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珍视。

丛林 生态自然文学作家 (著有《山林日记》。)

后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季节变化已失去感知,不记得家乡迁徙的候鸟,不记得屋顶瓦片的炊烟,漂泊的心灵寻求着对大自然的皈依。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自然的写作,是个体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

肖辉跃 生态自然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有《飞跃高原》《靳江河畔》。)

生态自然文学创作应当贴近自然,走进自然,向人们展现真实的自然。从而唤醒人们对自然的热爱,进而自觉地保护自然。

猜你喜欢

草木湖南省湖南
草木深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草木深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草木的控诉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