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新课标与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4-08刘高瞻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人才新课标

刘高瞻

(湖南城市学院 艺术学院,湖南 益阳413000)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社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是国家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应当根据转型发展的要求,进行大力改革,从而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对美术学教育进行改革,就是在促进高等教育美术学专业的改革和优化,对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对于美术学专业本身而言,研究转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改革,能够有力地提高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质量。美术学专业重视对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美术学专业理论掌握更扎实,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完美的使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模式与新课标对接。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出来的美术学专业人才,未来走上社会,必然能将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学以致用,成为美术学专业领域集科研、教育、创新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

对我国教育事业而言,在转型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就是在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促进我国美术学专业知识结构的科学配置和优化,让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教育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促进地方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

二、当下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刻板套用权威教育模式。一些地方高校由于人才、经济、教育理念等情况的限制,对美术学没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于是干脆套用权威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权威美术院校例如中央美院等,对美术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固然先进,但其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主要还是根据院校自身特点来设计的,盲目刻板地套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术学专业的教育水平,却无法弥补教育资源的差距,无法真正培养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美术学专业人才。

2.过度重视技巧教学,缺乏创新教育。美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生不但要能对美术学专业言之有物,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这就要求,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期坚持美术学专业的基本功训练。然而,有些地方高校过于重视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甚至将大部分课程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匠气十足却审美不足,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只懂得刻板套用前人的审美经验。教学内容的不平衡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最终无法达到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1.改革教育理念,转移教学重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教育应当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创意。这就要求,不但要重视学生美术基础训练,更需要加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美学和文化的多样性教育,提倡不光能欣赏大雅之美,同样能欣赏大俗之美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和。

此外,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独立性的培养,高校教育不应当只达到能够自如运用前人经验的程度,应鼓励学生加强独立创新意识。尤其在当下,社会经济、科学、生活水平的进步日新月异,美术学专业人才的素质也要跟上其他学科的发展,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时代背景,发展出新的美学理念,创作出更具有新意的美术作品,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学专业教学中来。

2.优化教学结构,合理设置奖励机制。美术学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地方高校培养美术学专业人才,需要重视社科、人文等学科能力的培养,真正提升学生在理论知识、审美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让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衔接起来。同时,应当根据转型背景下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当建立奖励机制,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学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专业应用能力的信心。让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美术学专业学生从小众、能力素质单一的人才转型为能够适用于社会多个方向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在新课标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不断促进促进美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革,以社会应用为主要目标,达到为社会输送更多实践型的美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美术学专业人才新课标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作品(七)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