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

2018-04-04庞建威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

庞建威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处在知识激增时代的学生,尤其需要善于读书,要善于在大量的信息中快速理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而教科书和课堂学习都是有局限的。这就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填补课堂学习中自己在知识与能力形成上的空缺。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

“部编本”教材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2017年10月25日召开的“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剧透了高考语文改革方向,明确指出,未来的语文高考要将卷面字数增加到10000字,增加阅读的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改革的目的性非常明显,就是要用高考这个指挥棒来倒逼一线教学重视阅读,可以这样说,得阅读者得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也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处在知识激增时代的学生,尤其需要善于读书,要善于在大量的信息中快速理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而教科书和课堂学习都是有局限的。这就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填补课堂学习中自己在知识与能力形成上的空缺。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阅读能力方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多年的教学体会和近期研究,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覽,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作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达到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二、依据学生情况推荐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宣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函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这些读物的内容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由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初中语文教材分别从四大名著中节选了许多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共他作品的兴趣。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写作相结合,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经过学生的阅读,老师应适时布置学生进行写作,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可采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并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应用,既能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