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尔泰早期的美学思想

2018-04-08张苏琼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象美感本质

张苏琼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20世纪50至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新中国美学的开篇之作,它对整个20世纪后期的中国美学有学术定型作用,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等方面,都对整个中国美学起到了铸型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经过此次讨论后,一直在美学界倍受争议的作为主观派的高尔泰先生,并对其早期的美学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期间,高尔泰因其《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被打成了右派,70年代平反后,继续深化其50年代提出的美学思想,相继出版了《论美》、《美是自由的象征》两部论文集,但在1984年又因自由化倾向明显被停课,20世纪90年代移居美国并逐渐淡出美学界。现如今的美学界,每当提及高尔泰这个人时,就依然会有人给他贴上一个“另类”的标签,这是因为他们依然受到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影响。当时的美学界有一个机械的认识论,即只要提到主观论思想,便会将其定义为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美学。高尔泰和朱光潜就是十分鲜明的案例,这是当时美学背后的一种政治逻辑,高尔泰之所以被打成右派,就是因为其认为“美是主观的”。他在《论美》中明确说明:“客观的美并不存在,所谓“客观的美”,即美的物象,不过是美的条件。美的产生有赖于美的条件,但是美的条件并不是美,因为美的条件要转化为美,还需要引起人的美感,引起人的美感,美才能产生,否则客观物象就只是客观的存在,与美无关。”①因而高尔泰得出结论是:“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高尔泰摒弃客观美论者的见解,坚持研究美必须从研究人出发,因为一切的美都是由人感受的。他反对把美看作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否认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坚信美跃动在审美者心里。但他并不断反对客观现实中存在美的条件,而是认为美是由主观来决定的。他指出:“我们说牵牛花是美的,这是人的意识在发表意见,是感觉在表示自己,而不是对牵牛花的本体论的说明。”②高尔泰的“美是主观论”,认为美要到人的内心去寻找,不能仅从客观世界去寻找美,真正的美是一种瞬间产生的经验,这种瞬间产生的经验即美感,美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客观存在的物象和美感的发生,只有当两个主客观条件同时发生时,才会产生美。主体在面对客观事物时,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带有愉悦性的感受这就是美产生的过程,这种过程中迸发的愉悦感受就是美感,美感即美。所以,仔细研读高尔泰的论述可知,其声称的“美在主观”,并不仅单纯认为美只由主观产生,他认为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最终产生的美感就是美。美感作为一种结果是人内心的一种愉悦感受与快感,它源于主体的感受,所以从主客观二分法中,高尔泰被定义为主观论者。片面的对高尔泰的论述结果进行批判是有所偏颇的,通过上述具体说明可以看出,高尔泰并未抛弃客观物象,相反其还将客观物象确立为不可缺失的条件,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包括在他的所有美学文章中,他都没有拘泥于反映论的主客观关系,从来都是从远远超出于主客观范畴关系之外的人的主体方面来论美的,这不是一种主观美论,是一种主体美论。③

高尔泰的主体美论以人为出发点,时刻关注主体的人,坚持“美学即人学”,他认为人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研究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人的本质。高尔泰在论证人的本质时,说明了人在创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通过掌握和驾驭自然获得了自由,他将人的劳动、人的社会性、人和人的世界相统一等因素结合起来,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即人的本质是自由。高尔泰在其《美是自由的象征》一文中,具体论述了“人”与“自由”的关系,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由美学“思想。

在高尔泰的《美是自由的象征》中,他谈美围绕的两个关键词就是“自由”和“象征”。高尔泰同意格式塔学派和桑塔雅纳的“美是内心的快乐”,也赞同托马斯门罗等人“把美看成一种内在的价值”,他通过马克思指出的“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而受启发,既然“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那么研究美就不得不研究人,只有在把握了人的本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研究美学问题。④

美的形象,应当是自由的形象,因为它除了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之外,还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自由感。审美的过程是自由的,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的选择上都应是自由的,自由是创造美的大前提。

首先,主体在审美过程中,须实现自身自由,不管是在生理上、物质上、还是社会上,都应保证是个自由的主体。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来自由,而处处都在枷锁之中。”人的本质是自由的,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束缚限制主体,导致人变得不自由。要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须得挣脱牢笼和束缚,为自由而斗争,只有当主体实现了真正自由时,才能获得最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其次,在客体的选择上也须得实现自由,美是无边界无限制的,世间万物都可能产生美,正如人们常说的:“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主体在对客体的选择上,不应僵化,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选择客体,在多选择中去发现和创造美。

最后,在审美创造的过程中,应有一个自由的环境让主客体自由的结合,对美进行自由的创作,只有当主体、客体和创作过程都实现了自由,创作出来的美的形象才是自由的。不得不提的是,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人还有有自由的想象,将一些物质形式通过自由的想象,从物质束缚中解放出来,最后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高尔泰关于自由的论述更多的是以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永不停息地追求这一展望形态出现的,他赋予自由更多的是一种形而上的内涵⑤,在高尔泰看来自由感就是美的形象的标签。

高尔泰除了美学家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位画家,画家是随性、自由的,所以高尔泰提出的“美在主观”深受其画家身份的影响。在经过美学大讨论之后,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被质疑,不被认可,但笔者认为高尔泰提出的“美在主观”有其一定的道理,只是此次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而高尔泰提出来“自由的象征”的美,只是美的一个特征,还未真正触及本质。“美是自由的象征”,并不仅仅指美的创作过程是自由的,包括最终产生的美的形象也是自由的,所以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更为准确的说应是“美的形象是自由的象征”。创作过程中主客体的自由,产生了自由的美的形象,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自由诠释也赋予了美的形象自由的定义,无论是创作还是接受,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美的形象始终都是自由的,它是自由的象征。

纵观高尔泰的美学思想,无论是主观论美学还是主体论美学,都透露出启蒙的气息,总的来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美学,突出人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有着共通之处:它们都力求肯定和实现人的本质——自由,走着一条共同的自由之路。为什么说高尔泰的美学具有美学精神呢?

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还是匮乏的,高尔泰能够洒脱地抛弃身外物,大胆提出自由的口号是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他首先肯定了人存在的意义,其次指出了自由的对人的重要价值,这在当时都是具有启蒙意义的。他不随波逐流,无论外界如何打压与非议他始终坚持其自己的美学体系,为中国美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其独树一帜的思想对后来美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不可否认的是,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也同样具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在“美是主观的”这一论点中,虽然高尔泰也在极力将客观物像的存在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对客观物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为着力表达出来,这就难免让人们对他的主观论的认识有所偏颇,如果高尔泰在主客观条件中,稍微在对客观物象有多一些的肯定的话,其美学思想应该会被更多人所认可。其次高尔泰虽然一直坚持其的美学思想,不随波逐流,但是其专著还是过于贫乏,最终也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这就造成了外界如果想要对其进行研究没有足够的信息,其不完善的美学体系依然有很大的漏洞和不足,许多人在了解其美学思想的过程中依然能够找出短板对其美学思想进行否定。也就是上面的两个原因,让高尔泰在美学界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边缘,尽管其美学思想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后来的研究者也没能大力站出来为其发声。

高尔泰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是有着重大影响的,他个人也因为对美学的积极投入而命运多舛,美学界应该始终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者,学术发展必须有一个相对宽松和具有包容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环境。百家争鸣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巨大动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中国美学学术界绝不能重蹈覆辙,绝不能采取武断的方式去扼一家之言,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敢于说话,敢于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奉献给中国美学!

注释:

①②高尔泰.论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17,5.

③冯宪光.主体性美学——高尔泰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J].文艺研究,1988(02).

④李新亮.论新时期高尔泰的美学追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04).

⑤阮学永.高尔泰的“自由美学”再认识[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01).

猜你喜欢

物象美感本质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