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间融合是搭建小学生习作起步的桥梁

2018-04-07孙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科学课豆子金鱼

◎孙勇

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否起好步,作文课的教学是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我们日常的习作教学中,不难发现:多数学生畏惧习作,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即使写,也显得很勉强,写出来的习作空洞无物、套话连篇,长久之后更无习作兴趣。于是,我们思索,我们寻找,真希望有一条快捷的途径。在反复的思索探寻中,我们发现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和习作起步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小学科学学科中,主要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录整理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因此笔者在上三年级观察习作指导与小学三年级科学课进行有效整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寻找学科间的共同点,为教学融合打下基础

在小学三年级的习作练习中,教材安排了观察日记、资料收集、景物描写……其中,观察成为科学可和习作的共同目标而小学科学教学又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学生对科学课的喜爱大大超过对语文数学的喜爱,科学课是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他们时而进行观察,时而实验研究,有时种花,有时养鱼……于是我们认为小学三年级观察习作指导与小学三年级科学课进行有效整合,会对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习作素材,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提高习作水平起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二、通过学科整合,找到了习作素材

事实证明,自实施整合以来,孩子们有了写不完的素材。比如,三年级科学教材中有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研究动物的生长,科学老师要求学生种凤仙花,了解花的生长过程,数一数花的花瓣数,观察花的叶片、颜色等,写出观察记录。整个过程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又如科学教材中《蚕的一生》,孩子们药经历从养蚕的过程,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每个阶段的样子、生活习性等,并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做好了充分的记录,还写了观察日记,这不正与我们的观察日记相得益彰吗?科学上研究的对象不正是小学生作文的描写对象吗?还有《可爱的小金鱼》,科学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两只金鱼,让孩子们观察金鱼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鱼鳍决定运动方向及运动动力;用(鳃)呼吸等等,金鱼吃食的动作,同是还专门给每个班送了两天金鱼喂养一遍继续观察,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金鱼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还对这些精灵产生和身后的感情。孩子们的日记也就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有写《可爱的小金鱼》的,有写《认真负责的金鱼“饲养员”》的,还有《金鱼生病风波》的!当然,我们也将科学观察延伸到课外,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春天,我们游览缙云山,观察樱花、红叶李、迎春花……秋天,我们欣赏校园,观察桂花、银杏……冬天,我们组织各种活动:树叶贴画、树叶书签……雨后,我们观察小蜗牛、池塘里的鱼……晴天,我们观察蚂蚁、螳螂……因为喜欢,孩子们也就乐此不疲了!在活动中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一吐为快,解决了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

三、通过学科间的整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以来,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突飞猛进:比如在科学课《种子的发芽》中,亲手培育种子,观察豆子的发芽过程。为了进步获得实验数据,让同学感受到实验的快乐,科学老师要求同学每天同一时间给拍摄豆子的成长照片,制作豆子成长的演示文稿,举办豆子成长报告会,培养对观察对象进行描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只要稍加整理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第一天绿豆放到了一团浸着水的“棉花水床”上,棉花吸足了水,软软的,躺下去,再加上温暖的阳光,舒服极了。第二天,我的外衣裂开了,伸出一点小小的苗。第三天绿豆的外衣裂缝越来越大,苗伸进棉花里去了,此时,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过来。”显然,科学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是在写作前的准备,拓宽学生的思路,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不断涌现。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课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融习作教学于一体,就会收到和谐高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科学课豆子金鱼
夹豆子
可爱的小金鱼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我和小豆子
小金鱼
小金鱼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开心豆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