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向省委书记马继孔约稿

2018-04-08夏逢南

老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老钱伟长专版

夏逢南

1983年早春二月,江西省委宣传部发文,宣布我任江西日报社新开辟的《理想·知识·事业》专版主编。

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时任省委书记马继孔帮我们撰写《理想·知识·事业》专版创刊词。

马老抗战初期在清华大学求学,因参加“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而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在云南、甘肃等地任文教书记。我曾两次给他写过信。可以说,我与他虽未相见,但已相识。

初次见面,我上门求稿,没有客套,也没有多余的话,他直截了当地要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我不知他是指专版还是指创刊词这篇文章,只好如实禀告。我说:“这个专版,连同新创刊的《信息日报》,是新上任的总编辑姜惠龙改革创新力作。他为我配备了两位年轻的副手(朱晓峰、徐容),要我们走出去,面向全国,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撰稿。专版的名字也是姜惠龙亲自定的。他说这是人生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我认为它其实就是为青年提供一个读物,由名家撰稿授课,向青年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开启心智,回归理性,回归常识。”

马书记耐心听我一通直言,微笑着点点头,反复念了“理想”“知识”“事业”几个字,然后对我说:“名字长了一点,念起来不太顺口,但很全面。稿子写好后,我会派人送去,你就不用来取了。”告别时,他又问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哪一年毕业的,我说是1961年从新闻系毕业的。他说:“你年纪也不小了。报社很看重你,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助的,也可以来找我。”因为有他这句话,两年后,当我办人才学院欲邀请钱伟长教授来江西讲学时,我得知他和马书记关系不错,还请马书记帮过忙。

10天以后,我们便收到了马继孔书记的《向青年同志们进言》一文,看过后都感到惊喜。因为它没有官话,没有套话,主题鲜明,结构缜密,文字简洁,文章开头尤为精彩。该文称“马克思评论恩格斯是从生活到知识,然而马克思自己却是从知识到生活,真是殊途同归”。这样鲜活的见解,谁见过?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直到第二次拜见马老时,我才茅塞顿开。

我再去见马老时,是把第一期《理想·知识·事业》专版的清样送他审阅。他看得很细心,问:“苏步青的文章写得挺好,是转载的还是你们请他写的?”我回答道:“是亲自上门约的稿。名人的文章,我们不靠转载,除非他们不能動笔,我们还可以写专访。”看过清样后,他夸奖了我一句:“内容很丰富,看得出动了脑筋。”

我这时已放言无忌,便大胆提出了我的想法:“马书记,你文章开头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动又新鲜,能否就生活和知识问题深入再续写一篇?”马老看着我,反问道:“你没看明白吗?再写就多余了。你看过《马克思与燕妮》这本书吗?革命导师的生平,你应该知道。”

我回去琢磨许久才略有所悟:马老说生活与知识的关系,是殊途同归,相辅相成,有依存,有制约,但不应该是对立的。这跟实践与真理的关系一样。实践检验真理,真理又指导实践,不应强调一面而贬低另一面。我理解,这才是马老举革命导师例子的原意。

在那次谈话中,马老还对读书作了一番阐述。他说:“马克思是思想巨匠,爱因斯坦是科学巨匠,两位都是犹太人。都说犹太人特别聪明。犹太人物质条件并不好,但他们酷爱读书,他们的聪明才智,是从书本上来的。这是常识,但有人仍说读书无用,视读书如敝屣,真是愚不可及。”

我第三次见马老时,就是请他出面邀钱伟长来江西讲学。等钱伟长来时,他已离开江西回云南了,两人错失了一次见面良机。

马老位居省级,我栖身基层,然而一篇文章、两次短暂的谈话,让我得以近闻謦欬,面获亲炙,对我,何尝不也是一次思想启蒙?

岁月如风,30多年过去了,马老早已作古,我也垂垂老矣,然念及当年的情景,音犹在耳,容犹在目,教犹在心,历久弥香。

猜你喜欢

马老钱伟长专版
钱伟长: 从“物理文盲” 到“中国牛顿”
钱伟长的两次“No”
1.49米的跨栏高手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钱伟长的“无理要求”
特别专版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