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教案

2018-04-04黄海荣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黄海荣

摘要:说课,有利于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掌握备课方法,形成清晰的备课思路,对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素质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人教版必修1模块第4章的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系统的、详细的展示了说课整个过程,以供年轻教师参考。

关键词: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程;说板书;说反思

一、说教材

根据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有多大,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有多深。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

的内容。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2节内容,此节课的内容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更好的理解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能量的供应与利用、信息的传递和识别等功能奠定基石。

(二)教材内容

本节课包括两个内容即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目标

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有简述生物膜的结构;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虽然知识目标不是太难,但还要细化。学生通过建构相关的物理模型感受到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同时也增加了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及这种流动性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建模组件完成相关物理模型的建构。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理解假说的提出要以已有知识和实验与观察为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4.教学重点。(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侧重生命观素养中结构与功能观、侧重科学思维素养中模型与建构的核心素养、侧重科学探究素养中的观察与提问等。(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能解释用磷脂包裹药物治疗的原理,突显出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5.教学难点。(1)利用资料尝试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2)生物膜流动性的理解。

二、说教法

学生在本模块的第2章已经掌握了细胞中的化合物种类及功能,在第3章已经掌握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等,在本章第1节已经通过实例及课下小组实验体会到细胞膜功能的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教师所给的资料建构相关的生物膜的物理模型,教师再提供实验验证的事实。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物理模型建构的探索,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探索的方法与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

三、说学法

(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实验观察,提出假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验证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利用老师提供的模具建构相应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思维将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宏观化、具体化。

四、说教程

(一)导入环节,设置求知情境。组织学生交流课下实验,通过观察死种子与活种子的胚染色不同,亲身感受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为培养结构与功能观素养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

1.生物膜成分的探究过程。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学生提出假说,教师再引导假说是否正确是要验证的,再展示相关的实验验证资料。学生初步感受到假说的提出是需要相关知识和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而且假说的可靠性是要通过实验验证的。

2.建构生物膜结构物理模型过程。生物膜成分得以验证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不同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科学家发现的成果不同。追逐着前科学家们研究的历程,为学生提供事实材料,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提出假说,并建构自己认为的生物膜结构的物理模型,在与客观实验和生物事实比照下得以不断地完善生物膜结构。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还能感受到建构模型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微观的生物问题带来的便利。

3.教学小结。以写板书的形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脉络、科学思维过程。几个小组合作,在黑板上粘贴生物膜,以检查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4.巩固练习。采用交互式练习题,学生得以及时的鼓励,从而信心百倍。

5.课下作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带有时代感的网址介绍,激励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的向往和追求。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布局要合理,能反映出本堂课内容梗概,体现出知识脉络的精髓。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时间 人物 时件

2.科学研究过程

(1)有关知识和实验现象为基础

(2)提出假说

(3)实验验证(需要实验观察和科学技术)

(4)完善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生联合建构相关物理模型)

六、说反思

(一)教突出的优点

本节课能更好的落实生物学科3个核心素养。如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与其结构相适应的生命观始终渗透整个教学活动中;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建模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二)遗憾之处

在落实社会责任这个核心素养时,没有突显出来,其实可以在巩固练习中设计有关判断种子生命力的题或在交流课下实验结果时,设置问题“怎样判断种子的成活率?”来解决。另外,有个别学习小组各成员的任务不明确,建模过程流于形式,實效性较差一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