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灰色综合评估法优选聚驱阶段压裂井层

2018-04-07李承龙

断块油气田 2018年2期
关键词:聚驱评判灰色

李承龙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0 引言

聚驱阶段,采用压裂措施开发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产能,可以解决由于聚合物吸附捕集而导致油层堵塞的问题,该技术已成为油田促效引效的重要手段,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压裂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不同,对压后的产能也有较大影响[4-5]。目前,现场常用的压裂井层选取方法是人工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储层参数、生产数据等因素,筛选压裂井层。该方法缺乏相关理论依据,受到技术人员经验的限制,筛选结果具有不可靠性,影响压裂效果[6-8]。

灰色综合评估法是一种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专家评判的综合性评估方法[9-10]。该方法中的权重选择可以结合层次分析法,提高了评判结果的准确性[11-12]。该方法优点为评判过程思路清晰,可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且结果准确、可靠。因此,本次研究以大庆油田A区块为例,采用灰色综合评估法优选聚驱阶段压裂井层,通过对优选井层实施压裂增产措施,进一步提高聚驱开发效果。

A区块平均渗透率为372.8×10-3μm2,平均孔隙度为23.4%,共26个沉积单元;生产井42口,注入井14口。该区块于2014年9月开展聚驱先导性试验,截至2016年6月,全区产油量90.1 t/d,产液量730.5 t/d,综合含水率87.67%,处于含水率低值期。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利用灰色综合评估优选该阶段具有压裂潜力的井层,并采取压裂措施。截至2017年7月,通过对比分析压裂井压裂前后生产情况,验证了灰色综合评估法的准确性。

1 压裂井层选取基本原则

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应根据试验区生产情况、储层发育特征及精细数值模拟的结果,分别对具有压裂潜力的采出井、层段及压裂时机进行优选,具体基本原则为[13-16]:1)井身条件好,套管的直径强度大、固井质量较好的采出井。2)压裂井在平面上应具有较完善的注采系统,平面连通方向数应在2个以上,聚驱阶段可以多方向受效,提高措施效果。3)在聚合物驱油的过程中,优选发生油层污染、聚合物吸附捕集而导致油层堵塞等现象引起产液量下降的采油井,这样的油井在油层发育和连通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压裂措施后,能够改善注采关系。4)所选压裂井具有充足的能量,选择采出端近井地带发生堵塞的采油井,这些因为地层压力较高、流压相对较低的情况导致注入困难,地层压力较高,具有充足的能量。所选压裂井至少有3个小层的有效厚度在1 m以上。5)所选压裂层位砂体应以主河道砂体、主体席状砂及浅河道砂体为主,剩余油较富集,具有一定的挖潜潜力。6)所选压裂时机应以含水下降期及含水低值期为主。

2 灰色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灰色综合评估法一般步骤为:1)确定评价指标;2)利用评价指标建立灰色综合评估模型;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4)进行综合评判。

评价指标包括原始评价指标和最优评价指标,其中,原始评价指标为各评价对象中初始的评价指标。

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设定评价系统中共有m个研究对象,每个研究对象包括n个评价指标,则m个对象的原始评价指标可建立成矩阵:

式中:amn为评判指标值。

最优指标是从所有参评对象的同一指标中选取最优的一个。即评价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若第i个评价指标取值越大,结果越有利,则取该指标在所有评价对象中的最大值;若评价指标取值越小,结果越有利,则取最小值)。建立最优评价指标集:

由此,确定最优评价指标集后,可建立矩阵:

2.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不同评价指标的数量级和单位不同,不便于比较,且大数据会减弱小数据的关联结果,增大评判结果的误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数据具有可比较性,提高评判结果的准确性[17]。标准化处理过程见式(4)和式(5)。

则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矩阵可转化为

2.3 关联度的求解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原始指标集Di=(di1,di2,…,din)作为比较序列,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最优评价指标集D0=(d1,d2,…,dn)作为参考序列,利用式(7)和式(8)分别求得第i个对象的第k个评价指标Δi()k与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Xi(k)。

式中:ρ为分辨系数, 取 0.5;Δimin,Δimax分别为比较序列与其对应的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的最小和最大值;i为正整数,1,2,…,m;k 为正整数,1,2,…,n。

2.4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现场专家经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式中:yj为权重值。

2.5 灰色综合评估

由评价指标矩阵关联度X和权重矩阵Y的乘积,求得出灰色综合评估结果:

式中:W为灰色综合评估结果。

3 实例分析

根据压裂井层选取基本原则,筛选出15口井,共134个井层数据作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综合评估法优选出该阶段具有压裂潜力的井层。为了提高选取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将评判指标进行了分类,包括采出井指标、压裂层段指标和压裂时机指标。其中:采出井指标为综合含水率、生产压差及连通方向数,压裂层段指标为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剩余油储量丰度,压裂时机指标为含水降幅、产液降幅。为方便运算,根据灰色综合评价法编制软件,进行计算。

在确定关联度的基础上,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经验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9标度法确定各指标间的相互影响比值,获得各评判指标间的判断矩阵。9标度法定义见表1。

表1 9标度定义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各评价指标间的重要程度,由大庆油田专家和技术人员对9个评价指标因素进行打分,从而建立评判矩阵C。

采用方根法求评判矩阵的权重矩阵和最大特征值,在此基础上,检验评判矩阵的一致性,确定权重结果是否可靠。

由表2获取随机一致性指标RI=1.45,则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为

一致性比率CR<0.1,则评判矩阵C满足一致性,权重计算结果可靠。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

由灰色综合评价式(10),得到134个井层数据的最终评判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现场人工选取结果,确定了具有压裂潜力井层的评判值界限(W≥0.5),从而优选出该阶段具有压力潜力的井层。通过计算,共优选出5口采出井,共28个井层具有压裂潜力(见表3)。

4 矿场试验

根据压裂井层优选结果,2016年7月,分别对W7,W8,W12,W17,W18 井的相应层位进行了压裂措施,截至2017年7月,5口压裂井压裂前后生产对比情况如表4所示。

表3 压裂井层优选结果

表4 5口压裂井压裂前后生产情况

由5口压裂井压裂前后生产情况可以看出,5口压裂井压裂效果均较好,平均增油量达904 t,平均有效期为324 d。其中:W7,W8井增油效果显著,截至2017年6月,2口井仍处于压裂有效期,增油量在853 t以上;W12,W17,W18井有效期 281 d以上, 单井增油量624 t以上,增产效果较好。

5 结束语

利用灰色综合评估法优选了聚驱阶段具有压裂潜力的井层。该方法综合考虑了A井区采出井因素、层段因素及压裂时机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现场专家经验,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经过对比分析现场人工选取结果,明确了评判值界限,从而使得评判结果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准确性、科学性。由现场实际情况得出:在聚驱阶段,通过灰色综合评估法优选出的压裂井层,压后增产效果明显,其中2口采出井仍处于压裂有效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用于聚驱阶段压裂井层的选取。

[1]孙宝才.水力压裂发展现状以及增产机理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116-116.

[2]万荣晖,柴汝宽.二类油藏油井压裂措施研究[J].当代化工,2016,45(1):138-142.

[3]曹亮.提高压裂施工效果的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6):24-25.

[4]白洁.A开发区聚驱采出井压裂措施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0):103-104.

[5]丁惠姝.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驱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4):76-80.

[6]刘艳艳,刘大伟,李永良,等.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28(3):75-78.

[7]曲文池,曲悦铭,刘丹.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潜力分析及压裂时机确定[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10):138-143.

[8]曲占庆,黄德胜,毛登周,等.基于灰色关联法的低渗气藏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4):603-609

[9]刘思峰,杨英杰.灰色系统研究进展(2004—2014)[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47(1):1-18.

[10]石广仁,张庆春.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综合评判效果对比[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2):84-85.

[11]李天政,贾子超.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应用举例[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52-55.

[12]徐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J].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6-25.

[13]李杨.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方法及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化工,2016(3):334-336.

[14]张鹏飞.压裂选井选层方法研究与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17(3):42-45.

[15]闫姝.聚驱采出井压裂选井选层标准优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2):155-156.

[16]吴颖,张金功.低渗透油藏压裂层位优选研究:以G644区块特低渗透油藏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30(5):85-87.

[17]张继红,李承龙,赵广.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识别聚驱后优势通道[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36(1):104-108.

猜你喜欢

聚驱评判灰色
聚驱后聚表剂“调驱堵压”调整技术研究
浅灰色的小猪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感觉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调剖对后续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影响研究
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驱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