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体会

2018-04-04许晶晶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级数小猫探究

许晶晶

摘要:有效的提问不仅是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方法。如果问题提得恰到好处,富有思考性,就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流于形式或阻碍学生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甚至更差的效果。在平时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提出的问题学生无反应,无兴趣,学生不自信,怕回答问题;提出的问题过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学生茫然无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问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提升数学课堂提问,是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提问要以趣激情,营造氛围

數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寻求新的知识,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例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设计“小猫分鱼”的情境,让学生帮助猫妈妈将很多鱼分给三个孩子,使每个孩子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有人说每次给每只小猫各分一条鱼;有的说两条地分;还有的说没有办法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条件一一检验,经过反复探讨,最终找到了正确的分鱼的方法,即在不知道鱼的总数情况下,只要“每次给每只小猫分一条鱼”就能保证每只小猫分得同样多。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学习也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也变得趣味盎然了。“平均分”的方法就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形成了。

二、提问要以疑激情,引发探究

我们知道:“思起于问,源于趣”。因此,从儿童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先列出算式375×99+375后,教师提问:“如果不用笔算,谁能立即说出这道算式的答案吗?”多数学生只能按照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难以口算得出。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指出:“要能马上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同学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便能直接打出了。”这种充满悬念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怀着解疑的心情来探索新知识,从而实现了“生疑——解疑——无疑”的认识过程。

三、提问要循序渐进,具有迁移性

根据学生努力特点和认知特点,任何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从旧知识开始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原先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目的,也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以降低思维的难度。例如:在教学“亿级数的读法、写法”时,教师首先提问:“万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是什么?”接着又问:“能不能用万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去读、写亿级数呢?”这样提问,能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将获得的知识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同时也降低了本课教学的难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紧接着,教师再提问:“除此方法外,亿级数的读写还有没有其它更简便的方法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明确除了用数位法读写外还可以用数级法读写,即先画出个级、万级、亿级,再按亿级→万级→个级的顺序逐级读写。这样,将复杂数据简单化,开拓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导得自然,学习效果好,教学质量也提高了,何乐不为呢?!

四、提问要具体适度,具有合理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本身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提问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所以教师提问要严谨、简洁易懂,才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发问时,要把握好度,对一般的问题,提倡只说一遍,对句子较长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解决的能力适当停顿,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把握好课堂提问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不要只关注简单结果,过于肤浅,学生只做一些浅层次的记忆性回答,难以启发思维的主动性,例如提问:“将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可以毫无疑问地回答“可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对这样不需思考就回答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信息量过小,深度不够。但如改为“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进行分类,想一想可分为哪几类?各按什么分类标准?拿到此题,不好立即作答,需加以思索。按图形的不同性质有哪几个分类标准,每一标准又分为哪几类呢?”扩大了问题的广度,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积极思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五、提问要分类要求,具有差异性

提问要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针对不同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易太多太碎,而且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浅的问题可由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分成几个小问题,由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讨论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巧妙使用,恰到好处,使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充分注意了提问的激趣性、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合理性、差异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级数小猫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二重Dirichlet级数在收敛半平面内的增长性
一个非终止7F6-级数求和公式的q-模拟
一年级数学期末小测试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猫
一年级数学期末自测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