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习俗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

2018-04-07张祖礼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上林县习俗乡土

◎张祖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热爱政治的兴趣,成为摆在政治教师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文化生活这一模块,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使得文化生活与本县乡土资源相结合,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地方习俗是指某一民族、地方在较长时间里形成并流行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如服饰、饮食、居住、婚庆、丧葬等等。地方习俗属于乡土资源的一部分,而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市(县)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包括乡土的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等。上林县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4年,属桂林郡管辖。汉代属郁林郡领方、潭中县管辖。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隶属南宁专区,2003年划归南宁市。下辖7镇4乡,总面积为1890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壮族约占80%,是一个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聚居地。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不断的衍生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化生活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

一、精选地方习俗资源,为教学提供素材

乡土资源是思政治教学的重要资源,上林县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流传和保留至今的许多习俗,为文化生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

面对纷繁复杂的本地习俗,教师一定学会要对本地习俗进行鉴别,结合教材内容,认真筛选,找到地方习俗与文化生活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让地方习俗都有知识的支撑平台。比如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的“传统文化面面观”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上林三里镇的“渡河公节”,白圩镇的“万寿节”,然后教师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实践证明,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也引发了学生们探寻各地习俗的兴趣。

二、巧用乡土资源,悬起学生的好奇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巧用乡土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有目的的听课。

例如,在学习“文化塑造人生”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先给学生展示一副对联“汝水清流士读农耕绳祖武,南山挺秀门仁里萃人文”。并提出设问:1、你知道这副对联出自我们县的哪个乡村吗?因为此副对联恰好来自本县很有名的一个“状元村”,因此很容易引发学生谈论,交流的兴趣。在学生们回答之后,紧接着我展示第二个问题:2、不孤村究竟为何被称之上林的“状元村”?

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资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文化生活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化较强,因此,从这次设计结果来看,我获得一点启示: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又如:在学习“感受文化的影响”时,导课环节,通过PPT展示图片“一碗五色糯米饭”,设问:1、这是什么?2、这一东西是在上林的什么节日才有?通过一碗五色糯米饭,让学生联想到上林每年三月三举办的“龙母节”,1984年,中央民委在研讨“三月三”时,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梁庭望代表专家组宣布:广西的传统性节日“三月三”源于上林的龙母文化,由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上林龙母文化历史悠久。

三、创设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所以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该是从有利于学生认知和身心的发展出发,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体验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应该设置什么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

“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一般情况下,假设学习内容直接学生生活与兴趣有关,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这也正是当代教学论派都强调教学要从儿童经验出发。因此,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将那些理论性很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设置到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活动之中,借助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知识,也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热爱家乡的感情。

如在讲授“传统习俗的继承”前,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寻找身边的上林地方习俗”。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愉快地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本乡镇或本县的地方习俗。在上新课时,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们真实地感受上林习俗的丰富多彩,在无形中领悟到的传统习俗的内涵。

四、如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地方习俗?

首先,平时注意收集与整理地方习俗。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要留心观察自己所在区域的县、区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例如上林县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4年,属桂林郡管辖,因此上林县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上林县流传和保留了许多的习俗,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县志,各种书籍,报刊,或是网络等手段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编辑,以便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其次,发动学生收集,探究本地习俗的由来。学生是离地方习俗非常贴近的人群,有些学生甚至还经常参与某些地方习俗的活动,对这些习俗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写作文等形式,收集所在区域的地方习俗。同时,通过以上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热爱家乡之情。

猜你喜欢

上林县习俗乡土
绘颜绘色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设计发展研究
南宁市上林县旅游业力促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南宁市志办到上林县开展地方志业务指导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