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教学,深思维
——高中历史课堂“微教学行为”的实践思考

2018-04-07李盼盼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蔡元培西域微观

◎李盼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当中出现了许多“微性词”,如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性词”反射出当代信息精简化、细致化的特征,要求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微观化。在教科书专题模块编排之下,历史教学中极易忽略微观教学。为让学生更精细的理解历史,我将“微教学行为”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总结一些用法。

一、“微图片观察”,直观引入思维,带入历史情境

观察法是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法,直接通过感官获得资料。在教学活动中,图片史料相对于文字史料而言更加直观,同时会隐藏众多信息,“微图片观察”就显得很重要。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所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1]

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中,展示《西汉时期西域形式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察,分析出西汉时期西域的特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问题为:观察示意图,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这个地方主要地形是什么?汉代的西域具有哪些特点?借助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将观察示意图的角度迅速细化,他们不仅能够结合地理知识了解西域的地形地貌,还能够细致的发现西域众多的小国势力范围的划分与地形地貌的密切关系,甚至能够分析出西域各小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的局限。由此得出,西域自然环境恶劣,与西汉疆土接壤,小国林立,民族关系复杂,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的特点。

二、“微材料分析”,寻找微观突破点,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门实证科学,任何形研究都必须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出发,而在具体形式上,则是要从史料出发。”[2]在历史教学中,材料教学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赵恒烈说“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课题的一种素养。”[3]高中的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做出解释,对历史事件有深入认识,积累对人类社会的探索及思考经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如同赵恒烈所说的“在历史认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的历史观,……并用它来考察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4]历史教学中的“微材料分析”,寻找史料中微观突破点,努力挖掘其隐藏的内容,将学生深入历史现场,让其从中感悟真实历史情感,提升历史思维。如,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教学实践中,截取理解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的教学案例:

材料我聘用教员以其个人的学问、造诣为原则,在校授课以无悖于思想自由为界限。

我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主张,而且反对。

本教员中如有脑曳长辫而持复辟论者,如果他所讲授的在英国文学的领域之内而无涉及政治,本校亦没有排斥干涉的理由。

——1917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针对部分人要求辞退英国文学系教授辜鸿铭的声明

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以迅速明确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如何在新旧文化矛盾背景下去深入理解此方针,对学生具有一定难度。此材料的微观突破点可设为以下问题,即“辜鸿铭是什么人物?”“为什么部分人要求辞退他?”“蔡元培为什么要对此事发表声明?”“从此事件中反映出蔡元培办学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及材料信息,不难理解辜鸿铭是一个坚持晚清服饰发饰装扮,坚持君主论者,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部分人要求辞退辜是因其保守的思想及装扮。蔡元培聘用辜是因其在英国文学领域的学问造诣较高,讲学不宣扬其保守的政治复辟思想。蔡办学原则更多的是注重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及主张学术研究自由。通过微分析,学生对反封建求民主背景下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训练提升的过程。

三、“微实践探索”,深入学科素养,强化学生的学科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思维及分析能力需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实现与社会无缝对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如何在微时代发展的现实中得到体验与提升?我们要求学生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自信理念,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对推广我国的科技文化,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进行探索。

学生通过分组,自主完成了开展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为主题的探索,并获得成果,即《在巴基斯坦推广支付宝模拟方案——支付宝巴铁》、《在越南推广共享单车模拟方案》。在课题中,学生分别从推广原由、预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模拟推广后的影响,展开自主探索。通过探索,我们发现,学生能够较为清晰的利用历史思维去了解时事,这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还强烈地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在高中众多学科教学压力且枯燥乏味形象固化在脑海中的历史教学来讲,是一大收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5]“微实践探索”不仅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还是自主发散学科思维的过程。

“微教学行为”将教学内容细微化,从微观角度去突破教学重难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将教学内容深入分析,逐渐形成学科思维。这不仅顺应了“微时代”人们对事物关注点、思考角度细致化方向转变的特点,亦是教育教学见微知著,将所培养能力寓于现实生活,发展思维的一种体现。

猜你喜欢

蔡元培西域微观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微观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