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科学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2018-04-07朱舜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驱动分类科学

◎朱舜丰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虽然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其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亲自动手动脑体验的过程,同时在人体的感官运用上大部分时间只运用了耳和眼,其他感官没有并用,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具体的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捕捉与交流信息,充分运用眼、耳、口、手等感官,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而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科学观念、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意义

任务驱动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诸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具有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2]。任务驱动的任务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客观世界紧密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同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分析与将要学习和建构的新知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将它们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相联系,完成对新知识的初步建构。

1.任务驱动促进元认知发展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Flavell,1976)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在任务驱动型的科学研究教学中,每完成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未来工作与生活中发挥这重要作用。

《常见的植物》是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分类、常见动物分类后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知识,一是植物果实的结构,二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笔者尝试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达到如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辨别常见的种子与果实,区分常见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在过程上要求联系已学知识巩固应用分类方法,通过课外搜索资料及小老师的讲解培养资料搜集能力与上台表达能力。在情感上要求通过对植物世界的了解,感知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节课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分类的思想,并且在分类过程中感受物种的多样性。此外还需要对学习过程有一个自我评价,了解、认识自我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学习方法上的优点和不足,以提升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认知水平。

2.任务驱动激发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和对学习的热爱,它起源于学习者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认知的兴趣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3]。

《水火箭飞行探究之旅》是一堂水火箭拓展探究课,拓展活动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对影响水火箭飞行距离的因素的探究,加深对科学实验探究步骤、方案设计等过程的理解。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1]。

1.明确任务指向,唤醒主体认知 《常见的植物》一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四个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思考与发现:

任务一:给校园植物分类

首先让学生举出校园中的植物,然后要求联系已学的分类知识,将这些植物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学生能够按照植物的某些特征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如有无果实、是否开花、植物高矮等,但这还仅仅是不够科学的分类,告诉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科学地对植物分类。

任务二:由外而内观察桃子,了解果实的构成

让学生的思路从果实外部走进果实内部,通过动手实验去自主发现并学习果实内部的结构,小组实验之后,学生能说出桃子内部的结构包括果皮,果肉,果核,此时笔者指出科学上并不是简单地像大家所想的这样对果实结构进行区分,之后通过课件展示及组员之间的纠正,完成果实由种子和果皮构成的知识教学。

任务三:通过自主观察实验判断给出的三种植物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引导学生建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概念,然后以此对生活中的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在该知识的教学当中,植物的果皮和种皮确实不易区分,因此笔者给出“松果”结构的视频介绍,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三种植物进行区分并分类,而对于生活中植物的判断,有些裸子植物是否有果皮包被不易判断,对此,课前请学生查阅资料,课上以小老师讲解的形式介绍银杏、苏铁、水杉等裸子植物的种子都是裸露的,以此加深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

任务四:总结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点,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得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点。最后,呼应本课开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校园植物分类,完成对分类能力的提升。

设置任务时一定要语言精炼,表意明确,让学生容易明白该做什么,可以用什么方式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索主动性容易被调动起来。

2.分析任务要求,激发探究热情 《水火箭飞行探究之旅》一课中,充分通过一个个任务来调动学生探究热情。任务一.分享回顾总结上次大家制作水火箭并参加比赛的情况(包括学生制作及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任务二.读图分析火箭升空原理。

任务三.通过上次的比赛分组讨论:影响水火箭飞行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各组汇报科学假设及依据。

任务四.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撰写实验探究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3)实验步骤:

(4)实验记录表格:

任务五.学生交流评价,提出质疑并改进。

任务六.进操场动手实践,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任务七.进一步交流评价。

学生在进行任务时充分合作交流思考,各组之间竞争,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多元评价,提升思维品质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进行价值判断,如在水火箭探究一课中,需要记录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出假设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方案;是否按方案实施;是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搜集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引出结论的情况;表达交流的情况;与人合作的情况;探究报告的完成质量等,依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对学生进行如实评价。科学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完善其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中,首先,必须以合理的任务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理想的任务驱动应该有合作动手操作环节,也有自主动脑思考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眼、耳、鼻、手、脑等各大感官,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英国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的多感官学习法,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全方位地激发兴趣,全身心地为学习服务。有科学资料证明,“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如果我们把身体各个器官全部调动起来,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据对记忆保护率的研究发现,视、听并用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能更长时间地保持记忆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

第二,科学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上应该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笔者在备课过程中,会更多地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制定任务,如在《常见的植物》一课中,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熟悉程度,均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图片也来自熟悉的校园。从教育教学的功能看,主要的一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生活,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应该是看十年后学生在哪里,他们过得怎么样,他们是否从你的课堂中学会了一些好的品质与习惯。所以,我的课堂包括任务选择及知识的应用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植物引入,融入分类思想,并展开新课的学习,最后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将校园植物重新进行更科学的分类,让学生知道学习该部分内容对生活有什么帮助。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基础。

最后,教师自己在教学设计中也应该不断思考如何设计出能让学生有深度思考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任务。浅层的任务无法激起学生的深度思考,过难的或跨越太大的任务违反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学生无法真正深刻地理解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因此,教师还应牢牢把握宗旨,不为任务驱动而设置任务,而应为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设置优质的任务。

猜你喜欢

驱动分类科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分类算一算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